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一个“文学人格学”的雏形

作者:金 梅




  历史证明,凡是在文学语言上,有重大建树的作家,都是沉潜在艺术创造事业之中,经年累月,全神贯注,才得有成。这些作家,在别的方面,好像已经无所作为。如果名利熏心,终日营营,每日每时,所说和所听到的,都是言不由衷,尔虞我诈之词,叫这些人写出真诚而善美的文学语言,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作品语言的好坏,固与修辞有关,但修辞之要,不在形式,而在作家的写作态度。有感于一些作者将语言的修饰仅止于形式的弊端,孙犁说,文学语言,当然要合乎语法,简洁漂亮,要多变化,等等,但如果将修辞问题局限于此,那是“不得要领”的。孙专门写过一篇《谈修辞》的文章,其中说到:“古书上有一句话:修辞立其诚。……把修辞和诚意联系起来,我觉得这是古人深思熟虑,得出来的独到见解。……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立诚;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有词不一定有诚,而只有真诚,才能使词感动听者,达到修辞的目的。”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可谓好辩者,但他们好辩而无诚,故被称作“利口覆邦国之人”,只能算是辞令家,不能说是文学家,其语言,也不能说是文学语言。苏秦在失意时,连家人都对他很冷淡,更不要说是亲戚朋友们的避之唯恐不及了。及至其得志归里,亲友们的态度大变。于是苏秦感慨系之:“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岂可忽乎哉!”孙犁在举过苏秦的例子之后,说:“这就叫情见乎辞。比他游说诸侯时说的话,真诚多了。也就近似文学语言了。”由此,孙犁引申说:
  从事文学工作,欲求语言文字感人,必先从诚意做起。有的人为人不诚实,善观风色,察气候,施权术,耍两面,不适于文学写作,可以在别的方面,求得发展。
  凡是这种人写的文章,不只他们的小说,到处给人虚伪造作、投机取巧的感觉,就是一篇千把字的散文,看不上几句,也会使人有这种感觉。文学如明镜、清泉,不能掩饰虚伪。
  从孙犁的这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是作者能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与此相连的生活真实,即作者能否真诚的问题。孙犁是一位在语言艺术上有重大建树的作家,他文章的语言简洁玄远,这固然与其外在的用词准确丰富、新颖别致和句法多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作者思想意态的正直与真诚,内在的质朴与纯净。当然,也与他在修辞上的创造性劳动,密切相连。这种劳动,从总体上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日常的、浅近的词汇、语句、表达方式,经过淘洗与整合,转化成规范而又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二是,将古典的词汇和修辞手段,经过挑选与改造,无间地融入表达现代人生活和情感的语言形式。他无论采用新旧词汇并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交融,还是熔古今修辞之法于一炉,都是为了更确切、更充沛有力地,表现出生活之流的神韵,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奇思妙想。
  六,提高作家的人格修养
  按照孙犁的说法,提高人格修养,就是要提高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修养。这是他在80年代后,反复向中青作家们所作的提醒。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家要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尊严感;要关心民瘼,特别要关注弱小者的遭际;立身要谨慎端正,言行一致,人格与文格相统一,正义、正直、良善厚道、赤子之心、若谷之怀,以及坚定的、轻易不受外界影响的主见和主张,更是作家不可缺失的思想情操;要有宏大的社会理想和为人生进步幸福、净化人类心灵而执笔的美学理念,等等。这些方面,前文多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作家如何处身文坛、看待富贵,以及能否甘于寂寞,也是其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犁曾多次对中青年作家们说,“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经受得污蔑和凌辱”,要耐得住“文艺橱窗里一时的冷暖显晦”。面对文坛这一“名利之场”不断出现的“权势”、“地位”的争斗和“排挤”、“倾轧”,“应该冷静清醒”,这样才能继续有效地工作。90年代初,孙犁在《作家与道德》一节中,一开头就说:“文章穷而后工,作家不能贪图大富大贵。鲁迅引用外国人的话说,创作如果要丰收,最好的办法,是使作家多受苦。生活太幸福,就没有花儿开放,也没有鸟儿歌唱了”;“达官,贵人,富商,大贾,都不会成为作家。但如果他们失败,还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孙犁这些话,既是对中青年作家们的提醒与希望,也是他数十年文学生涯的经验总结。作为作家,孙犁在甘于寂寞方面,堪称楷模。
  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作家要有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免疫力。孙犁在《谈作家素质》一文中说:“社会风气不会不影响到作家。我们的作家,也不都是洁身自好,或坐怀不乱的人。金钱、美女、地位、名声,既然在历史上打动了那么多英雄豪杰,能倾国倾城,到了80年代,不会突然失去本身的效用。何况有些人,用本身的行为证明,也并不是用特殊材料铸造而成。……一些人对艺术的要求,既是那么低,一些评论家又在那里胡言乱语,作家的头脑,应该冷静下来。抵制住侵蚀诱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青年人。有那么多的人,给那么低级庸俗的作品鼓掌,随之而来的是名利兼收,你能无动于衷?”作家在这种社会
  《女性生命潮汐》
  二十世纪九十年女性散文选读
  主编刘思谦如是说:四代女人风云际会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之树,端的是中国文学史、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前所未见的盛事。本书力求呈现出这一盛事的原生态,让你切实感受到时间之剑在女人身体上刻下的生命之轮,感觉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和想法;但是一代人之间的每一个人又是如此不同,这进而使你体悟到该如何对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的选择、承担和救赎——恰如伍尔芙所说:“成为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编一本别人不曾编过的能够反映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来龙去脉的和较为完整的女性散文全貌的选本,意在显明这是一次真正女性生命的潮起潮落,是女性身体的起与伏、生命的呼与吸;这既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又是女性话语的狂欢节。
  本书力求使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感,切切实实体悟到90年代女性散文是一股只属于女人的生命活水:她以女性经验为根基,以融合了情、理、趣的女性知性为灵魂,以不拘一格自由坦荡的女性生命气息涤荡了散文文坛沉闷的八股气。
  (此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环境下,要不断增强人伦道德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非但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还要以自己的优秀作品,为改变不良风气,尽一份应尽的责任。社会风气改善了,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作家群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修养,进而提高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