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语文心育

作者:卞光武

乏或不真实的问题。这就是语文的形象化心育。
  
  三、形象化的心理问题教育走什么路?
  语文的形象化心理问题教育能给我们的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呢?围绕形象化教育的核心,针对学生的生活矛盾和心理问题,我们设计为如下图所示的“情境化一理性化一理想化”形象化心育过程:
  
  (一)生活矛盾与心理问题
  如图所示,生活矛盾与心理问题是语文形象化心育认识的起点和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生活矛盾引起的,今天的中学生大多表现为如下两种特征:
  1.应试教育的重负。学校以考试、升学为中心,只重视智力教育,学校、老师和家长等将升学的所有压力都覆盖在学生身上,同时在学生身上还纠葛着交往、亲子、生理等其他方面的生活矛盾,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因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而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许多人会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态。
  2.寻求释放的选避。应试教育的重压常常使学生把视线投向校园火墙的外部世界,但他们挡不住时尚生活和精彩世界的诱惑。许多人模仿,并追求新奇的体验和刺激,游戏、上网、恋爱,沉浸于武侠、言情,常常拒绝亲情沟通。大多数人忽略或不愿意去体悟生活,不愿深入生活的内涵,对生活理解得苍白。学习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接过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除了要更好地发展自己,也要肩负起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重大使命的意义。
  中学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阶段,是他们性格、魅力的成型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阶段。他们的人格、气质、才学、追求和生存全都要在中学校园里定格。努力锻炼生命的质量,造就一个具有当代社会属性的自我,他们要学会理性,要学会成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二)语文的形象化心育过程
  如图所示,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开展活动。首先是通过心理问题的情境化再现,当学生面对这些鲜活的生活图景时,再引导学生进入内部,进行理性化体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想象中对生活与意境进行理想化的描绘,达到思想和心理的升华,使学生产生正常情感和理智,获得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这是个酿造思想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写作的基本过程,可以用来解决作文表达中的许多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入境一内化一升华”的心育过程:
  1.入境,即学生人性化品质培养的情境化教育。
  语文心育的情境化就是针对学生某些心理问题,在课内或课外开展人性化品质培养的情境化语文活动,再现包含学生生活矛盾和心理问题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景或虚拟的生活情景,在主体意识的情境化过程中接受初步的心理疏导。
  (1)现实世界的生活情景再现。①个人实践。亲于矛盾是学生苦恼的问题之一。在语文活动中,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去亲近父母,比如为母亲做“一日一事”,母亲节为她送件礼物,母亲生日给她写一封信等。与父母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进行感情的交换,释放苦恼。②个人或他人的生活实例。在学生接受心理问题教育的时候再现学生个人或他人的生活案例,比如顶撞老师的事、同学交往遇挫等。但无论是老师讲述,还是学生表述,都要注意形象生动和细节情景,这样学生才容易进入现实世界的生活情景,接受教育。
  (2)文本世界的生活情境再现。大多作家也会经历人生的挫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课堂上,学生在联想、想象中置身于文本世界的意境之中,在认识前人心灵旅行经验的同时也观照了自己的心理。比如史铁生和他的《我的地坛》、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都是直接宣泄个人心理与作人生抉择。但更多的作家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个人心理上的挫折,来自清与他的《荷塘月色》、苏东坡与他的《赤壁赋》、柳宗元与他的《愚溪诗序》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心理方面去认识。
  2.内化,即学生人性化品质培养的理性化教育。
  语文心育的理性化就是在特定的情境化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外到内,进入自己心灵深处体悟,理性化地去认知生活矛盾,理性化地去认知因生活矛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1)认知主体生活(见图中认知①)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发育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他们的思维器官,思想门户似开非开。由于不善运用思维器官,而穷于应付潮涌而来的学习学生和纷纭复杂的客观世界;还有些人不愿深入生活,忽视或忽略、不愿或不去体悟生活的内涵。这些都会使学生在面对生活矛盾时常常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加上个性与环境的适应问题,会造成许多的内心冲突而产生心理问题。理性化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面对生活的细节学会客观地分析,全面地看待每一件事,进而疏导心理压力。
  (2)认知自我心理(见图中认知②)
  学生认识了生活矛盾未必就解决了心理问题。《高烧新解》的作者对学习问题有了理性认识,但精神压力却越来越大,方式偏激,因为她还没有认知到极度痛苦的心理可能给自己造成的危害。因生活压力而产生种种不良心态这是不能避免的,但我们要认识它。因为小小的挫折在自己的心灵里积聚起来,最后就会成为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难以承受,而且有些心理问题可能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心灵历程。学生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认识消极心理的产生、变化和危害,一步步地理解、疏导。
  理性化教育通过体悟的方式,要求学生内化,达到认识主体生活、认识自我心理’的目的。当然这种感悟是以形象化情境的细节为基础,这是一次全面和深层的生活内涵的把握,以达到调节心理和积淀思想的目的。
  3.升华,即学生人性化品质培养的理想化教育。
  语文心育的理想化就是在生活矛盾和心理问题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变化视角,在那些引起心理问题的许多生活矛盾中发现美好的因素或合理的因素,并加以放大,在想象中描绘成一幅让心灵能够健康发育、成长的美好生活图景,以升华自己的思想,提升心理境界,从而表达中学生成熟的思想和健康的心理。这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美育过程。其中包括以下两个重要因素:
  (1)思想和心理的升华
  生活中有乐就有忧,有喜就有悲,人的一生中有各种体验,我们不妨把酸甜苦辣也当做各种幸福的体验,五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和幸福的人生;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只有这样,人才不觉得自己狭隘,不觉得自己自卑,这样我们就发现了自己的心灵原来是个潜藏巨大能力的广阔世界。
  (2)生活与意境的描绘
  当有了这样一些感悟后,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认知形象化。学生由生活世界进入想象世界,在心灵的世界里将生活意境化,想象到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或具体细微的典型情节。当然学生还要将包含自己种种感悟的鲜明形象,生动事件及时记录下来,锤炼成文。
  理想化教育通过想象的方式,达到在生活与情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