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作者:史习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但必修课程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程恰恰弥补了必修课程的不足,为高中生修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使学生通过有选择的学习,赢得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从促进高中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的发展着眼,依据课程标准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课程目标,设计、编写了十五种精彩纷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该系列中的每本选修教材或侧重于实现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将实现两个乃至三个方面能力的目标综合在一起,凸显了改革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下面试看教材编者呕心沥血设计的良苦用心。
  
  一、总说
  
  语文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五个系列的十五个品种具体是(书名前加◎的是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
  诗歌与散文系列
  ◎《唐宋诗词鉴赏》?摇?摇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
  新闻与传记系列
  ◎《新闻阅读与写作》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写作基础》
  ◎《演讲与辩论》
  ◎《汉语学习与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论语〉选读》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
  
  (一)编写原则
  本套选修系列教材秉持的编写原则如下:
  1.语言能力培养与对文本解读、鉴赏相结合。
  2.阅读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习与评价相结合。
  教材编者在忠实贯彻编写原则的同时,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落实选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以阅读原著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体验阅读、评价和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陶冶情操,提高美学修养。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既避免把学习知识作为课程终极目标,又顾及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所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知识的学习纳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的过程和方法上下工夫。
  3.基础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在每种选修模块的定位、选文、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既注意以必要的学术理论知识为支撑,又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和高中课程的基础性,避免学术化、专业化倾向,避免成为大学专业课或专
  业基础课的浓缩本。
  
  (二)分类及体例
  从以上十五种教材可以看出,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编者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在大力开发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论语〉选读》《唐宋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等;在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对人类优秀文化资源的开掘,如《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等。
  这十五种选修教材,根据拟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文学鉴赏类:有“诗歌与散文”系列的《唐宋诗词鉴赏》《中外现代诗歌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有“小说与戏剧”系列的《〈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这类实验教科书由于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因而构成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主体,堪称选修课的“正餐”。它们以文学鉴赏为主,突出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鉴赏与评价并行,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尝试,促进学生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
  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课文、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链接资料或参考资料构成。链接资料下的栏目通常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材料、相关评论(前人或今人的代表性评论)、扩展阅读等。课程最后都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有的教材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等,还在课文后面设计了“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意在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心灵去阅读、感悟文本,初步梳理自身的感性体验。
  2.语言应用类:有“新闻与传记”系列的《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汉语学习与应用》《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这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实验教科书,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选修课的“正餐”。由于侧重点有所不同,还可以细分为两小类:
  一类理解与实践并重,如《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用类或论述类文本,准确解读文本和筛选、处理信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应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一般由课文、练习(理解与应用)、扩展阅读构成,课程最后一般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
  另一类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如《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它们虽然看起来“读”和“写(活动)”并行,实际上有着明确的指向:“读”是为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服务的。课程通过范例的阅读、分析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写作和口语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水平。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案例(佳作)分析、技能训练、活动实施三部分构成。案例(佳作)分析部分精选若干典型案例或经典篇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案例或文本进行研究、探讨,从中获得体验和启示。技能训练和活动实施则从实际生活出发,或创设情境,或提供富于趣味性、启发性的材料,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就本课或本单元的技能要点进行训练,并注意过程的指导、方法的体验与运用;通过反复而有梯度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及自身应变能力。
  3.文化探究类: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论语〉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已逐渐培养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它与学生过去已经学过的“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整体上看,“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具有综合性、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人们自学和独立钻研、主动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如能切实掌握研读的方法,提高研读的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随时打开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探求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