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超越情节诗学:叙事进展的其他形式及《尤利西斯》中的多轨迹进展探索

作者:[美国]布赖恩·理查森 著 宁一中 译




  正如普鲁斯特的例子所示,对文学中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安排是仿效或借鉴了标准音乐的进行。普鲁斯特的整部小说都运用了瓦格纳歌剧的结构;其他作家或使用了奏鸣曲的结构(如斯特林堡[Stringberg]),或使用了交响曲的结构(如纪德[Gide]、安德烈·彼利[Andrei Biely]),或借鉴了爵士乐的框架(如拉尔夫·艾利森[Ralph Ellison]、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或遵循了印度古典音乐的形式“拉格”(raga)(如阿米特·乔胡理[Amit Chaudhuri]1993年创作的Afternoon Raga)。赋格曲提供的轨迹有时显得不可抗拒,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威尼斯之死》和为《尤利西斯》中的“刻尔吉”一章提供了组合规范的经典赋格曲(Fuga per canonem)都是很好的例证。到底这一节故事是怎样类似于一个赋格曲,批评家观点不一致。最近使用肖恩伯格(Schoenberg)的十二调体系来解释乔伊斯小说中的排序法的理论,请参见赫尔曼(Herman) (1994)。这后两个例子证明,在不以情节为基础的排列组合方法中有一种重要的区分,即这些方法往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常与比较传统的故事排列方式同用,产生出一种本来主要地是没有动机的组合轨迹,或有多种因素决定的叙事进展方法(比如,阿申巴赫之所以在威尼斯死去,既因为他在瘟疫横行时选择呆在城里,又因为这样处理是当死亡与性欲这一对应主题融合在一起时属于低音主题,这样处理是这一主题的最后表达方式)。然而,乔伊斯的“刻尔吉”章,若以传统的故事或情节观来读,就会显得没有多大意义,甚至毫无意义。确实,这一章的开头一组句子,无论从哪一种传统框架来看,实际上都没有意义:“褐色挨着金色,听见了蹄铁声,钢铁零零响。 / 粗噜噜、噜噜噜。/ 碎屑,从坚硬的大拇指甲上削下碎屑,碎屑。/ 讨厌鬼!金色越发涨红了脸。/ 横笛吹奏出的沙哑音调。/ 吹奏。花儿蓝。/ 挽成高髻的金发上。/ 裹在缎衫里的酥胸上,一朵起伏着的玫瑰,卡斯蒂利亚的玫瑰。/ 颤悠悠,颤悠悠:艾多洛勒斯。/ 闷儿!谁在那个角落……瞥见了一抹金色? (p.210, 乔伊斯的省略)。 作为预示将要表现的重大主题和事件的主要面貌的肇始文字(而且它大体上也预示了这些事件出现的顺序),这是一个很精确、很有用的概要,起着与音乐中的序曲同样的作用——而且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序曲,它所提供的主题各不相干,以致对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事实上能否融合到一起我们一点把握也没有。
  也许有人会把“刻尔吉”章的开篇视为后来叙述的伏笔或宣示,但同时也完全可以有效地把它看成该章其余部分的生产者。这种视角的摇摆不定,常常与本来就是或看起来是由文本中的(虚构)图画产生的叙事有关。朗格斯(Longus)写于2世纪的中篇小说《达夫尼与克洛伊》是以对一幅叙事图画的部分描述开始的,叙事者觉得这幅画太精彩,因此决定用散文来讲述画中描绘的故事。在歌德的《短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多幅图画,有废弃了的城堡,有市场大火,还有一只老虎正向一个人扑去。随着故事的展开,主人公参观了这座古堡,看到了集市上的大火,目睹了一只真老虎向一个人扑去。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大可能发生的重复恰当地看成神秘的巧合,或叫反讽的过度展现。不过,大家也可以把这些重复解读成一种狡黠的、以博尔赫斯为始作俑者的叙事组合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影像(simulacra)最后产生出它们原本表征出的物体和事件。
  如要到乔伊斯的小说中找例子,我们就可以看看令人眼花缭乱的“刻尔吉”这一章。在这一章中,布卢姆早晨时看到的形象现在都成了真的,比如他卧室中挂的那幅希腊森林之神(宁芙)。J. Joyce, Ulysses: The Corrected Text, p. 444—451.这种“图画发生”现象在很多“新小说”中也可以找到。最令人难忘的恐怕是罗伯格里耶的《在迷宫里》了。在这部小说中,开篇时所描绘的一些图案后来都成了叙事展开的渊源。因此,房屋里的一层灰尘就会生出故事中的一层雪;写字台上十字架形的物体形象,在故事的内层则转换成了战士的刺刀;名为《拉什菲尔斯的败仗》(The defeat at Rachenfels)的那幅画,在经历了无数的细节描述后,随着描述通过错位(metalepsis)变成对事件的排列,时空艺术形式的对立得以消解,它竟然画境成真,转变成了叙事。这种文本生成的其他例子,参见Herman (1994)的“Blow Up”和Claude Simon的Triptych。关于反向运动,即叙事进展到最后变成了图画的情况,参见Alejo Carpentier的 Explosion in a Cathedral。该书中空间形式的比喻成了实实在在的空间形式。Emma Kafalenos (2003)讨论了“Blow Up”和其他题画诗作品里令人入迷的叙事状态,很令人信服。
  其他文本发生的形式在新小说及其各种先行形式里比比皆是;还有一种特别的叙事发生形式,即几个精选的词最后生发出它们所描绘的物体或行为。这是个既重要又有趣的产生叙事的方法,值得广为介绍,咸使知闻。让·李嘉多J. Ricardou, “Naissance d’une fiction,” In J. Ricardou and F. van RossumGuyon (eds.), Nouveau Roman: hier, aujourd’hui, vol 2: Practiques (pp. 379—392), Paris: 10/18, 1972.把它称为结构比喻(structural metaphor),并把它描述为被改变为字面意义的、在文本中获得生命的比喻。我则要把它称为“文字的生成者”(verbal generator),并用它来指称给在叙事中出现或发生的物体或事件命名的做法。在传统的作品中,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很可能有一个事件作为反讽式的伏笔。在新小说中,由于词和形象产生了文本中的事件,这种做法就成了叙事进展的一个选择性原则。因此,在罗伯格里耶的《在纽约进行一场革命的计划》中,“红”这个概念,无论以何种变换形式和变体出现,都能生发出很多事件(包括谋杀、纵火);更重要的还是将矛盾物并置的方法,如托马斯·D. 奥多内尔T. D. O’Donnell, “Thematic Generation in RobbeGrillet’s Project pour une revolution  New York,” In G. Stambolian (ed.), Twentieth Century French Fiction: Essays for Germanie Bree (pp.184—197),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75.所解释的那样。奥多内尔进一步注意到了叙事的增益问题,对小说中化身为老鼠的原物做了追溯。“小说刚开始时,叙事者就告诉我们,本·赛义德戴着黑手套;在笔记本里写东西的时候,本·赛义德把手套挟在腋窝下。另一只手套出现在劳拉的侦探故事封面上,”这话反过来又意味着:
  
  本·赛义德也许要对故事破封面上的那位女孩的命运负责。进一步审视,我们就发现,“手套”事实上是一个巨大的长毛蜘蛛。劳拉是在试图躲避那只巨大的蜘蛛或老鼠时在书柜的顶上发现那本书的。打那以后,蜘蛛和老鼠就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搭配。T. D. O’Donnell, “Thematic Generation in RobbeGrillet’s Project pour une revolution  New York,” In G. Stambolian (ed.), Twentieth Century French Fiction: Essays for Germanie Bree(pp.184—197), p. 192.
  

[1] [2]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