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作者:史习江




  (5)“相关链接”栏目提供的资料较为丰富,所选资料信息多系权威评论,准确地概括了课文某些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精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利用资料和信息进行思考或论说。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中国现当代代表性散文的研读与鉴赏,提高文学修养,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3篇课文。
  (1)课文。精选“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18篇代表性散文。既有针砭时弊、锋芒犀利的散文随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提供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体会和相关评论等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辑《散文报》”。
  3.特色
  (1)六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人文主题明确,且兼顾了散文写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作家的代表性。
  (2)课文具有典范性,适合高中生阅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当代中国散文概貌,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他们阅读的第一印象,这种调动学生经验和积累的创新设计,在阅读鉴赏中有积极的意义。“鉴赏与探究”注意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阅读与探究结合起来。如第11课《荷塘月色》课后第2题:“课文描绘景物,运用了通感(又叫‘移觉’,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把人的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的修辞手法。品味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进行了怎样的转移,这种转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方法在古诗词和现代名篇中屡见不鲜。试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4)“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精当。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相关评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些资料不重结论而重启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留下了空间。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1.宗旨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进而把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
  (1)课文。在保留核心情节的基础上,精选小说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对话生动,场景精彩的12个片段作为课文,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够体味到原著的精髓,领悟原著语言艺术的魅力。课文正文前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这一节内容的来龙去脉,有时也对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点作提示性的说明。
  (2)课后练习:“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链接资料”。提供了一些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文及评论(如脂评)等,也有近现代学者、研究者的论述。
  (4)“助读”。附于每个单元之后,对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小说艺术特点做了一些归纳,以使学生对这部名著的艺术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四个助读的副标题依次是“虚构、典型化”“题材、场景”“人物形象”“结构、谶语”。
  (5)附录2篇。一篇题为“《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另一篇名为“红学小词典”,介绍“红学”常识性资料。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为红楼人物‘画像’”。
  3.特色
  (1)本模块的构思与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每篇课文前均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征做提示性的说明,方便学生进入阅读。“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的一些题目较具启发性,而且突出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如第2课《护官符》课后第3题:“‘护官符’一节原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了这一回,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贾雨村乱判葫芦案’,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如何理解、评价门子‘被远远地充发了’这个情节?”再如第6课《宝黛之恋(下)》课后第3题:“‘试探’一节中,作者详尽描写了黛玉细微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找出表现黛玉情感变化的语句。以第一人称把这些语句改写成一篇短文。”
  (2)精心编选的课文符合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审美特点。节选课文以人物刻画为线索,突出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能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社会的生活概况,同时也对这部名著精湛的人物刻画艺术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3)“链接资料”所链接的内容符合高中生的接受程度,以品评《红楼梦》人物为重心,兼及“红学”基本常识、趣闻、鉴赏方法等,文字平实易懂。
  (4)插图精美,版式典雅、大方。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外国优秀短篇小说的研读,获得一个观察一定时期大千世界人与社会生活及文学风景的特殊窗口,在感受外面世界多姿多彩的同时,加深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陶冶、升华文学修养和情感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诗意化的标题。每单元前均安排有“小说的要素”栏目,简要介绍小说的艺术特性和欣赏小说的途径。
  (1)课文。精选的10篇外国优秀短篇小说均系经典之作。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品读·鉴赏”。“品读·鉴赏”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相关链接。提供作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评述等方面的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写小说·评小说”。
  3.特色
  (1)本模块编写重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小说审美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生,了解文学发展。
  (2)入选的10篇作品质量较高,并尽可能体现了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从选文内容看,对高中生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思考生命价值、提高审美修养具有借鉴作用;从分量上看,也较适合教学。
  (3)教材结构合理。单元按主题编排,从“长大成人”“战地钟声”“热爱生命”“在水一方”直到“芸芸众生”,共5个单元,基本沿着人生成长的轨迹,满足学生成长期的心理需要,既考虑到题材与主题的相对一致,也兼顾到介绍小说要素等有关知识的需要。
  (4)“初读印象”栏目突出了小说阅读的原初性和个人性。
  “品读·鉴赏”能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第5课《热爱生命》课后第2题:“‘他’和狼的生死相搏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你读这一部分时,哪一处描写让你感到最为震撼?反复阅读相关语句,梳理自己的感受,分析这‘震撼力’来自哪里。”再如第8课《烟雨霏霏的黎明》课后第3题:“小说中用大量笔墨写了库兹明和女主人奥尔迦的谈话。其中,库兹明说起他乘火车时的感受,并为此‘感到幸福’。当奥尔迦问究竟为什么事感到幸福,他好像一下子又说不清。请你揣测一下库兹明的内心想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替他作一个回答。”
  

[1] [2] [3]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