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作者:史习江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和词是这个诗歌王国里最为成熟和发达的两种样式。中国的诗词就是中国的文化,辉煌的唐宋诗词不仅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育的经典,也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本模块的设计、编排,将使学生在唐宋诗词的美好意境中,在领悟、学习中国诗人独到的民族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中,享受快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
  2.编写体例
  (1)课文。本模块由12课组成,其中唐宋诗7课、唐宋词5课,每课安排3首诗或词;各课大体按唐宋诗词的题材内容或情感倾向编排,兼顾了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重要作家作品。
  (2)课后练习——“思考与练习”。一般设计3道习题。
  (3)“相关链接”栏目。选取历代评论的精华,既有关于字词句的评点,又有对意境、写法、结构的分析,以旁批形式附在课文中。
  (4)“扩展阅读”栏目。一般提供4首诗或词,供有兴趣的学生了解、诵读。
  (5)“鉴赏知识”栏目。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3.特色
  (1)课文内容和数量的组合适中。在灿若星河的唐宋诗词中,编者选择的视野宽广,量的把握比较准确,精选出的21首诗、15首词(扩展阅读28首诗、20首词)既能基本反映唐宋诗词的面貌和成就,又能保证重点突出。
  (2)“思考与练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意从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延伸和拓展出发,设计活动指导。如:第3课“咏史怀古”课后第3题让学生“搜集课内外类似名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次名句接龙活动”;第4课“羁旅乡思”课后第3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想象体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第7课“人生感慨”课后第3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试着撰写一副对联,把这种感受理解表达出来”;第8课“离情别绪”课后第3题让学生“围绕这些意象的运用搜集一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它们在抒发和寄托主观情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3)“相关链接”栏目所摘引的相关评述具有权威性,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课文的精妙之处,既有阅读价值,又有史料意义。
  (4)“扩展阅读”栏目的设置,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为本模块的教与学增加了弹性。
  (5)“鉴赏知识”栏目简明实用,为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如诗体、平仄、对仗、意象、风格、词律、用典、诗词章法等文学鉴赏知识的介绍。
  (6)插图、版面编排方式富于特色,版式生动活泼。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1.宗旨
  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面貌,了解现代新诗在形式、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和文学的爱好,唤起和形成对诗歌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8个单元,精选中外代表性诗人的优秀诗作54首,其中用于课文38首,用于“拓展诵读”16首。
  (1)以主题组元,每单元之前置一“导言”。导言主要介绍本单元所选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发展状况及特征,所选诗人及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课文。除个别诗人外,每位诗人选1首代表作或优秀诗作,并附诗人生平简介。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4)“拓展诵读”栏目。提供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关的2首诗作,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由老师选作课文讲解。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
  3.特色
  (1)课文撷取、编排精当。中外现代诗歌以各自几个大的发展时期划分单元、排列顺序,入选作品多具典范性,大致勾勒出了中外现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艺术面貌。既有浪漫抒情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意味浓厚的诗歌,还有一些精巧、活泼、富于情趣的小诗。
  (2)“鉴赏与探究”的设计注意以诗歌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本,把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语文能力。如第5课课后第2题:“文学和诗歌是‘承载记忆’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壮士心》中写到了‘兵书’‘剑’‘铁衣’‘塞北’‘朔风’等意象,你能联想起哪些与之相关的古诗?”第31课《天籁》诗课后第1题:“《天籁》中‘滚动着它的空与冷’堪称绝唱,它的确是一种‘天籁’,写出了人在冬日星空下的那份难以言传的感受。读了这首诗,你是否清晰地听到了那种从冬夜结冰的路面上传来的声音,并有一种余音袅袅之感?”
  (3)“拓展诵读”栏目扩大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为本模块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4)本课程学习的总结性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设计富于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中,巧妙地体现中外现代诗歌学习与评价的课程目标要求。
  (5)版式灵活、大方。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1.宗旨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的里程碑。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已经读过一些八大家的文章,本模块是这个基础上的阅读延伸。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八大家散文名篇的研读与鉴赏,进一步开阔古典文学阅读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体验与审美观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知人论世。
  2.编写体例
  (1)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一或两位作家的作品组元,每单元前设“单元介绍”。“单元介绍”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和所选篇目及其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2)课文。每单元3篇。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和“文言练习”2个栏目。一般各设计2道习题。
  (4)“扩展阅读”。4篇,附在相关课文后面,如课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后面的“扩展阅读”是袁枚的《祭妹文》。
  (5)“相关链接”。提供作品的背景材料和唐宋以至明清近代一些文论家、鉴赏家对该篇作品的评论和鉴赏。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与研讨”。
  (7)附录:知识性文章《唐宋散文》。
  3.特色
  (1)课文。全书立足于文本阅读鉴赏,选文稳妥,结构合理;按作家组织单元,重要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各3篇,王安石、苏辙各2篇,苏洵、曾巩各1篇,选篇总体均衡;所选篇目(包括扩展阅读)均系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了不同的题材与体裁。
  课文包括扩展阅读的文章注释较详。
  (2)“单元介绍”简明扼要,大致概括作家成就,对选文略作点拨。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既重视语言品味,也重视语言应用,如第9课《朋党论》第2题:“古人写文章喜欢‘依经立义’或引经据典。课文哪些地方是‘依经立义’,哪些地方是引经据典?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第11课《后赤壁赋》第1题:“课文的写景,向来为文评家所欣赏。摘出课文中写景的名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并与《前赤壁赋》所写景物作一比较。”
  “文言练习”栏目设计或注意选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古今汉语的沟通和辨异;或选择与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段要求学生标点或翻译,在迁移阅读中加强积累并激活已学过的知识。
  (4)“扩展阅读”所选文章与课文的题材或体式大体相似,使学生得以窥到八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并在比较、联系中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也为本模块“教”与“学”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1] [2]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