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超越情节诗学:叙事进展的其他形式及《尤利西斯》中的多轨迹进展探索

作者:[美国]布赖恩·理查森 著 宁一中 译




  不过,我认为所有这些比较有力的非情节或反情节叙事组合机制最终都有赖于先此的情节建构概念,它们都辩证地否定传统的模式,但传统模式却又是新的安排模式的先决条件。因此,尽管单独用情节的概念不能描述很多出现在最近虚构作品中的各种组合方法,但绝大多数的新模式只能与情节概念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甚至连一些偶成之作的有趣之处也不在于任何内在原因,而在于它们似乎模仿或抵触了由情节构成产生的组合秩序。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中有一组实质相同的事件,却安排了九个相互矛盾的版本来表现,情节与其他对偶性组合秩序的共生现象在该小说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正如让·李嘉多(Jean Ricardou)所指出的,这些描述中的重心转移仍可见传统小说中典型的慢起与速降结构的蛛丝马迹。同样,构成了试验性电影《罗拉快跑》中各种变体里的组合,也步了喜剧的一般模式的后尘,在最后一个组合的结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我们也许可以确认,叙事的展开是一个变化多端的、能动的过程,其中有很多早已有之的推进叙事方法在文本的不同点上起作用,《尤利西斯》的例子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情节(plot)这一概念尚不足以解释所有哪怕是由情节驱动的很多作品中的组合关系,更不用说解释以上所指出的更为试验性的文本生成方法了。其实我们不妨把情节视为这样一种叙事组合成分,它独立于其他的叙事展开法,尤其是修辞和审美排列法,却又在不同程度上与它们相辅相成。从文学价值这个制高点看去,最能激发兴趣的叙事组合很可能是那些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推进策略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那些各自独立的组合方法看去好像并行不悖、并不唐突的组合方式。不管怎么说,推进叙事的方式越简洁明了,有经验的读者就越容易失去阅读作品的兴趣,不管这些方式是纯粹的讽喻、容易理解的语言生成型、过度地可预见的情节还是无动机的一连串冒险事件。最后我们呼吁,对情节的理论研究应在逻辑上纳入对叙事推进研究的更广阔的范畴。若想对叙事虚构作品怎样在时间的实际展开有彻底的解释,就非有一个容纳更广的研究框架不行。在当代叙事理论会议上,很多人给我提出很好的意见,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这些人是布思(Wayne Booth),布朗(Royal Brown),卡迪吉尼(Melba CuddyKeene),李希特(David Richter), 申丹(Dan Shen)。特别要感谢费伦(James Phelan) 和彼得·拉宾诺维茨(Peter Rabinowitz),他们给我提了不少的建议和意见。
  (本译文为北京语言大学资助的“后现代叙事理论研究”之一部分,项目号为yb0405)(宁一中: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100083)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