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语文心育
作者:卞光武
气偷偷从门缝溜进来。这时,我便坐在桌子前,逐渐找回和理顺自己的思想。把思想的井掏空,空灵如一张白纸。再静静聆听自己的心跳,平静,无忧。
择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把心情调到温馨的频道。铺开一张散发着淡淡茉莉香气的信纸,在朦胧和跳跃着的思绪中,捕捉生活的灵光,感受一份风筝和牵线之间牵牵连连的情怀。我知道,看信的那个人是了解我的,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一样,再小都会泛起层层涟漪。美丽的纹路在金色的阳光下一漾一漾,这时的寂寞便清淡似水,清新如风,清香若诗。
没有朋友的雨季确实孤单和黯然,然而,我不必担心那雨季会真的下雨。因为在这样的一天中,我收获了多少幸福。这是个被宁静和闲适包围着的雨季。
师:渴望友情,我们为什么会特别在乎这一点呢?
生:没有人与自己交往,除了有孤独感,也被别人遗弃在一个角落。这会引发我们的焦虑或恐惧。
师:但这位同学孤独和寂寞吗?
生:他看到了宁静与闲适,因而就有了好心情。
师:如果他不能把孤独的心灵从一种灰暗的境地中提升出来,他的心灵就会像花儿一样枯萎。当他找到一个亮点时,就可以把它放大。我们请这个同学说说这个问题。
生:没有朋友,我很孤独和痛苦。但我看到了其中的宁静与闲适。我想象到了山间、小屋等几个生活片段,这里是我心灵的居所。这里有诗的意境,是完美的图景,我的心灵可以在这里健康发育,我的精神似乎得到了升华。我的因同学交往而产生的恐惧与烦躁大大得到了缓解,现在我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好。他由对生活的认知到对心理的认知,辩证地从孤独与恐惧中看到了宁静与闲适,并在想象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理想化的升华。我们要向这位同学表示祝贺!
(生鼓掌)
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同时以日记或作文作为活动的成果形式。许多学生会像《无人相伴也幸福》的作者一样,经过了情境化再现和理性化体悟之后,在理想化意境的想象中升华思想与心理,同时解决作文中矫情、空洞等许多问题,提高语文思想表达方面的水平。
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人性化品质培养
一、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走什么路?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时代的症结之一。而社会发展日益重视人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的一代新人健康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主要是在中学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矫正的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设法从多方面进行教育,比如“德育”“心育”“情感教育”“人性化教育”等等。人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心理教育的规律都有了许多研究,而且有了具体化和细化的趋向,比如情感教育研究、人性化教育研究等。但是或许因为人们对心理问题教育的方式、途径及其与学科教育渗透的研究不够充分,比如我们对语文教育渗透心理问题教育的功能就缺乏认识,对语文活动中学生在生活的感悟与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涉及的心理问题认识不足,所以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校园里仍无法全面地开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教育决不只是专职心理医生的责任,任何学科的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学生活生生的心理表现,教育的每时每刻都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现象,应该说心理教育是每个教师的天职。
但每个学科又承担各自特有的任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渗透心理教育,各科教与学的过程中必定有自身特有的心理问题需要解决。语文也一样,学生因生活矛盾而产生的焦虑、孤僻、自卑和抑郁等一般的心理问题,给作文教学增加很大难度。因为具有不良心态的学生,其理智的手脚往往被束缚,想象的羽翼常常被尘封,因心理而影响思想。思想不成熟,其表达也往往偏激或空洞。
语文心育的主要目标(主持人插话:应是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学生语文表达的问题,但这又要在解决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而解决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也是语文心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心理问题又恰恰是引导学生酿造思想的过程,是写作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变换了视角,恰当地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许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解决他们语文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有心理教育的深厚理论作为依据,有语文活动的丰富经验作为基础。
二、语文的心理问题教育走什么路?
在实践中,我们选择的角度是语文活动中学生人性化品质的教育与培养。“人性”即“人们所具有的正常情感、理智”(见《汉语大词典》),“人性化品质”就是通过语文活动,使学生获得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以形成“正常的情感、理智”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找的切入口是语文教育的形象化方式。语文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形象化的方式与手段,运用到心理问题教育中,就是把学生的许多抽象的心理问题变为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图景,吸引学生置身于这些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接受心理教育。它是学生人性化品质教育与培养的最好途径,而语文形象化活动的方式及其组织,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成熟的手段和经验。
另外,人性化品质培养的形象化心理问题教育也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衍生出采的偏激、伪情与空洞等思想表达方面的问题,把学生心理问题作为语文教育的素材,通过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除了要解决学生一些心理问题,也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我们可以将这种教育纳入语文教育的思路和计划之中,比如作文教学。并按照学生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同学交往、个性适应、学业困难、情感挫折、亲子矛盾、生理烦恼和择业焦虑等心理问题制订方案,有目的地在某一时段的课内外集中开展活动,以达到上述教育目标。
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活动形式的。课堂上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挖掘其中心理问题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心理问题的角度引出一些问题,认识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流程,让学生由人及己,现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按照作文计划,挖掘生活中心理问题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回到生活的起点,讨论现实的心理问题,进行体悟,发现合理的因素,改变偏执的态度,并适当安排相关的作文训练。课外,配合课内布置一些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继续“心灵之旅”,以梳理自己的思绪,将思想引向深入。
总之,教育者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语文表达问题,运用心理教育的相关原理,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心理问题的形象化语文活动,将包含各类心理问题的生活引入学生的心灵空间,让他们在现实的生活情景或所想象出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对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理性化梳理,从而逐步获得能够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理智地观照现实和应对生活的健康情感,培养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悟,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写作中内容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