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课例一:《你是我的同类》实录

作者:程少堂

诗句好多地方都要改。你们看看哪些地方要改?简单说一下,举个例子就行了,谈自己的体会。
  生11:我觉得如果是“我是你的同类”,那么是以“我”为重点,最后面一句“不是吗,孩子”如果改,就变成另一种方式来说明。
  师:你再接着说,这首诗以文字来看,它是母亲写给谁的呀?
  生11:是母亲写给孩子的。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如果把我放在前面是以“我”为中心的。现在原文是把“你”放在前面的。如果你改成说“我是你的同类,无论多遥远的距离,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唤”……
  生12:首先,我觉得如果说“我是你的同类”,表示对“你”的一种尊重,而改“你是我的同类,无论多遥远的距离”,那就说明了,“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师:呃,最后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她是把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放前面。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解释,是吧?第一玩,就这样玩啊。
  
  把玩二:换诗眼
  师:请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古诗里面经常有所谓诗眼。哪位懂什么是诗眼?
  生13:我觉得诗眼就是整首诗的中心、重点,整首诗就是围绕着这个诗眼写的。
  师:好。她回答得很棒!一个人的眼睛是能够代表人的精神世界的地方,诗眼就是诗的眼睛,也就是一首诗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词,是整首诗的中心、主旨之所在或点题的地方。那么这首诗最后一句“不是吗,孩子”就是一句点题的。有些诗它不点题,比较含蓄、朦胧。这首诗从文字本身看是母亲写给孩子的一首诗。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既然前面我们换了标题,那么把这句话中的。孩子’换成其他的词行不行?大家默读一下这首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你认为这个“孩子”可以换成哪些词?道理何在?看看你的思维的开放性。要交流一下也行。(生讨论)
  生14:我觉得“孩子”最好不要变。首先,孩子是母亲心里的一块肉,在母亲的心里最为重要,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因此“孩子”是不能以其他词来代替的。
  师:有些道理。
  生15:我同意前面同学的两个观点。一种呢,就是像刚刚那位同学说的一样,孩子在双亲的心里占有一个很特别的位置,一般是没有人可代替的,所以说这个“孩子”最好是不要变;另一种,是可以改成自己的“亲人”,我觉得只能改成母亲父亲。因为有些孩子对母亲父亲有那种特别的亲情,也是其他的无法代替的。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其他同学怎么想的。(笑声)
  师:挺好!
  生16:我想可以改成“亲爱的”,(哄堂)因为这个我……
  师:你没早恋吧?(哄堂)
  生16:没有,我很乖的。(笑声)因为从这篇文章里每个句子来看,都看得出文章所叙述的这个人跟作者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是非常亲密的,而这种关系不一定就是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有可能是其他关系,有可能是跟丈夫啊,兄弟啊什么的……(哄堂)
  师:(兴奋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很聪明!
  生17:这首诗最好还是用“孩子”好,因为如果说写给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但是你看最后一段,那些句子就应该是一个上辈对下辈的话语。而且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师:说得也有道理!
  生18:我觉得还是不要换比较好,因为这整首诗都是非常真挚地描写属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我认为从最后一段来说,是上辈对下辈的关爱。即使是自己的弟弟也不用那么深情吧。说到下辈和上辈的关系,我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密切,所以我认为还是不要换比较好。
  师:你们这么多人认为不要换,那我这个问题不白提了?
  生15:我刚刚说过有两种观点,现在我要改变第二种观点。我蛮同意那位男同学的意见。首先,如果说把孩子换成爱人的话,它中间的确有一些诗句是形容这的,比如说:“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吸,和你的手指在我的心上弹奏。”(笑声)这都是属于这个类型的。还有最后一句:“有一天我死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安详地闭上眼睛。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好像以前有一首古诗叫做“上邪”,里面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哄堂,掌声笑声)与这个差不多。
  师:(兴奋地跺了一下脚)啊你还知道这首诗,是吗?(笑声)(看看手表)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我们说,要对语文有兴趣,就要学会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创造性地进行一些转换。我们不是说换成什么词更好,而是说可不可以换成其他的。这首诗只换后面的两个字,刚才同学说了换成“爱人”可以,是不是啊?换成“父亲”“母亲”也可以。我们一般说情诗是爱情诗,但是往往可以广义地说,凡是写感情的诗都是情诗。我们这个班的孩子很聪明啊!可有好多词可以换,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会产生哪些关系啊?除了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学生齐答:亲情)
  师:亲情、友情、爱情也是人和人的关系呢。那些草木、环境、大自然……还有其他的关系,这里头换成大自然的什么关系啊?要是那种唯心主义者,信仰宗教、信仰神的有些民族啊。这首诗后面可以改成——(生答:上帝)“上帝”,对了。如果从伦理道德审美来讲,最后两个字还可以改成“善良”“美丽”,都可以的。“你是我的同类”,不是吗?只改这两个字,就是不改其他的句子,这首诗也还不差,也是可以的。这样读,才有点味儿。不是说其他的读法没味儿,这样读会激起我们的创造欲望。就是说,有时让自己创造性地加点东西,减点东西,味道可能不同,对吧?好,我们这个第二环节就到这儿。
  
  把玩三:变诗序
  师:看看这首诗,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诗意的东西,本质上跟语言的关系是不大的,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得意忘言”之类的说法。诗意的东西如果过分地执著于语言,那就没有诗意了。有时候我们用语言拼命表达出来的诗意,感觉和我们心中感受的诗意往往差一点,有时甚至差很多,所谓词不达意、词不达情,是吧?这就是诗意跟语言之间的距离。那么在诗当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由于诗跟语言本质上没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有时候我们变换一下它的顺序也是可以的。这首诗,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第一段,我们再来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好,这些句子虽然没有很亮丽的词语,但是里面包含了很丰富的深层的感情。它跟我们学议论文不一样,学议论文、说明文的时候,老师会讲这个句子在这里不能动,那个句子在那里不能动,思路不能乱,对吧?但是,诗有时却不同,诗是抒写情感的,而情感往往不讲逻辑、顺序和次序。我举个例子,这首诗,第一段,我把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