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课时进程 系统安排

作者:冯淑珍




  c.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黛玉的言辞是丝丝入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觉出她的乖巧懂事)
  d.“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入乡随俗,谨小慎微,饭后该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e.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教师小结:一番推敲琢磨、研读分析后,对文中所描写的黛玉形象感知得较为全面了。一个容貌娇美、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同时也流露出因寄人篱下而处处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态度和很强的自卑感。
  ④对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作拓展分析,体会黛玉形象的审美价值。
  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序曲中的一小部分,黛玉的性格并未充分显露出来,在与宝玉的爱情发展中其性格渐渐丰满起来,教师让学生结合小说后面的情节,全面展开对她性格的讨论。
  明确:有人说黛玉是美丽的象征,是智慧的化身。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她以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满腹的诗才演绎了一曲痛人心扉的爱情悲剧,就算她的多疑和敏感,也是源于对宝玉爱的坚守。“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用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封建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封建社会这把利刃长悬她的心头,最终将她的爱情幸福扼杀,她以死作出了对封建礼教最撼人心魄的反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四、课堂小结:
  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是他(她)内心世界的反映。分析人物性格就可循其入境,悄然走进人物的心里,真切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了如何紧密结合文本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来透析人物,那么以后阅读任何小说都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了。
  
  五、布置作业:试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人物形象。
  导学课: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设想: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能够写作较为简易的议论文,对所给材料进行多角度立论写作是新知识的学习,因而,先以教师的范例讲解为引导,完成新知识的理论学习,然后以学生的反复训练加以巩固,讲解与训练两者有机结合来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立论,进而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创新立论。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对所给材料进行正确立论。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对所给材料进行创新立论。
  教学方法: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画出了四种图形,要求找出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这四种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这就是说,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就可能获得不同的认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那些“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这里所说的“大道理”,就是借助我们同学的慧眼,从“小故事”中读出生活的真谛。这节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训练大家从故事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二、示范讲解立论的方法:材料提炼观点,要发挥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挖掘。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例,详细讲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论的方法:
  按词典注释,“滥竽充数”,意在批评和责备“混”的人。如果多角度思考,景象就大不相同了。
  ①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立论:a.不求上进,弄虚作假;b.不懂装懂,蒙混过关,结果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②从齐宣王的角度立论:齐宣王的时候南郭先生能混下去,是因为齐宣王是在上面听。由此,我们可以立论为a.批判领导脱离群众的不良工作作风;b.批判“大锅饭”“铁饭碗”的用人制度;c.批判领导的官僚主义和讲排场恶习。
  ③从齐湣王的角度立论:齐湣王的时候南郭先生混不下去,是因为齐湣王下去听。由此,我们可以立论a.赞扬领导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b.赞扬领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明确:读懂故事,合理分析,是进行立论的前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认真研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我们会看见别样的天空。
  
  三、幻灯片出示(内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教师指导、总结、明确。
  教师总结: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一定要读懂材料。但是,这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还要恰当地运用多种分析方法。
  
  四、以材料为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立论能力,这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分两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训练:
  (一)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立论:
  出示幻灯片(内容):
  林肯在给朋友的信里曾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人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东西,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教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初步确定所给的材料与什么话题有关,明确自己选取的角度,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且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提炼出观点。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1)这个故事与“困难”话题有关(从林肯的父亲的角度看)
  立论的观点一:“困难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观点二:“面对困难,‘山头’变‘石头’”。
  观点三:“不用害怕,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2)……(略)
  通过以上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够在细致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材料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分析,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