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6期
晚年乾隆之盛世的崩坍(上)
作者:张宏杰
专政政治的经济原则是剥削与压榨,那么操作的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压迫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控制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乾隆晚年,人口压力越来越重,社会矛盾和危机日益积累,“不但汉民生齿日众,即苗民丁口亦渐蕃庶,所种山土不能宽然有余”。人口大量流动,赤贫人口不断增加,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官僚体系百务废弛,国家陷入半瘫痪状态,这恰恰给矛盾危机提供了迅速发育的土壤,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量游民的出现并形成组织。乾隆描述这些游民团伙的形成说:“乃有一种强壮游惰之人,不务生业,三五成群,数十为党,呼朋引类,有师有徒,有首有从,各占地方,聚居古庙荒亭,沿村逐乡勒索钱米,遇有婚丧之家,劲讨酒食,不满其欲,辄肆咆哮,动以放火劫窃,出言恐吓。乡民畏之如虎。甚至恃众抢夺奸淫,谋故杀人,无恶不作,种种贻害,不可枚举。”(乾隆朝中朱批奏折)
从乾隆三十九年起,各省流民在生存压力下大量入川,四川各地出现了名为“帼噜”的游民组织,他们多是无籍游民,三五成群,忽聚忽散。乾隆四十六年后,因为地方官员“一味因循畏葸,于地方全无振作”,“帼噜”的活动进入高潮。据《剿捕档》记载:“川省啯匪近年每邑俱多至百十余人,常川骚扰,并有棚头名号,戴顶、坐轿、乘马,白昼抢夺淫凶,如入无人之境。通省官吏罔闻,兵民不问,甚至州县吏役,身充啯噜,如大竹县役之号称一只虎等语。”
湖北武昌则在乾隆晚年出现了盘踞山区,专门靠抢劫为生的家族,“屡经惩创,怙恶不悛”山西的社会治安不稳,“民情尚气好斗,嗜酒佩刀,因事相争,动辄挥刃,积习相沿,已非一日”。
南方沿海海盗也越来越猖獗。乾隆五十二年,海盗在距厦门十余里的地方,“纵横无忌,行劫兵船”,五十八年又登岛纵火抢劫。乾隆六十年,皇帝总结南方海盗形成原因时说:“闽省近年以来,吏治废弛已极……各海口地方,盗匪仍复肆行出没,甚至五虎门近在省会,而盗船即在彼停泊叠劫,毫无忌惮,以致商贩闻风裹足,皆由该省督抚等平日漫无整理所致。”
社会治安迅速恶化,游民兴起,会党兴盛,而这就是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前奏。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精彩内容。
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