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酒店惊魂

作者:汤学春




  杨帆告诉唐达,此人不叫邹润,叫郭荣华,两天前与他见过面了。他蓦然明白:郭荣华为什么知道他当了督察,且说“是一定要跟愚兄过不去”那话了。唐达叫好:“确认了此人,我们就不会瞎子摸鱼了。”随即又摇头,“只怕你已经打草惊蛇!”杨帆想想,道:“不会。我原本是去找我嫂嫂的,很正常,他不会介意;他不可能知道福州方面已经通知我方,要不他不会那么张扬。”
  唐达表示认可,即拉杨帆跟郝局汇报。郝局连夜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作出紧急部署:一方面,动用全市及下属县区警力,封锁交通,对饭店酒楼进行全面排查;一方面,杨帆带大李小刘,便衣回和平村,赴郭荣华老家执行抓捕。
  杨帆向郝局说明原因,预支了两万元现金,又去店里买了烟酒。他这次抓郭荣华,得先还债,后抓人,如此才合乎礼仪。唐达提醒道:“既然是毒犯,就可能有枪!你的枪法不行。你先稳住嫌犯,让大李小刘动手。”
  当天下午,三人抵宜南和平村,村口有小饭店,杨帆叫大李小刘进店去休息,吃点什么,他一个人先进村去。大李有点儿担心:“唐达的话你忘了?”杨帆笑道:“我给人家送礼还债呢!”
  杨帆提着烟酒,径到郭荣华家。戏已经散了,戏台也散了,满地的鞭炮烟花纸壳纸屑尚未打扫。郭荣华的女人笑吟吟迎住杨帆:“杨督察,原来你还没走?提礼物干嘛?”杨帆心里高兴,郭荣华果然还蒙在鼓里。进屋,杨帆着座,便问:“荣哥呢?还在楼上睡觉?”女人道:“你找他?可来得不巧,出去了。”
  “村里转转?”
  “赚钱去了呗。”
  杨帆大惊:“走了多久了?”
  “吃了午饭走的。”
  “没说去哪儿?”
  女人有点儿怨艾:“他那人,我哪知道啊!去哪儿,干什么,他是从来不说的。”
  凭感觉,杨帆认定女人说的是真话。但从时间上推算,无论他知情还是不知情,都可能还没逃出市局布下的天罗地网。
  杨帆放了礼品,想想钱还是当面还他的好,便起身告辞。路上遇着熟人,杨帆装着不经意地打听郭荣华是不是真的走了。熟人说的跟郭荣华女人说的出入不大,并且告知杨帆,郭荣华是搭三毛坨的摩托走的,打了招呼,说是去镇上。杨帆想,自然是先去镇上,镇上才有通向县城或者直达市里的班车。
  杨帆来小店叫出大李小刘,说明情况,三人租乘一辆“三脚鸡”,直奔南湖镇。天色近晚,镇上已无直达市里的班车,赶上的是去宜南县城的最后一趟车。三人来到宜南县城,拣最好的一家宾馆住了。因想郭荣华若在县城滞留,一准住最好的宾馆,看能否撞上。去宾馆服务台查阅住客名册,却并无郭荣华或邹润其人,杨帆即用手机联系上唐达,郭荣华极有可能就在宜阳市。唐达回复杨帆,市里早已张网就绪,叫他们留守宜南。
  三人刚刚洗罢澡,就有宜南便衣查房。大李说,嫌犯应该逃不出去,小刘亦有同感。杨帆却想,逃是逃不出去,但宜阳面积辽阔,郭荣华若闻风声,找个地方藏起,依然如大海捞针。
  次日,他们与宜南公安分局联系,分局局长一脸疲惫,说所有干警闹腾个通宵,一无所获。杨帆再联系唐达,唐达说市里翻了个底朝天,并无郭荣华踪迹。杨帆想,郭荣华会藏到哪儿去呢?投亲靠友,他不会这么傻,而只有别人认为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才最有可能。于是请示唐达,他想一个人回和平村去,守株待兔。唐达征得郝局同意,回复杨帆,大李小刘还是留在杨帆身边,以保安全。杨帆说不必了,他那待兔的地方三个人不方便。他强调:“我并不是好大喜功,兔子不一定会撞在我手里,只是想碰碰运气,请相信我。”
  唐达只得再三叮咛,千万小心!
  杨帆守株待兔的地方就是杨玉书家。因为嫂嫂的关系,杨玉书与郭荣华有不共戴天之仇,这一点,和平村没人不知道。而那天杨帆寻找嫂嫂,杨玉书叫他去找郭荣华,一定话中有话,只是杨帆当时没有介意罢了。打发走大李小刘,杨帆即进箴言中学。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来,便从小道绕进旧楼。杨玉书在家,正泼墨挥毫,在案头作画。
  门没有关,杨帆叫声老师,杨玉书回头,明显吃一惊。他问:“你一直待在郭荣华那儿没走?”杨帆道:“走了又回来的,有话想请教老师。”杨玉书给杨帆泡茶,神色黯然:“问我为什么叫你去找郭荣华?我不回答行吗?”
  杨帆一时语塞,顿了一下道:“我需要在你这儿住下来。”
  “我不回答你就不走?”
  “我是执行公务,你不能对任何人说。”
  杨玉书看定杨帆,有些惊疑。
  杨帆道:“嫂嫂当年为什么找郭荣华借钱,而没找你?”
  “这就是你的公务?”
  “应该与这事无关,但我想知道。”
  杨玉书摇摇头一声长叹:“那年头你以为谁都有钱吗?无论城乡,能拿得出一万元现金的凤毛麟角啊!你哥哥进医院我是去了的,医院开口,先交一万元,我知道你嫂嫂有多么为难,她身上恐怕连一千元都不够。我说我去想办法,找同事们去凑,你嫂嫂坚决拒绝了。”
  杨玉书说着,已是潸然泪下:“你嫂嫂始终认定她辜负了我,而我如果帮助她,恰好是在她流血的伤口上撒盐!这种情感上的事,但愿往后你能明白。既然如此,要救你哥哥,她不找郭荣华找谁呢?当年,在你嫂嫂所有认识的人中间,只有郭荣华才能拿出两万元啊!就打这事开始,你嫂嫂就一直被控制在郭荣华手心里,这就是命!也就是我叫你去找郭荣华的原故。”
  杨帆大惊:“嫂嫂原来入了贩毒集团?”见杨玉书怔住不答,便说明他这次执行公务的内容,“郭荣华是个大毒枭,还望老师竭诚配合。”杨玉书点点头:“自然。不过,你嫂嫂是不是贩毒集团成员,我可没弄清楚。”
  入夜,往事既然不堪回首,二人也就无话好说,商量一回如何应对郭荣华到来的种种局面,便各自安寝。杨帆回想嫂嫂当年的艰难处境,碾转反侧,几乎一夜未眠。他不禁扪心自问:假如嫂嫂真是个毒犯,他将如何面对?
  次日,郭荣华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郭荣华都没有出现。杨玉书为配合杨帆,跟校长请了一星期事假,眼见过去大半了。
  天将黑时,暴雨伴着惊雷而至,并有狂风大作。杨帆拉亮客厅的灯,给杨玉书一个眼色,便进了书房,关上门。杨玉书一个人在客厅拉二胡,止不住手有点颤抖,却又心下疑惑:郭荣华真的会来?
  暴雨骤停,校园灯火阑珊。有人敲门。杨玉书问:“谁呀?”
  “是我,老同学!”
  杨玉书开门,郭荣华在门外收伞。
  “嗨呀呀荣哥!快进来,快进来!”杨玉书犹恐杨帆没听清楚,那一声“荣哥”叫得高了八度。
  郭荣华板寸头,一身白纺绸裤褂,提着精巧手提箱,依然不失老板风采。杨玉书给他泡茶:“荣哥吃饭没有?”
  “吃过了,杨老师不用忙了。”
  郭荣华进了杨玉书卧室。
  “听说荣哥发大财了。”
  “哪里哪里。杨老师还是一个人过?”
  “鳏夫命啊!不过也习惯了。”
  “这不是秋水吗?杨老师曾经沧海难为水,情深义重啊!”
  “老同学见笑了。”
  杨帆不想听他再啰嗦,便轻轻开门,从客厅一个箭步窜进房间:“荣哥,别来无恙?”话毕,便用枪抵住了郭荣华的脸。
  郭荣华坐在床沿上,短暂的惊慌后,旋即冷静,并哈哈大笑:“是你,杨帆!”
  杨帆低声冷喝:“少废话,站起来!”
  郭荣华只得站起。杨帆的枪进一步抵紧郭荣华的脸:“动一动我就开枪!老师,搜他的身子!”
  其实,这都是事先计算好的,可杨玉书毕竟是个教书匠,呆呆的把计算忘却了,听到杨帆这声喊,才恍然灵醒,从郭荣华背后裤带上搜出一把精致手枪。杨帆不敢懈怠,一只手掏出手铐给杨玉书:“铐上!”
  

[1] [2] [3]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