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贸易战,中美到底会打到什么程度?
时间:2018-04-06 21:26:58来源:作者:点击数:
美国时间2018年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中国随即在大豆、汽车、化工品、飞机等领域发起对等反击。随着这一波对攻的开始,中美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的也由此拉开帷幕。
既然贸易战已经开打,那还想还想通过什么“斗则两伤”的话,来游说得美国收手,至少短期内已经不大可能了。特朗普既然挑起了这个事儿,那自然就做好了承受一定伤害的准备——中国敢于应战,也是同样逻辑。现在我们最该关注的是,中美这场贸易战,究竟会打到什么程度。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以及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其发起这场贸易战的动机何在?
就美国这个国家而言,发起对华贸易战的动机和逻辑其实是很清晰的。经济上,鉴于中国综合国力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逼近美国,其产业升级的启动和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对美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威胁。
而在政治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缘潜力释放,中国影响力外拓趋势正在加速,对美国主导的现有秩序的挤压也越来越明显。
总而言之,中国作为地球上仅有的三大世界级地缘大国之一,这种先天性的国家规模就决定了,其天然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
以前中国潜力释放程度较低、现实实力较弱,这种阶段,中国尚可以通过对美经济捆绑,让美国资本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方式,约束其与中国决战的欲望。
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发展到逼近美国的地步,这种实力超越和地位取代的风险就骤然上升,到这个地步,中国再想靠以往的红利分享方式来掣肘美国,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关系的质变是早晚的事。
而对美国来说,既然来自中国的红利分享已不足以压制中国实力增强造成的整体威胁,现有博弈套路也不足以在未来阻止中国对自己的赶超,那么趁着当下自己依然占据优势,赶紧发动打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上述是从美国政府角度而言的。而从特朗普个人角度来说,他也有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个人利益诉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西式民主国家(当然,这个“最大”不能采用印度的标准),选民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决定了美国总统的政治命运和前途。所以,最大限度的迎合乃至讨好民众,对特朗普来说至关重要。
而发动对华贸易战,就是一个能讨好民众的上佳之策。
制造业的工人就不说了——这些特朗普的铁杆拥趸,当然会对制裁中国鼎力支持。
而即便抛开制造业从业者这个部分群体,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国民众,对华贸易战,依然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在美国民众眼中,中国的整体印象本来就偏负面。而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美国的相对衰落,在社会思潮方面,美国民众基于“爱国主义”情节而滋生的反华意识,其升温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美在经济结构方面的正面冲突越来越激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从业群体会因此受到来自中国同业者的冲击。
在通过常规竞争,不足以有效维持自身原有优势的情况下,别说已经因产业外流而失业的民众,就是其他靠科技优势依然吃香喝辣的经济领域,其从业者在感觉竞争即将来临的威胁后,也倾向于通过“遏制中国”,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毕竟对民众来说,相较于自己操刀上阵跟中国同行直接竞争,这种国家机器出面帮自己打击对手的做法,那当然是要舒服的多。
既然遏制中国成为美国民众的主流意识取向,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就是迎合了主流民意。
而对资本来说,他们整体上也不反对对华贸易战。工商业资本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金融、科技资本,鉴于中国金融相对封闭,科技行业中除了苹果这种需要在华代工厂的硬件公司,其他软件、互联网行业在华大多也都水土不服或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他们虽然未必愿意中美彻底翻脸,但如果仅仅是发动对华贸易战,他们也未必会太过反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乐见其成——毕竟,这两个行业,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也已经显而易见了。而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汽车、飞机等领域——他们虽然在中国有一定市场,但从长远看,也都面对着中国同业的巨大挑战。
最后算下来,真正从主观层面反对的,也就只有农业等少数行业——只有他们,差不多算得上是中国崛起的完全受益者。只不过这些行业盘子小,从业者少,他们的反对根本就不成气候——虽然他们本是特朗普拥趸,可能会因此而倒戈,但由于对华贸易战能获得主流民众和资本认同,进而让特朗普收获更大支持,所以权衡利弊之下,牺牲掉他们并不可惜。
总而言之,中国的现实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美国民众无论是在个人情绪,还是现实利益方面,其反华欲望都已上升到相当程度;美国资本遏制中国利益取向也逐渐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坐在白宫的是不是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都是接下来美国总统所必须做出的选择。特朗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多也不就过是将这场贸易战的发动,稍微提前了一阵子而已。
既然搞清楚了美国的逻辑和动机,那这场贸易战的前景也就很明显了——维持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是美国的国家长远根本利益;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是美国总统的个人利益诉求。现在美国从国家到资本再到民众,都已然认定中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胁,那美国当然是要发动贸易战,并且愿意为此承受一定利益损失的。既然美国朝野普遍有了这个觉悟,那从整体层面来看,这场贸易战在可预期的未来不可能停止。
不过,对中国来说,虽然贸易战在整体层面不可避免,但控制其之规模和范围,却是可以做到的。
说白了,贸易战就是双输,鉴于中美间庞大的贸易规模,这种战争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勇气打到底——如果这世界上只有中美两个国家,那二者或许还有可能拼个你死我活,但问题是这世上除了中美,还有欧俄日印等一连串的准一线和强二线势力;他们现在或许还不足以对中美构成致命威胁,但如果中美斗个两败俱伤,那结果只能是让他们摘桃子——等他们长到一定块头,就会对第一集团发起冲击,到那时别说中国倒霉,就是美国,同样会成棒槌。鉴于美国并不具备战国末期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六合的绝对优势,那么它就不可能跟中国拼到底。
何况美国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其承受不起长时间高强度的贸易战。虽然美国经济的整体抗压力确实是高于中国,但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政府和国家领袖在面临社会层面压力时,其抗压性是不如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国的。
中央集权的优势就在于政府手握足够的国家资源,能够强力压制不满——这种制度,除非最后国家资源耗尽全面崩盘,否则中间即便出现困难,也有能力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但美国政府和总统没有这样的抗压力。由于其掌握的资源较少,所以在应对社会动荡时,没有中国政府那样的压制能力;而民选制度也决定民意可以相对容易的决定政府和国家领袖的命运——相应的,政府和总统如果不想被赶下台,就不能让民众对现实的不满达到过高程度,或者维持过长时间。
鉴于贸易战的双输属性,中美政府都会在此过程中面临内部压力。而政治体制的不同决定了,至少在贸易战这个领域,中国能把体制利益和国家民族整体利益高度捆绑,而美国却做不到。
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美国政府对华制裁的战略空间——搞的太重太狠,也许对美国经济来说扛得起,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未必扛得起——且不说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本人就有可能会被选民抛弃,就算他们想顽抗到底,一旦社会动荡超出政府的能力控制范围,那民众就会用暴力方式摧毁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俗称革命!
最后,中国的姿态本身也比美国要低。鉴于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下,中国的发展潜力和速度远高于美国;所以避免贸易战,维护当下规则和秩序的完整,是中国的最大利益诉求。为了维护这个最大的利益,中国从来也不介意给让美国分享一部分红利——比如去年特朗普访华时签下的2500亿大单,就是中国为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稳定,而对美国表达的善意。
只不过,特朗普觉得这个价钱不够,还要继续加码,而他开出的条件——每年主动减少1000亿美元逆差,这个价钱超出了中国所认可的范围,双方价钱谈不拢,这才引发了这场贸易战。
搞清楚了这个逻辑,其实对这场贸易战的程度,就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如果中国一毛不拔,那美国打贸易战的决心和动力就自然会强很多。可既然中国愿意出2500亿美金补贴,那美国在打贸易战时,就必须把这个因素也给考虑进来——如果坚持打,不仅要自己要遭受损失,原本中国承诺的茶水钱也一毛都拿不到。
这一进一出,价格差距就被放大了。如果美国能够比较容易搞定中国,那它倒也可以放弃这笔茶水钱——虽然这钱不少,但搞垮中国获利更大。可如果美国在贸易战中搞得大放血,还未必搞的垮中国,那这笔茶水钱的诱惑力就会相应放大——本来不仅可以不放血,还可以拿一大笔茶水钱的;结果现在不仅自己要失血,这笔茶水钱还被中国政府用作了跟美国拼消耗的经费,这又是何苦来呢?这种情况下,美国贸易战的动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削弱。
综上所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当下的美国民意所向,决定了整体层面,对华贸易战在未来已不可避免,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但贸易战的双输属性、美国体制对中美贸易战的不适属性,以及中国的相对低姿态,又使得这场贸易战的规模和烈度,具有相当的操作空间。
就目前推测,中美贸易战,除非发生奇迹戛然而止,否则在时间上的高潮阶段,大概会从两个月后(美国正是公布制裁清单)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的中期选举。这个阶段,鉴于贸易战刚刚开打,负面效应尚未深度显现,所以特朗普不会有太多顾忌,反而可以趁机塑造他的强势形象,有利于中期选举;而年底中期选举后,前期贸易战的负面效应就逐渐出来了——到那时不仅是贸易战直接相关行业,财政方面的紧张、社会层面的消费价格增长,民众的积怨都会逐渐暴露,而这时候特朗普即可根据贸易战的影响态势以及期间中美双方的谈判结果,做适当的回调。
当然,这种回调只是阶段性的美国未来的对华贸易战,会在时间上呈波状起伏——一旦政治上有需要(比如又要选总统了),制裁可能会视当时情况适度加码。而给规模上,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高科技领域,美国估计不会放松太多(这涉及到美国的国家长远利益);但在其他非关键领域,则会根据形势需要,做来回调整。
总而言之,中国国力的现有段位和未来趋势,决定了靠分享发展红利这种传统方式,最多只能对美国进行部分掣肘,不足以再像以前那样,从整体上遏制美国的反华倾向;接下来,要想继续维持国际贸易秩序,保障中国的发展空间,只能凭自身的实力提升。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美国打击中国的效果就会不断衰减;消耗却会持续增加。直到有一天,中国实力强大到让美国发现自己对华的小动作不仅达不到遏制效果,反而会使自己消耗更多时,它才会真正安分下来,想着通过与中国和平共处,换取分享中国经济红利的空间!到这个地步,中美的下一个合作共赢阶段才会到来——当然,到那时的表述,可能就不单单是两国合作共赢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把它囊括进一个更广阔的概念中——它的名字就叫做“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