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清初尚朝柱墓志疏证
作者:李 华 王 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尚朝柱的墓志考证,梳理了其身世和主要生平,并结合晚明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尚朝柱所代表的辽东军人、宁远献关集团所具有的功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因,试图从另类层面上理解吴三桂献关和三藩之乱。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有清代墓志一方,边长74厘米。盖篆“皇清原明威将军加一级擎一尚公墓志铭”(图一),志文首题“清故原明威将军擎一尚公墓志铭”,文37行,满行38字。志主尚朝柱,明末清初人,《清史稿》无传,事迹多与吴三桂相涉,今略为疏证。
一、君讳朝柱,字擎一。其先世以指挥调辽东之金州,明季多故,转徙流离,失谱及其名并失其籍贯之所从来,遂为金州人。云三世而至祖舍,舍再传而至国顺,国顺生弘印,弘印生子二女一,长即君也。
尚朝柱“康熙戊辰十月初一日卒,年四十有七”。戊辰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据此,朝柱生年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明代兵制于地方建立卫所,“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都司即都指挥使司,掌一省军政。金州卫隶辽东都司,兼属左军都督府[1],治所在今大连金州区[2]。其地位颇重要,系东北联结山东的海运通道[3]。该卫建置时间,《读史方舆纪要》和《明史》所记小异。
卫指挥使司主要官员有指挥使(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四品),或可统称为“指挥”。世袭。
志文世系:一世尚指挥→二世?→三世尚舍→四世尚国顺→五世尚弘印→六世尚朝柱。
尚氏先人以指挥调金州当在壮年,距朝柱生年隔五世,每世以25~30岁计,约当125~150年,则其迁调之岁应在弘治末至正德末。
又明代军籍别立,世代承袭,指挥使亦如此。军人以驻守地为籍,如:“吴三桂……江南高邮人,籍辽东。”[4]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是满清兴起和明清于辽东易势的标志。据《皇清开国方略》卷六,约两万明朝海盖道官兵参加了会战,依《读史方舆纪要·辽东边》海盖道下属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卫马步官军数
字[5],适当盛年的尚国顺应在行伍之列。
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军克辽阳,辽东全境陷落[6],尚氏家族离开金州。其年距朝柱生21年,其父弘印当已出生。
二、七岁随父、大父迁秦之汉中。
清顺治五年(1648年),朝柱7岁。时值清初统一战争,尚氏却举家迁往战乱频仍的汉中,这显然与军事活动有关——《清史稿·世祖本纪》恰记:其年四月丁亥“吴三桂自锦州移镇汉中”。又志文中尚朝柱事迹多涉吴三桂,可以认为尚国顺、尚弘印是作为吴三桂的镇兵随其迁徙的。据文献记载,清初移镇连带官兵家口[7]。由“父”、“大父”的文序,尚国顺的军职应已由尚弘印接替,自身转为家属。明、清兵制中皆有关于军人休致更替的记
载[8]。
1、吴三桂父子与宁远军事集团的形成
明天启二年(1622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宁远籍登武科进士,按吴三桂年龄及吴襄与祖氏的婚姻,此前吴氏即久已入籍宁
远[9]。以后吴襄“累官都指挥使,镇宁远”,逐渐形成宁远军事集团,并成为锦州祖大寿集团的附庸[10]。崇祯四年(1631年)以前,吴襄做到了宁远总兵[11]。
至晚明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也已担任宁远副将[12]。崇祯十三年(1640年),代父任总兵;吴襄调任京师[13]。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战役洪承畴、祖大寿降清,白广恩随后由山海关入卫京师,吴三桂遂成为明朝关外的最高军事统帅[14]。宁远吴氏也代替祖氏集团,成为东北军人的精神核心。
2、尚氏家族与宁远军事集团的关系
明天启元年(1621年),辽东陷落,溃兵或奔(山海)关、宁(远)、天津,或投登(州)、莱(州),多数散落岛屿,历归毛文龙、陈继盛、刘兴祚、黄龙、沈世奎等[15]。崇祯十年(1637年),清军借伐朝鲜余势,荡平外海,明朝遂于次年将诸岛残卒尽徙宁(远)、锦(州)[16]。那么,尚氏家族应是在1621至1638年之间投靠宁远集团的。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已归吴三桂统辖的广宁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也被攻克,兵民几无逃归者,关外独存宁远和沙河所(即宁远中右所,隶属于宁远卫)二城,显然尚氏家族不在广宁诸城,并且已加入吴三桂的嫡系。这一年,尚朝柱出生。
据《平寇志》:1644年吴三桂献山海关时,有四万正规军,七八万来自辽东的非正规军[17]。追击李自成时,清廷只拨给二万人马[18]。后来镇守锦州,大概也只保有这二至四万亲信——尚氏家族显然也在其中。
以上资料显示尚氏家族与宁远集团的关系较为密切。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宁远兵入卫京师,宁远、沙河所被迫放弃,尚氏家族最晚在这时进入山海关[19]。尚朝柱时年3岁。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吴三桂结束对李自成的讨伐,出镇锦州[20],直至顺治五年(1648年)。此时期尚朝柱5~7岁。
三、甫十年,父弘印卒,……未几,大父国顺亦卒。
尚朝柱10岁当清顺治八年(1651年)。尚弘印属早逝,作为军人当死于战事。尚国顺为家属,或死于老病。
四、厥后迁滇。
尚朝柱当是举家迁滇,这次迁徙也是随吴三桂移镇。《清史稿·世祖本纪二》:顺治十六年(1659年)三月“甲寅,命吴三桂镇云南”。对这次迁徙,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曾作追忆:“所部繁众,昔自汉中移云南,阅三岁始毕。”[21]那么,尚朝柱迁滇的时间大致在1659年三月以后的三年间,即他18~20岁期间。
五、经营无所成立。
尚朝柱在云南“经营无所成立”的具体情形无从考索,但背景却可略为推断。
1、军事上无所成就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春正月,克昆
明[22];十七年(1660年)云南全境底定;十八年(1661年)底吴三桂偕清军入缅甸,执永历皇帝,南明亡;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康熙帝)以滇南平,告庙祭陵,赦天下”[23]。期间,尚朝柱只有18~21岁,初抵云南,弟妹幼小,恐无缘战事。
康熙二年至六年(1663~1667年),吴三桂在云、贵发动了一系列平定地方土司的战争。以后为“张皇边事”,又于六年至十年(1667~1671年)间搞了几次军事演习[24]。这时尚朝柱22~30岁,志文中未见相关记载,或未参与,其原因可能与吴三桂藩下军队的成分变化有关。
2、藩下兵成分的变化
吴三桂叛乱前,其平西王府藩下积“五十三参领、佐领”,合8万余人[25],为其原锦州镇兵的2~4倍。虽事隔近30年,但无休止的征战绝不会让士兵和家口成几倍地自然弥增,期间必吸纳了大量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余部。这些百战之余首先用来沙汰和替换藩兵,其次用于编制云贵十镇、绿旗等新增军队,更多的则被抛弃。此外,顺治十七年(1660年)限定藩府兵制,康熙四年(1665年)裁云南绿旗兵[26],更加剧了军中的竞争。尚朝柱无实战经验,显然难有发展。
3、平滇入缅对云南经济生活带来的压力
“平滇入缅”促使外省人口大量拥入云贵。吴三桂属下人口约百万[27],再加上南明和张、李余部及夹带人口,给耕地稀少、本就贫乏的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云南兵饷靡费、康熙六年(1667年)拨给平西藩下兵丁口粮地,藩下甲兵嗜利、私领贸易、逃往等等,都是经济疲敝的反映。因此,尚朝柱于云南从事生产经营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