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实力·金钱·丑闻

作者:爱德华·克雷恩




  文:[美]爱德华·克雷恩 译:周 渊
  
  希拉里希望明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与此同时,她也被公认为竞选2008年总统的民主党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回溯到1999年,还是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刚开始思考自己的政治生涯就遇到了极大障碍。这些困难不仅来自于她想替代的强大对手——纽约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的鄙视和不信任,还来自于他倔强的妻子利兹(Liz)。在这篇摘自于爱德华·克雷恩新书的文章中,作者剖析了克林顿的第一次竞选:实力、金钱以及挥之不去的丑闻。
  “1999年冬,我在戴维营。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与希拉里亲近的民主党主要捐赠人。大家在谈论她竞选帕特里克·莫伊尼汉参议院席位的事。”一个著名的民主党筹款人回忆道。“希拉里曾加入谈话,于是话题就转向她竞选的事。我们都希望她参选,而她却不愿意。”
  “然后她解释了原因。”这位希拉里的朋友又说。
  “‘我在白宫的这几年过得很艰难。’她告诉我们,她指的是弹劾事件。她说,‘现在我要做我想做的事。’”
  “我想她已经决定不参选了。但距那次戴维营谈话几个月后,种种迹象清楚地表明,她需要财政支持。遇到钱的问题时,希拉里的做法和多数政客不太一样。大多政客会来朝拜像我这样的人,请我帮他们筹集资金。希拉里却不需要这么做。她具备明星的力量。很多有钱人为了接近她、给她钱,连死都愿意。”
  二月下旬,希拉里蓄势待发,成了《新闻周刊》和《时报》的封面人物。三月上旬,她将一些纽约州民主党的高层官员请到白宫,听取他们对于她参加竞选的看法。
  所有希拉里身边的人都希望看到她走出丈夫的阴影,参加竞选。她应该开始关注自己的政治未来,而非将精力集中在克林顿的政治稳定上。
  那年春天,希拉里又聚集了另一批友人和支持者。这一次是在艾伦·帕特里考夫(Allan Patricof)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帕特里考夫是个富有的风险资本家,一直资助民主党的候选人。这次会面的主题是资金问题。如果希拉里竞选参议员,那么为竞选筹集资金的任务就落到每个与会者的身上。很自然,他们想确认希拉里确实想竞选政府官员的想法。当时希拉里的支持率在纽约市达到了惊人的78%,在纽约州范围内也达到了65%。
  “你打算怎么处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事?”一位女性与会者问。
  “我决定,由于科索沃的关系,为了国家的利益,在这个紧要关头,我得站在美国总统、最高统帅的身边支持他。” 希拉里回答。预先准备的答案能取悦部分的支持者,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却缺乏可信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证明克林顿政府是完整强大的。我要做的就是告诉公众那只是我和比尔之间的事。”
  
  尽管希拉里公开表明她还未决定参选,私底下她已下定决心。然而,她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傲慢的介入者,尤其在纽约州那些有影响力的民主党县长眼里。
  纽约州有62个县,那么就有62个县长需要讨好。其中十个县有着重要的选举人口,希拉里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得这十个县长的支持。这些男女官员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民主党,他们可不愿意欢迎一个像希拉里这样的坐享其成的后来者。但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希拉里就不可能成为参议院候选人。
  “在她宣布竞选进入萌芽阶段之前,她的选举团成员和县长们做了件了不起的事。”一名民主党激进分子说。他对纽约州的政治策略相当熟悉。“朱迪斯·霍普(Judith Hope)当时是民主党纽约州的主席,他走遍各个县,对县长们说:‘听着,你们一开始可能并不喜欢这个主意,但是,帮我个忙,暂时别发表意见。’”
  希拉里必须让县长们相信,在纽约市长鲁道复·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的地盘上——共和党占主导的选区内、在纽约州保守的北部地区,她不仅能将这个可能的对手打败,还能保持自己的力量。
  那是个大任务。于是,希拉里向形象顾问曼迪·格伦渥德(Mandy Grunwald)寻求帮助。无论是政治上或是体力上,曼迪都是难应付的角色。她身高近六英寸,声音低沉浑厚,头发黑而浓密,精力充沛,因万宝路烟从不离口而闻名。一些她在政治顾问界的共和党同行们开玩笑说,她就像一个男扮女装的万宝路男人。
  尽管在共和党的环境中长大(她父亲,已故的亨利·阿纳托尔·格伦渥德曾是时代公司的主编。),曼迪是个十足的纽约自由主义者。她是克林顿第一次总统竞选阵营里的一员。之后,她受雇于民主党国家委员会。但是由于医疗保健计划的失败和1994年共和党对国会的接管,她成了局外人。她在白宫的自由之声被迪克·莫里斯(Dick Morris)的温和之声所代替。
  
  曼迪在哈佛的室友是帕特和利兹的女儿莫拉(Maura)。莫伊尼汉的四次竞选中,有三次的电视宣传片是由她制作的。她的思维方式是纽约州式的。她要求希拉里(从没在纽约住过)做一次“巡回倾听”——走遍整个纽约州,和普通的纽约州民谈论他们的难题。这是个全新的概念,与希拉里的强硬形象背道而驰——她是个知道所有答案的傲慢的局外人,认为纽约人欠她一个参议院的席位。
  曼迪安排了种种小型、近距离的会面。希拉里和某个当地医院的院长或工会主席坐在台上,就像欧普拉(美国脱口秀女王)的脱口秀节目那样,谈论医疗保健权和纽约州西部的经济。这些会面能使人们有机会看到希拉里头上并不长角。很多纽约人读到的希拉里冷酷、刻薄、强硬。但是,当他们亲眼看到她时,曼迪自信地认为,他们会发现一个面带微笑、风趣幽默、精力充沛的希拉里。他们关心的各种事物她都了如指掌。
  不过,还有一个障碍。在希拉里的“巡回倾听”之前,她必须得到纽约州大名人——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议员的祝福。而所有的人都知道帕特和希拉里合不来。
  帕特·莫伊尼汉受背疼的折磨有好几年了。在1999年春天,他七十二岁之际,他动手术来治疗脊椎狭窄。手术相当成功,但他恢复得很慢。直到五月,他仍觉得自己没有复原到能重回参议院。然而,当希拉里打电话说她很乐意顺道看望他时,这位勇敢的参议员穿上西装、打好领带来迎接第一夫人。
  帕特和利兹·莫伊尼汉住在宾西法尼亚大道一套现代的公私共有的公寓内(注:即所属房产为私有、庭园等公用场地为共有。),在纽约市有一个宾馆套房,在纽约州北部还有一座九百英亩的农场。在这座农场里,参议员先生写下了他的十八本书以及大多深刻分析美国社会弊端的演讲稿。尽管莫伊尼汉常被描绘成一个远离政治喧嚣的智者——在成为参议员之前,共和党和民主党总统他都服务过——他也是一个精明的爱尔兰政客,深谙权利及其用途。
  为了打破和莫伊尼汉的僵局,希拉里谈起了达赖喇嘛。在帕特担任美国驻印度大使期间,帕特和利兹曾接见过他。莫伊尼汉夫妇俩坐着,等待希拉里切入正题。
  据莫伊尼汉的传记作者高佛瑞·哈吉逊(Godfrey Hodgson)所说,参议员夫人从一开始就不曾隐瞒自己对希拉里的印象,“‘希拉里没能做到。’也就是说她没理解参议院和参议员是怎么回事。”
  作为新上任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莫伊尼汉要求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选举之后处理福利改革的问题。在他遇上医疗保健这个棘手问题之前,这个要求在国会中有不少支持者。莫伊尼汉指出,解决福利改革能使新总统创造一个积极的立法记录,从而使推动医疗保健改革的必要动力得以发展。
  总统决定忽视这个明智的提议让他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莫伊尼汉看来,导致总统犯下大错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简单的一个词:希拉里。他认为是希拉里说服丈夫先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的。而且,众所周知,她是此问题的负责人。莫伊尼汉认为她的主要动机是自我强化。为了扩大她继任丈夫在白宫职位的可能性,她决定抓住民众的好感。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