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毛泽东十次化险为夷

作者:高士振




  老板无可奈何,只得由其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又启程继续赶路。刚一过晌午,来到离铜鼓县城不远的地方,就遇到几个平江工农义勇队的战士,手提枪杆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前委书记问道:“干什么的?”毛泽东回答:“同你们一样。”又问:“有介绍信吗?”毛泽东说:“介绍信给民团没收了。”他们说:“没有介绍信,只好委屈你了,先抓起来再说。”
  毛泽东倒是不怕义勇军抓的。就这样,他的眼睛被黑布蒙上了,然后被押到陈知峰的面前。陈知峰问:“你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毛泽东回答说:“我从安源来,叫毛泽东。”
  “啊!”陈知峰惊叫了一声,命令押送的队员赶紧给毛泽东松绑,并亲手解下蒙眼的黑布。陈知峰仔细一看,果然是毛委员。于是,歉意地说:“弄错了,弄错了。”那几个队员站在一旁直发愣。毛泽东用手揉了揉眼睛,夸奖说:“你部下的警惕性还蛮高的嘛!”接着,他风趣地说,“陈知峰,你可知道,我这是第二次当‘在押犯’,所以迟到了。”毛泽东讲述了在浏阳张家坊遇险的情况,还说,“我身上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这一天,适逢旧历八月十五,毛泽东和三团官兵一起会餐,欢度中秋佳节。随后,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毛泽东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改组情况,分析了目前湘赣边的形势和任务。最后,他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宣布,立即举行湘赣边秋收暴动,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霞光万丈,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按既定计划爆发了!当时的情景,正如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词中写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6、进发途中,两次被敌包围,惊险至极
  
  1928年的冬天特别冷,井冈山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
  红四军冬季整训结束了,红五军也分赴茅坪、茨坪、大小五井一带休整、训练。近半个月来没有战事,偏僻的山乡显得格外寂静。辛劳了一年的山里老俵,此时也一家一户的躲在茅屋陋室过冬了。
  本来,军队没有战事,是应该感到宽慰的。可是,毛泽东仍然眉头紧锁……
  原来,自从12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上山以来,部队陡然增加了八百多人,无论吃的、穿的,都让人犯愁。红四军五千余人,本来已经够紧张的了,每天吃的是红米、南瓜,有时连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南瓜,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的油盐菜钱。战士们又像是开玩笑,又像是发牢骚,说什么“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冬天来到了,好多战士还是穿着两层单衣,棉衣也供应不上。现在,红五军上山了,部队无疑是壮大了,战斗力更强了,可是军需供应的困难也随之增大了,真是雪上加霜啊!总不能让五军兄弟到山上了却更吃苦呀,怎么办呢?……严重的经济压力困扰着毛泽东。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上了井冈山的消息,由永新传到南京总统府中。蒋介石气得脸色铁青,甩掉了黑绒大氅,重重地一拳击在桌上:“娘希匹!彭德怀又和朱毛联袂了,朱培德真是饭桶!立刻换何键围剿!剿,剿,剿!非把井冈山踏平不可!”
  ??随即,一份由蒋介石签署的任命何键为“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的电令,从南京飞往长沙。
  1929年1月1日,湘赣“会剿”总部在萍乡成立,何键宣誓就职。其中,何键出任代总指挥,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刘晴初为参谋长,刘鹏年为秘书处长。
  敌军经多方商讨后决定,调集湘赣两省六个旅共十八个团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会剿”。至此,湘赣敌军的第三次“会剿”布置就绪。
  顿时,井冈山根据地四周,雾气弥漫,杀气腾腾。敌人“会剿”的信息和动态,很快传到了边界的红军总部。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为之一惊。好家伙!蒋介石这次调集了六个旅十八个团,来势汹汹,与前两次相比大不一样。“不可大意呀,大意是会失荆州的!”毛泽东对身边的战友们说道。此时此刻的毛泽东,显得异常镇静、谨慎,他正思考着“破围”之策……
  就在这时,毛泽东收到了中央“六大”决议等一批重要文件。
  于是,毛泽东立即与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商议,决定立即召开军队与地方的联席会议,传达“六大”决议,研究迎战破“围剿”的策略,定于元月4日一早在柏路村集合见面。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以井冈山前委书记的身份,在柏路村召开了前委、特委、各县县委、团特委和红四、五军委联席会议。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何长工、何挺颖、袁文才、王佐、李灿等六十余人到会。大家说说笑笑,似乎忘却了冬日的寒冷和大敌当前的处境。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由毛泽东传达中共“六大”文件。这些文件是从莫斯科传到边界的,辗转千里,整整晚了半年。
  会议的第五项议程是讨论如何打破湘赣敌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
  为时四天的柏路会议,终于形成了打破敌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的策略,即“围魏救赵”。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迂回敌后,吸引和打击敌人,迫敌穷于应付,改变“会剿”部署,以解井冈山之危;红五军和袁、王部队留守井冈山。
  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从小行洲、下庄集合出发了,踏上了出击赣南的征途。
  3600多人成一路纵队,沿着只有猎人和药农才知道的羊肠山道,艰难地行进着,稍不小心就会掉入无底深渊。
  “小心!”
  “注意悬崖!”
  一声声叮嘱,一人传一人。部队像一条游龙,在山野林间忽隐忽现。
  毛泽东显得很伤感。苦心经营了一年多的井冈山根据地,现在远去了。茅坪的乡亲,八角楼的温馨,不时浮现在眼前。红五军不知能否守住井冈山,袁文才是否随军而来,王佐不知安稳否,“围魏救赵”的方略如何实现?……
  忽报大汾驻有敌兵!
  毛泽东听了,不觉一惊。虽说敌兵人数不多,只有一营兵力,但若打得不好,会惊动前后敌人,带来麻烦。于是,毛泽东传令就地休息、宿营,进行夜袭。
  暮色苍茫,雪仍下个不停。借着雪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商研歼敌计划。
  马裹足,人下鞍,红四军主力悄悄地包围了大汾之敌。
  敌人正在梦乡,朱德一声令下:“打!”红四军便干净利索地解决了战斗。
  “俘虏兵怎么处理?”
  “放!统统放掉,让他们去报信,吸引敌人,以解井冈山之围!”朱德命令道。
  “把红四军布告张贴出去,扩大政治影响!”毛泽东吩咐说。
  红军布告贴出去后,震动很大。贫苦农民、城市商人极为拥护,纷纷奔走相告。
  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未完全上钩,只派李文彬、刘士毅两个旅尾追、堵截。井冈山之围仍未根本解决。
  “好一个狡猾的何键,刁钻得很!”毛泽东骂道。
  红四军继续向南挺进,李文彬、刘士毅两个旅继续前堵后追,迫使红军在极其困难和不利的条件下作战,有两次陷入重围。
  1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打下了大余县。这是红军下山后攻占的最大城镇。大余县地处江西和广东的交界处,以盛产钨而著名。县城内街道整齐,商铺很多,买卖兴隆,看得出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于是,红军决定在这里筹款备粮。疲惫和饥饿的红军战士在这里休整了两天,得到了较好的补充,然而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就在1月26日傍晚,大余县城外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国民党金汉鼎部和李文彬部在得知红军进驻大余县后,迅速向大余扑来,很快形成了包围态势。
  当时,城内的红军四处分散;城外担任警戒任务的林彪二十八团,麻痹大意,直到敌人到了眼前才发现,仓促应战,根本无法阻止敌人的进攻,结果节节败退。
  毛泽东在城内听见城外密集的枪声,感到事态严重。他把军部工作交给朱德后,亲自赶往二十八团督战。随同毛泽东一起出城的还有贺子珍、陈毅和警卫人员。
  毛泽东快步出城一看,二十八团已乱了阵脚,像一群散兵,从前沿阵地全线溃退下来。毛泽东、贺子珍、陈毅等已暴露在敌人面前,敌人的叫喊声已听得清清楚楚了:“活捉朱毛,人人有赏啊!”
  子弹呼啸着从毛泽东头上和身边掠过。毛泽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知道自己一后退,整个军心就会动摇。
  “同志们,不要后退,坚决把敌人打回去!”他举枪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指挥。
  贺子珍和陈毅守护在毛泽东身旁,也一边射击一边呼喊着。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三十一团过来了。我军的火力终于把敌军的火力压了下去,敌人进攻的势头被暂时遏止了。
  毛泽东知道这样僵持下去对红军不利,要保存实力,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他把几位红军干部召集起来,很快布置好突围方案。
  第一次突围失败了,独立营营长张威壮烈牺牲。
  毛泽东又重新选择突破口,组织第二次突围。在夜幕的掩护下,红军选择了好几个突破口,弄得敌人左右难顾。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空隙,红军突围出去。战斗中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受重伤,每日靠担架抬着走。几天后,夜行军时又遭到敌人袭击,何挺颖也壮烈牺牲。
  2月初,红四军到了寻乌县的圳下村。
  圳下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中间是一块有几百亩地的狭长田垄。村里的老百姓就住在田垄中和山脚下的茅舍里。红军快半夜时才到这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的领导就住在田垄中间的文昌祠。为了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毛泽东、朱德作了严密的部署:部队分三部分驻扎,红二十八团为左路,担任前卫警戒,驻扎在田垄前面;红三十一团为右路,担任后卫,驻扎在田垄后面;军部和特务营驻扎在两团之间。连续的行军使战士们感到十分疲惫,刚一躺下就呼呼地入睡了。可住在文昌祠里的毛泽东和朱德,却依然在灯下研究第二天的行动方案。警卫们都睡着了,毛泽东走过去把毯子轻轻地盖在他们身上,心疼地说:“这些小鬼太累了,让他们好好睡一觉吧!”然后,又回到灯下研究起来。
  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毛泽东对朱德说:“玉阶兄,你年纪大了,抓紧时间睡一下,我想写点东西。”
  毛泽东静静地坐在桌前,思考了一会儿,刚要落笔,屋外突然响起了号声。毛泽东纳闷:平时都是集合出发才吹号,而且从井冈山下来以后,为了不暴露,一般情况根本不吹号。毛泽东立刻警觉起来,走出门去看个究竟。
  刚出房门就听见枪声大作,朱德也跟了出来,边走边骂:“狗日的白狗子,觉也不让睡!”
  这时,前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二十八团的战士吵嚷着向军部方向跑来。
  军部这时才得到报告,敌人刘士毅部已包围了圳下,并同二十八团交火了。
  毛泽东举头一望,狭窄的小桥上挤满了二十八团的官兵,一些战士看看桥上过不去,就涉水趟过河来。一时间,桥上桥下都是人,一片混乱。
  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高喊一声:“同志们,守住小桥,别让敌人过来!”说完,向朱德交待一声,要朱德组织二十一团和其他两个营去阻击敌人,他去指挥二十八团。
  毛泽东抽出枪,朝天放了一枪,然后对二十八团的战士们喊道:“不准往后跑!哪个再跑,军法处治!”
  由于枪声和人们的叫喊声盖过了毛泽东的声音,二十八团的战士没有听到,仍一个劲地往后跑。
  这时,贺子珍迎着人流来到毛泽东的身边,同毛泽东一起喊起来:“不要跑,要顶住!”
  这时,正在往回跑的战士们才注意到,毛泽东和夫人都来到了最前线。战士们醒悟过来,渐渐停止脚步,掉过头来,举着枪,跟着高喊起来:“不要跑,要顶住!要消灭敌人!”
  溃退被完全制止了,战士们转过身来进行奋勇反击。但是,敌人已完成了对红四军的包围,并发起全线攻击。他们仗着武器好、弹药足,从四面八方用猛烈的火力摧毁红四军的防线,紧缩包围圈。红四军的兵力被迫困在狭窄的田垄中,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力。一部分敌人深入到红四军的腹地,战斗已经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了。
  这是异常激烈的战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亲临前线,使红军战士们深受鼓舞。他们高喊着“保卫军部,保卫毛委员”,以大无畏的精神拼死抵抗敌人。
  右路二十一团的防线被冲破后,团长伍中豪带领战士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冲锋,不惜一切地夺回了原来的阵地。
  朱德夺过一挺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掩护军部突围。
  陈毅端起刺刀,领着军部的同志,同已经来到身边的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贺子珍怀着几个月的身孕,拿起双枪向敌人猛射,同特务营的同志一道,紧紧跟随在毛泽东的身边,保卫他的安全。
  毛泽东带领特务营冲杀在最前面。特务营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战斗力很强,杀得敌人喊爹叫娘,连连败退。终于,他们在敌人的结合点打开了突破口,冲了出去。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冲出包围圈后,发现前面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河,河的对岸没有敌人。于是,马上渡河上山,脱离了险境。
  

[1] [2] [3]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