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北航”对日索赔大案纪实

作者:张京平 李 书

字体: 【



话间掏出手枪,一枪打去,那个中国人死在了陈世如的眼前。陈世如什么也没有说,站起来走了。他回到家里,破口大骂:你们日本人什么东西,来这一套,想吓唬谁。
  lO月6日,在青岛开会。一位朋友告诉他:“小心,日本人急了,这回要下黑手了。”陈世如自然小心提防。吃完晚饭,他走出饭店,突然一个黑衣人骑摩托冲到眼前,掏出手枪开了两枪。幸好陈世如身手敏捷,躲在了树后。陈世如不敢再回旅店,连行李也没拿,只身乘火车返回天津。
  到了天津,老朋友吴清源对他说:“二爷,别住在家里了,住我的医院里吧。”
  躲是躲不过去的。迟早要图穷匕首见。
  1942年11月15日,陈世如接到通知:翌日下午1点,北平开会。必须去,不准请假。
  陈世如知道此行肯定凶多吉少,搞不好就回不来了。他不能不有所准备。
  11月16日下午,日本驻北平“大使馆”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进会议室时,每个人都被日军仔细搜身。会议室内有十几个日本军人,端着枪,枪上上着明晃晃的刺刀。刺刀对着开会的船东们。仍然是小林孝知主持会议。他宣称:“大东亚战争方兴未艾,运输机关极为重要,应立即实行严格的船舶管制。现决定按公司法组织联营社,以期发展。今备有发起人书、誓约书,望大家合作……”各船东推诿说,回去无法向众股东交待,均不表态签字。
  最后,实在无法收场,日本军代表上村发话:“军方盼积极协力
  如有反对者,当以军律处置!”日本军人上前,把刺刀架在船东们的脖子上。万般无奈,各船东只好签了字。陈世如在签字表上还写道:我只代表“北航”来开会,回去要和股东商量。如果股东不同意,签字不算数。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签不签都没用。日本人杀人如麻,中国人血流成河。用你几条船还用签字吗!签字只是演戏,掩人耳目而已。
  签完字以后,陈世如大病一场。后来,他做了两件事:
  一、日本人的联营社“推举”陈世如为董事长,那介臣副之,政纪公司经理王士年为总经理。陈世如始终坚持不就任董事长职务。不知多少人为他捏着一把汗。倒是日本投降以后,他主动出山,以董事长的名义向日本索赔。做了不少好事,此是后话。
  二、陈世如日语讲得很好。在那次会议上,他一句日语也不说,听懂的也装听不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事后,他再也不说日语了。
  接着,日本人开始掠夺中国船只。日本人带着军队,带着宪兵,带着专业技术人员等在码头。北航公司的船一靠岸,马上接收。上了船,开了就走。实际上和明抢一样。陈世如看到这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想在北平还争什么呢?!根本就没理可讲了。
  奇怪的是,日本人把船开走了,船员的工资仍要由北航公司支付。
  北航公司的北华轮(2500吨)被征用。1945年3月17日行至温州附近被美军飞机炸沉。船上船员二十余人,连同日本押送宪兵二十余人,一齐葬身大海。只有中国船员张凤柱带救生圈跳海后逃生。张凤柱被炸断了一条腿,爬到北航公司办公楼,向陈世如哭诉了沉船经过。他说:“船内全是日本人在上海掠夺的白银,化成银锭2000余吨,原定运往日本
  日本人真是傻死了。明明不是军舰,却挂日本海军的军旗。船上前甲板用木头做的高射炮,还能活动,蒙上雨布,吓唬美国人。那美国飞机不炸你炸谁呢!”
  陈世如大喝一声:“小日本,你把我害惨了!”
  同年7月22日,北康号(1500吨)轮船在日军调用执行运输任务时,在朝鲜艮绝岬被美机炸沉。
  事后,陈世如长叹一声:“小日本,你要早投降25天。我还能保住一条船。”
  日本人还有更不讲理的事:
  一、该联营社当初答应按规定给股东红利,但自成立起到日本投降分文未发。
  二、日本人把船借走,最后灭失。船员的抚恤金和工资照由北航公司发放。仅此项,北航公司共支出191万元,折合现在人民币1376万元。北航公司终于因此被迫倒闭。堂堂的董事长、总经理陈世如从此失业。
  三、“北航”所有的船只均有保险。四艘大船都在日本投保。船只灭失后,保险金也不知去向,据悉被日方支取。至今仍未查明。
  
  曲折的索赔道路
  
  陈延福1926年出生于天津,陈世如九个子女中他是老大。今年整80岁。
  近日,我去采访他。陈延福住在和平区保定道树德里一座老式楼房的一楼,房屋比较破旧,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张大木床、一个老立柜、一个没有弹簧的长沙发、一张极普通的写字桌。屋里没有安装暖气,还生着一个老式的煤球炉子,有几节发黄的烟囱。屋子几乎是终日不见阳光。
  延福老人一头白发,头脑清晰,谈起话来滔滔不绝,一口纯正的天津话。未说话先笑,笑声朗朗,声音宏亮,如黄钟大吕。他的老伴说:“这笑声就像父亲陈世如一样。”
  延福老人几乎和“北航”一起成长,到抗战胜利时,他也近20岁了。所以,对“北航”的苦难了解得一清二楚。
  1944年,陈延福在天津的广东中学念高中三年级,他门门功课都挺好,就是日语不好。一上日语课就捣乱。老师批评他。他说:“日本话不用学,到了明年用不着。”(还真准!)此话传到日本人耳朵里,校长罗光道差一点儿进了日本宪兵队。
  高中毕业后,本来打算考大学,父亲说:“算了,别上了,跟我向日本人讨债吧。”
  
  从1945年起,陈延福就和父亲一起走上了对日索赔这条漫漫的长路。
  陈延福老人讲起五六十年前的事,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全交待得一清二楚。用他自己的话讲:亲身经历的事,能说错吗!
  
  实际上对日索赔始于1943年。
  北孚轮1940年7月触礁沉没,北安轮1942年由香港空船走失后,陈世如就开始了对日索赔。1943年5月17日,陈世如致函日本驻北平“大使馆”(水海○三第三号),要求日本国赔偿损失。在他不懈的追讨下,昭和十八年(即1943年)9月,由日本海军省兵备局为北安轮出具了失踪证明书,同时特别注明了“非战争原因所为”。这些铁一样的证据为北航公司日后对日索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45年日本投降前,陈世如先得到了消息。一位法国朋友用英文书面告诉他:美国扔了原子弹,日本马上要降伏了,快去找日本人赔船。
  陈世如找到了日本驻北平“大使馆”,其经济第三局局长小林孝知接待了他。这时的日本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嚣张。小林承认了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并为此写下一份字据。字据上对“北航”灭失的船进行了估价。(陈世如当时说:这叫嘛玩艺儿,比劈柴还便宜。)答应赔偿,并盖上了日本“大使馆”的官印。
  这些铁的证据,我国国家档案馆均有存档。
  抗战胜利后,陈世如多次以“北航”名义行文呈请国民政府代向日本政府索取赔偿。
  北航公司董事长陈世如于1945年9月29日为陈明敌国日本“大使馆”以下命令的方式租用北安轮船而

[1] [2]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