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平台与思路
作者:余应源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因此,这便成了我们现在、今天,必须尽力完全确定下来的问题。言语能力与言语技能是互相对应密切相关的问题。请注意,我说的是实际从事言语交往活动所必需的技能,不是什么杂七杂八的“语文”技能!言语能力是进行言语活动所必需的稳定的心理因素,而言语技能(主体为智力技能而不是一般的动作技能)就是与能力相对应的规范化的固化的言语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实际也是高级智力技能)。能力是内隐的内因;教师是外力外因,永远无法直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力只能由学生自己在相应的言语活动中积淀养成;但技能则可以直接传授学习,可以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学生掌握规范高效的技能后在相应的言语活动中反复运用,便会逐步熟练进而达到概括化自动化,也就在头脑中内化积淀为新的更高水平的言语活动的心理特征——言语能力。因此,言语技能才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系统分析归纳总结言语交往活动、听说读写活动的基本技能,总结系统的关于言语技能的知识,再依据个体言语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征,统一考虑其他言语形式(字汇及规则、篇章文体等),编排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序列。这正是语文教学研究、编写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核心任务,是要集中力量解决的最大课题,也是使语文真正独立成科(课)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走向高效的保证。
进行技能教学的基本手段则自然是训练。因此进行言语技能训练,就是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培养促进学生言语——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进行科学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便成为语文教学方法体系的核心问题,同时。进行科学高效的技能训练也就成为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专业化的核心问题了。这是使语文教学由低效的感性经验型走向高效理性科学型的最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简要的结论——研究课题
从语文课程的母语源头。顺流而下到达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这是逻辑的自然演进。是不应颠倒搅乱的。这一流程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特别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方面面,我们期待着相关学科能为语文课程的研究提供更多更切合需要的科学的理论支持。但我们不能等靠。我们千千万万语文教师自己应努力学习、努力实验、努力研究,可以在相关学科中与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问题上下工夫⑤,着力研究解决我们语文课程自己的问题。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研究课题:
一、确认语文课程的本体。准确地为语文课程定位、定性;
二、确定从小学到高中分阶段分项有序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三、归纳总结和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教学方法系统;
四、建构语文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母语教学原理、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工作论。
这些问题不研究清楚。便根本不可能制订出能指导科学高效地培养语文能力的科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当然也不能真正实施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工作,或者说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专业化。对这些问题百余年来其实已有丰富的认识与经验,不过认识分歧、做法不一。由于始终缺乏全局性的系统的研究,没有由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始终未能达成共识,问题未能系统地得到解决。在今天进一步改革开放强调科教兴国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这个问题再不能解决,语文课可真要误尽苍生。对不起民族、对不起中华了!
①前三论请见《教育研究》1982年11期《语文教学科学化简论》,1993年9期《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江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4期由我和我的研究生曾洁合写的《“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
②⑤这是四川奉节中学葛遂元老师指出的,见1992年3月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35期《中西语音结构差别对语文的影响》一文。
③④请参阅我以古源笔名发表于本刊2001年12期的《语文课是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一文。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3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