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原型操作
作者:宁志斌
小结是一项技能训练的结果的鉴别,学生学习现状的判别,是进入该技能原型内化的开始。因此小结课的一项必备重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课后反复练习运用。逐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成为稳定的心理因素而转化为能力。它同时是下一单元训练的前提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单元训练的小结课。]
课堂单元训练设计的四种训练课型,其操作流程只是一种参照,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不同言语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作出适当的调整。
课堂单元训练并非是机械性训练。在言语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中,训练内容贴近学生身心;语文教师的人伦情怀与爱、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贯穿训练全过程;学生在言语实战活动中富有真情实感、真切体验言语作品;技能训练注重求异思维、想象力的培养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融注人文精神是言语技能训练的特点。同时,言语技能训练系统中的文本,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这些文化和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有的甚至是终生的,所以可通过言语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对现状不满的批评精神和创造欲望,让学生从内在到外在都焕发生命的活力。只有在言语技能训练中融注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品位、高境界的人,才能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提高。
在整个言语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导师、导演、教练。教师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为本,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师生在进行各类言语活动时,师生间平等的人格,相互协作的言语活动,民主和谐的气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在言语技能指导和学生练习活动中,立足于言语方式、方法本身,结合言语表现形式,利用言语活动的客体——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使得言语技能训练活动充满人文色彩,由过去的枯燥乏味变得趣味无穷,各要素问的协同组合实现了最优化,学生在掌握各项言语技能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而言语技能的原型实践模式以及训练的策略,无不遵循着认知的规律。体现着言语技能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各种言语活动均合乎法则,这些都表明了言语技能训练富有科学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是言语技能训练的总体特征。
“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取得最佳效果,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师的愿望。”(余应源《语文教育学》第33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课堂训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要有目的地选定言语技能训练的最佳方案,对训练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技法、指导活动、操作活动、人文精神等要素进行最优控制。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选定最佳训练方案。在制定训练方案时,教师要考虑自身在课堂训练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对整个训练过程起着指导和监控作用,因此,教师应设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训练过程中能明确和细化训练的目标,采用科学的训练策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实际知识水平,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能力定位,以保证训练的科学、高效。学生在课堂训练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虽存在个体差异,但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主动地构建知识、能力体系,不断丰富自己的言语技能图式,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控。训练的材料对象。要选取规范、优秀的言语作品。言语技法是文本解读与言语表达的规律性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需合乎读解与表达策略的内在逻辑关联。教师借助文本进行言语技能的归纳与指导,学生则借助文本,通过教师的技法指导,不断尝试、修正自身对技法的运用,最终掌握这些技法。教师的指导活动应根据技能和文本的难易度灵活调整,以求指导的有效性。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应主动尝试相关的言语技法,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调控,以避免偏离技法的活动行为,不断矫正、规范自己的各项言语活动,提高言语活动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言语活动的效率。人文精神客观地融注于整个课堂训练过程,这使得学生在掌握各项言语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上对课堂训练各因素提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堂训练最优化方案的形成。
总而言之,任何一项言语技能的训练,都应根据其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高低,采取相应的训练策略和安排相应的训练课时,反复操练并检测总结。而且,学生还须自觉地将某项技能的运用延伸到课下,进行迁移练习。如此反复,才能确保学生学会该项技能,为原型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西省永丰中学3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