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欧阳先生
作者:徐星明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到底在玩么子把戏?直到对方重新从水中冒出头来,开始沿着绳索往上爬,欧阳先生还呆在悬崖边,没法猜出他的用意来。与刚才不同的是,汉子背上的铁锅不见了。看来,要想弄清楚对方的真实目的,必须先弄清铁锅的去向。欧阳先生决定先不惊动他,就再次悄没声息地退回了刚才的藏身之处。
汉子回到崖上,又像小偷一般四下打量了一番,才从松树上解下绳索,重新把它藏到岩石底下。
等汉子走得不见了身影,欧阳先生从杂草丛中爬出,坐在原地等了老半天,估摸着对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回来,才放着胆子从岩石底下把绳索拿出来,学汉子一样把一头扎牢在松树上。为保险起见,他又把绳索的另一头缚在腰上,沿着崖壁往下溜去。到得江水里,借着水的浮力,把气喘匀了,才继续往下沉。欧阳先生土生土长在河边,从小没人管束,没事就泡在河里玩闹,水下功夫很是了得。眼下这条江虽然比家门前那条河大得多,波涛汹涌得多,地方也很陌生,但因为有手中这根大绳索保险,他心里还是感觉很踏实,四肢一并,大睁两眼,身子就沿着石壁直插下去,丁点儿也不觉得恐慌。
大约在离水面近三丈深的地方,欧阳先生终于发现了那口铁锅。令人惊奇不已的是,那口铁锅不是沉在江底(这地方离江底还有多远,他心里也没数),而是紧贴在石壁上的一块凹处,就跟天生成的没两样,假如不是事先晓得有这回事,即使水性再好,要发现它怕也极不容易。也正是这缘故,才使欧阳先生更加感觉不可思议。他没有多作犹豫,就伸出双手,试图把那口铁锅端开来一看究竟。这一端,才发现铁锅居然像生了根一般,任他使出多大的气力也没法端得开。铁锅端不开,欧阳先生的好奇心就更大,重新钻出水面喘匀了气,静下心来沉思了一会儿,在石缝中折了一棵小树除去枝叶,再次潜入水中,用小树作撬棍,插在锅沿边,耐着性子撬了好一阵,总算撬开一条小缝。也就在这一瞬间,欧阳先生隐隐约约看到了铁锅背后似乎是一个石洞。他正想细看,随着江水电射一般从缝中向洞里灌去,铁锅像被强磁场吸住似的再次将洞口闭合,连他手中的小树干也被弹出老远。
这种奇怪的事儿,以欧阳先生当时的小小年纪,他怎么也猜不透是怎么回事。本来,如果仅仅是打算把铁锅弄开来搞它个水落石出,欧阳先生相信自个儿还不至于想不出法儿来,至少他可以找石块把那口锅砸烂嘛。不过,在没有弄清楚那汉子的真实用意之前,欧阳先生不想那么干。欧阳先生从小生性善良,他坚信人家既然如此费尽心机做下这事儿,一定有他不同一般的用意所在,怎么可以轻易去破坏人家的好事呢?退一万步说,即使人家干的是损人利己的坏事,也必须先弄清他这么干到底坏在哪儿,才好拿出对付的法儿啊!
四
欧阳先生多了一桩心事,暂时就不想过早地离开这儿。每日里,除了绕着圈子在这方圆一二十里地段寻医求师,寻找吃食填肚子,还少不了寻找那位神秘汉子的踪迹。一晃,五天时间过去,他依然一无所获。为生存,他决定先找个地方打打短工,暂时找个糊嘴巴的地方再说。但这种事说说可以,真正实施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那阵子人们大多很穷,别说请短工,自个儿还巴不得有人请呢。好容易碰上个富户,人家该请的人早请了,哪儿还容得下他这外地来的陌生人?
这一天,欧阳先生来到一个大村子,发现村外干涸了的大池塘边,围满了男女老少。那阵儿,他已走得又累又饿又渴,但本能的好奇心使他忘记了一切,没作丝毫犹豫就挤进了人群。人群中间一块空地上,一位穿法衣的师公(即道士)立在临时搭就的祭坛上,披发仗剑,口中念念有词地朝天祷告。在场的所有人个个脸色庄重肃穆,连细伢子们也显得规规矩矩,没有人敢发出半点儿声响。人群中不少人跟在祭坛后,个个虔诚着面孔,师公祷告跟着祷告,师公跪拜跟着跪拜。欧阳先生一时间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只管一个劲往祭坛边挤。到得近前,就尖起耳朵想听那师公在念些么子。结果,师公的祷告一句没听懂,对方的面孔却看了个清清楚楚。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欧阳先生就不禁哑然失笑: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面前的师公不就是前几天在江边见过的那个行踪诡秘的汉子吗?
有了这种意外的发现,欧阳先生兴趣大增,赶紧向周围的人们打听,这儿到底发生了么子大事,会惊动这么多人如此关注。这阵儿,大伙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祭坛上,见欧阳先生发问,个个像遇上怪物一般,狠狠地盯住他,谁也没有答腔。欧阳先生自讨没趣,并没有就此死心,他挤出人群,看见几位老婆婆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就快步走近她们身边,礼貌地躬身一鞠,向她们打听。一位老婆婆认真地打量了欧阳先生好一会儿,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絮絮叨叨地和他说出事儿的原委。原来,眼前这口干涸了的大池塘叫“泉湖”,湖中共有四十九个泉眼,无论春夏秋冬,天干地旱,泉眼都会冒出一股股清泉,方圆几百亩农田,几百口人的吃水用水全指望着它,它也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剩余的水还形成一条小溪,流向远处的小河。
说到泉湖的来历,几位老婆婆更是如数家珍,向欧阳先生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古时候,这地方是一条著名的干山冲,没有水井,也没有池塘,几天不下雨,人们就得到十余里外的江里去挑水吃用。为了改变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大伙儿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公推村里辈分、威望最高的四爷为首,组织人们挖出一口大塘储水。这一挖就是两年多,塘是挖得够大了,却很少有过存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场场大雨下过,塘中的积水也差不多满了,天一晴,那水又无形中消失了。很明显,那是塘底和四周塘堤不够坚实的缘故。因此天一晴,四爷又组织劳力开始了夯实塘基的工作。
那一日,天气异常炎热,为了早日把塘修好,人们还是同往日一样,顶着烈日拼命苦干。眼看时近正午,大伙儿又累又渴又饿,好容易才盼到村里两位送饭菜送茶水的人来到面前。也就在这会儿,一位不知从哪儿来的拄双拐的老婆婆颤巍巍来到他们跟前,一脸苦相,求大伙儿行行好给口水喝。这阵儿,送茶饭的人刚刚放下担子,大伙儿还来不及上前呢。
尽管水贵如油,但这儿的人心肠好,有几个人就顺手指指茶担,让她自个儿去舀。老婆婆颤到茶桶边,突然脚步一趔趄,身子往前一倾,两桶茶就一滴不剩洒了个精光。这下,有两位后生子火了,张嘴就想骂娘。四爷一看这情形,赶紧制止他们说:“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活得不容易,怎么可以跟她计较呢?人家又不是故意的!”说着紧走几步,双手扶起老婆婆,一脸诚恳地对她说:“没摔着哪儿吧,老人家?”老婆婆也不客气,起得身来,半句感谢的话没说,还慢腾腾地回答说:“摔倒没摔着,就是这茶没喝成,口渴得难受不说,这肚子也饿了。”说着,一双贪馋的眼睛直往饭担上瞟。四爷二话不说,叮咛身边的人给老婆婆盛饭菜。因为是四爷发话,谁也不敢违抗,就有人默默地为老婆婆送上了一大碗饭菜。老婆婆狼吞虎咽吃完,又自个儿动手在桶里盛了一大碗。吃完,用肮脏的衣袖抹了一把嘴巴,又想去桶里盛饭,发现饭桶已光了,才不得不把饭碗一丢,一脸遗憾地念叨说:“才吃了个半饱,这饭怎么就没了!”大伙儿面面相觑,望定四爷,谁也没出声。
四爷苦笑笑,连声向老婆婆道歉说:“真对不起,下力人吃得太快,没顾及您老人家还没吃饱,真对不起!这样吧,我等会儿让他们再煮点。”老婆婆大大咧咧把手一挥说:“算了,看你们这些人日子也过得不是很容易,我老太婆只好将就些喽。”说着,丢了手中的双拐,顺手操了一把锄头说:“吃了你们的饭,该为你们出点力啦。”身子一动,却一头摔倒在地。看着老婆婆那令人说不出是么子滋味的滑稽模样,大伙儿都忍耐不住想笑,望望四爷,又谁也不敢笑出声来,就几个人同时上前扶定她,齐声说:“您老人家就放心歇着吧,这种粗活哪是您这大年纪的人干的!”“是吗?”老婆婆突然一阵“哈哈”大笑,双手一挣,身子轻飘飘往前一晃,抡起锄头跳舞一般东一锄西一锄,一共挖了四十九锄。说也奇怪,老婆婆锄头所到之处,就有一股晶亮的清泉涌出,四十九锄,就是四十九股清泉。眨眼间,水就过堤了。到这阵儿,人们才明白老婆婆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而来,都争着找她拜谢,但哪还找得着她的身影……从此以后,这儿的人们就把这个美丽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同时以此告诫子孙后代,一定要多积阴德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1] [2]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