首页 -> 2005年第9期

关于语文能力系统的思考

作者:余应源




  构成人类用语言进行交往活动并与活动的方式、方法相应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交往活动的内容是用语篇——在书面语中表现为文本来进行的。人们进行言语交往活动,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不是孤立的语句,更不是单个的字词,而是围绕具体交际意图由一串连贯语句构成的语篇、文本。语篇、文本是言语活动的基本组织成分。因此,运用语篇、文本能力同样是构成语文能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含文本)能力包括语境、语用与语体、文体两大方面。
  (一)人们的任何言语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进行的,都要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无论是生成语篇文本还是解构语篇文本,都绝对离不开语境、语用规则。现代语言学对此已越来越重视了,已有很多论述、专著,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的,这里不再赘述。语境与语用能力是语文能力系统中直接关联语意、关系交往目的实现的十分重要的构成因素,而语文、语文教学界长期以来对此认识重视不够,这一状况需尽快改变。语文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需要大大加强心理学和以语用学为主的现代语言学的学习。
  (二)语体与文体,是语篇、文本的基本构成因素,与之相应的能力,也是构成语文能力系统不可缺少的因素。语体与语篇、文本是相关而不同的两类概念。语体,我指的是人类千万年来在不同用语目的、不同语境条件下形成的基本的特征不同的言语类型。语言是因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交往需要而产生的,言语交往双方互相传递的一般是客观事物的情况、过程,反映的是人和事物的状态、自己的看法认识观点,其用以表述的言语特征是求实求真,我称之为写实的交际言语语体;同时语言一旦产生人们也用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像、虚构形象,形成了求美求善的文学言语即艺术言语语体。而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的发展,人们要求更深刻、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写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抽象概念、准确判断为特征的科学言语语体。交际言语、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就是人类所使用的三种基本语体。而语篇文本是语体的具体运用,一般写实为主的记叙文(下述之“文”包含口语语篇)主要运用交际言语,也可局部运用科学与艺术言语;而说明、特别是议论文的主体,应是科学言语和交际言语,当然也不排斥局部的艺术言语;而各种文学体裁的主体当然是由艺术言语构成,同样不排除科学言语的因素。运用不同语体、文体的能力当然是语文能力系统基本结构因素之一。而不论是写实求真的文章还是虚构求美的文学作品,所有的语篇文本,都具有共同的构成因素,即大家熟知的主旨(中心)、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样是构成语文能力系统必须具备的元素。
  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一个过程。由交际目的意图的形成、实施,到活动完结实现交际目的意图,整个过程交际双方所处的语境也是在不断演变的。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交际者需要不断调控自己的言语行为,与此相应的言语调控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系统的构成因素。
  上述语文能力系统的诸因素、因子,有着内在的客观的有层次的逻辑关系。为既节省篇幅又便于理解,图示于下(注意,为使图形简洁,低层因素省去了“能力”二字):
  上述只是语文能力系统的一个基本框架。分解最多的部分也只分析到第四层,它的每一部分都还需进一步向深层剖析。特别是主体核心部分——言语交往活动能力,分解到说话、听话、写作、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作多层分析,才能认清语文能力,才能找到培养语文能力相应的技能体系,才能建构起从低到高有序的教学内容体系。这里仅以阅读为例。阅读文本的基本方式是朗读与默读。往下均可细分,这里仅提默读。就对文本的读解程度而言,可分为精读、浏览和跳读(两者可合称略读);就速度而言,则分为缓读(一般阅读)和速读(一种需经过专门训练的真正眼脑直映的高速阅读方式);就目的而言,又可分为理解性、评价性、欣赏性、搜寻性、查考性、消遣性等阅读类型。现在一些人倡导的创造性阅读应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阅读,与上述各层各类阅读均不相同,因为它的注意中心完全发生了变化。上述种种类型阅读的注意中心,都是作者所写的文本,文本所表述的信息、观点,本质是读者在与作者间接交往;而创造性阅读注意中心却变为读者自身,读别人的文本的信息观点为着形成自己的信息观点,实质是准备与人交往。而且创造性阅读时要灵活综合运用上述各种各类阅读,是研究者采用的特殊阅读类型。这种阅读才是真正的探究,真正的创造性阅读;不能把理解过程中的一般性个性因素低俗地认定为创造性阅读。我们不可能要求一般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进行什么创造性阅读!
  
  三、语文能力系统内在关系及层级性
  
  语文——言语活动是人类客观存在的活动,尽管极其复杂,涉及人类生存活动的所有方面,但却是有序有规律的。因为它是民族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客观存在了千万年的活动,它必定存在着共性,必有客观规律等待人们去认识。上述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就是一种共性,我想不会有人否定它们的存在。既是客观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客观存在,而众多因素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并且有着层级性。层级性也是一种序。认清语文能力的内在结构、关系、序,便大大有利于认识语文教学,使之也成为有层次有序的理性活动。
  语文能力系统由言语能力与语言能力两大基本层面构成。首先要区分语言与言语,区分语言能力与言语能力,长期的混同使我们误以为语法之类就是核心的语文知识,结果是费时难学而无大用,教学得不偿失。其实语言是一种抽象认识、抽象概念,是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中的。对个体而言,要的是言语而非语言。人们是通过言语、言语能力来掌握语言而非相反。至于从具体的言语活动中抽象出的词汇系统和理论语法是语言学者的创造,非一般人所必须。切记,文盲不学语法一样用语言交际,四五岁的孩子便初步掌握了民族约定俗成的规则、语感状态的本体语法。因此我认定,语文能力是以言语能力为本,为主体,语言能力从属于言语能力,而不能相反。
  但又必须认识到:个体只有掌握了民族语言共同的基本词汇——汉字和规则(约定俗成的本体语法),才能进行言语活动。因此,我认为体现个体语言能力的语感、汉字感与语句感,是语文能力系统的基础层,或许可称之为前提性基础层面,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发展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万分重要,再也不该忽视。同样,造句特别是理解语句的能力应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句是表意的基本单位,应切实下大工夫培养才行。
  语篇——文本能力,也可称为篇章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系统的基础层面之一。多年来对篇章一般比较重视,对其内含的认识也较有基础(已形成一些相关学科)。不过一般是从篇章知识、写作知识角度去认识,要转换为能力角度并不困难,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心理特征就是能力嘛。但语文课标公布后,片面强调“感悟”,不重分析,已造成对篇章知识、技能的淡化,实际上就是对篇章能力的轻视,何况本来对语境、语用就认识重视不够。对此亦应引起高度注意。
  语文能力系统的主体层面,当然只能是言语能力、言语活动能力,也即言语交往(交际)能力。人们一般把语文能力仅视为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认识由于抓住了构成主体的基本因素因而是有合理性的。但是这种认识是不足的,需深入发展,写作拙文就为这个目的。仅是笼统地认识言语交际,仅是区分现代语与文言是不够的。今天要从语言的交往本质角度进一步加以分析。据此,我将言语能力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