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红都女皇”事件真相

作者:张 颖




  责任编辑未 艾
  江青,一个与毛泽东半生命运紧密相联的名字,曾被流行于香港的一本名曰《红都女皇》的书极力吹捧,甚至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澄清真相,还原历史,女外交官张颖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真实地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背 景
  
  1992年,我忽然接到美国友人陈香梅女士寄来的一篇文章,登载于美国中文版《时报周刊》,这篇文章开头说:“在大陆,凡稍微了解一点‘文革’中期历史的人,很少有不知道《红都女皇》事件的。宦国苍先生通过访问当年肇事的维特克教授,揭示了所谓‘周恩来策划离间毛泽东与江青的内幕’”,然后接着写道:“按照维特克的假设,在与江青集团的斗争中,周恩来利用江青好出风头的特点,刻意安排了维特克教授采访江青,并且让自己的亲信张颖陪同在侧,了解全部内容。随后周恩来以审查为名,扣留录音带并指示张颖,据此写成《红都女皇》一书,并且匿名在香港出版,然后周恩来将此书作为重大事件的物证转呈毛泽东,激怒了他,从而使毛、江疏远……”
  我看到这篇文章以后,真是哭笑不得。维特克教授的这番假设,奇妙至极。我觉得她好像并不是一位历史学教授,而倒像是一位幻想小说家。
  “文化大革命”中期,也就是1972年,曾发生过一件事,这件事在北京可以说是街谈巷议,无人不知,在全国甚至国外也广有传闻,那就是江青与《红都女皇》事件。
  当时的传闻是,毛泽东看了由香港出版的一本《红都女皇》,大发脾气,批评了江青,而且江青也就从此“失宠”了。在国内,我们许多人都曾听说过,“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曾多次批评江青和“四人帮”,但那是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四人帮”违背了原则,而绝不是因为一本《红都女皇》。这些情况到现在当然都已真相大白。当时在香港确实出版过一本名为《红都女皇》的书,“文革”以后我阅读过。书中极力吹捧江青,而许多事实都子虚乌有。稍微知道江青的人都会认为那不过是胡吹乱捧,不是事实。书的写作水平及文字都拙劣得很,在内地很少见。
  无独有偶,在与此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有一位女副教授,名洛克珊·维特克(以下简称维特克),她于1972年夏季访问中国,访问期间曾采访过江青,谈话时间先后长达60多小时。她回到美国以后,曾多次发表有关江青或中国问题的谈话,于1977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江青同志》。维特克的这本书与《红都女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直到如今,关于这件事仍然是是非颠倒,有些人甚至造谣生事,这令我始料未及。
  维特克来中国访问期间,特别是与江青的所有接触,我作为主要陪见人与另外几个人都参加了。当时我的职务是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是由外交部领导决定派去工作的。本来,外交部干部被指派去陪见外宾是很普通的事情,而这次陪见却不那么寻常,直到今天还闹出些是是非非来。既然如此,我深感有必要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把这段历史事实清理一番,记录下来,以便留给有兴趣的后人们查证或研究。
  
  一、初见外宾,激情表演
  1972年,“文化大革命”已到中晚期。
  8月12日上午,在外交部新闻司办公室,大家像往日一样工作,只听得见翻阅文件、材料的微小声音。突然电话铃响了,把大家吓了一跳,司秘书接过电话,回头对我说:“老张,乔副部长请你立刻到他办公室去。”
  部长办公室都在三楼。我快步跑上三楼,西边是乔冠华副部长的办公室,门是开着的。我进去时,他正站着和王副部长讲话,他们见到我,很随便地说:“今天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江青同志要见一个外宾,派你去陪见。”我呆立着,脑子还没有转过来,只是感到奇怪,江青见外宾怎么找我陪见呢?我问:“见哪国新闻记者?”因为只有见记者才和我有点儿关系。
  “不是记者,是位副教授,友协的客人,让你临时去帮忙的。”乔副部长说。
  “我不去,既是友协的客人,我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怕不合适吧。”那时江青已经“声威大震”,随便说一句什么话就可置人于死地,谁都不愿意和她的事沾上边,我也不例外。
  “和你的工作无关,这是临时任务,原本是周大使去陪见的,但他被安排别的陪见了。外交部总得去个人呀。”乔副部长很耐心地解释。
  “另找别人吧,干吗要我去呢?反正是临时任务。”我坚持说。
  “我和几位副部长,”他用眼睛看看身旁的王副部长,“已经商量过了,你去比较合适,一则是江青认识你(我们在延安时就相识,但我一直对她没有太多好感),我们就不用先去请示;二来呢,你搞过文艺,万一她问起什么,你还可以说得上来。就这一次,你还是去吧。”乔副部长说完话哈哈一笑,使我无法再说什么,他又转头和王副部长谈别的了。我只好退出来,知道这是命令,不能违抗,心里却老大不痛快。
  我回到办公室,赶紧找《友协简报》,我总得先了解一下,这位副教授——即洛克珊·维特克女士,是何许人?为何来中国?来了多久?好容易找到几份有关材料,我匆匆看过,又认真记下要点,好在材料也简单。
  维特克原是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的中国现代史副教授,经她本人要求,经我驻联合国代表团推荐,友协邀请她于1972年7月19日至9月1日在我国访问。她想了解中国妇女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贡献,邓颖超、康克清等老同志已接见了她,并对她谈了有关中国妇女运动与中国革命等问题。在友协的接待计划中,本来没有安排她见江青。按照当时的惯例,一般都不安排江青单独接见外宾,因她的工作与外事无关。在维特克的一再要求下,友协送上一份请示给周恩来总理,看是否要见。周总理8月10日批示:“江青同志,如你这两天精神好,可以见见此人,谈上一个钟头就可以了。如不愿见,也可不见。”
  江青见到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便立刻决定于12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接见维特克……
  我那时能了解到的情况就这么简单。
  8月12日下午两点一刻,外交部按照规格,派出的一个主陪见、主翻译小沈、礼宾司一副科长、一个速记员,都已到达接见厅,主管礼宾司的王副部长也来了。按常规她是可以不来的,因为是江青接见,不敢出娄子,所以也来了。她安排好每个人的座位,并就如何入场握手、摄影记者如何进出、正式照相时谁应该站到哪个位置等问题作了详细交代。这时友协负责人老丁和友协的陪同老陈也都进来了。我立刻走过去和老丁她们打招呼,说明派我来的原因,并询问了一点儿客人的情况。随后各人都坐到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静静地等候着。两点三刻,王副部长一边急匆匆跑进来,一边告诉大家:“来了,来了。”
  在场的人立即起立等候,在前呼后拥下,江青和姚文元轻松入场。王副部长立刻把我拉到江青面前说:“今天外交部由她来陪见,首长认识她吗?”江青把金丝眼镜一扶,睁眼一瞧,放大嗓门叫了一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原来是你呀,小鬼,去年范文同来访问的时候,我还见到你。是啊,嫁鸡随鸡,你就去了外交部。”然后挥了挥手,哈哈大笑起来。
  王副部长已完成任务走了。江青忽然想起随行的姚文元,面向大家说:“姚文元同志你们大家都熟悉吧?他是当今最杰出的理论家、批评家。”
  江青和姚文元坐到当中主人的位置上,其他人也默默坐下。瞧着当时气氛,我只得站起来,把老丁请到江青面前给大家介绍,她是对外友协负责人,维特克来访是友协接待的,是否请她汇报一下情况。
  江青又一挥手:“你们写的情况,我全看过了,不用再说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请客人来吧。”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