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毛泽东十次化险为夷

作者:高士振




  陈添裕急得直跺脚:“哎呀,敌人已经离这不远了!”说完,他不容分说,俯下身子,背起毛泽东就跑。
  陈添裕整天爬山越岭,年轻力壮,背着高他半头的毛泽东仍走得飞快。可是,毕竟毛泽东身材高大,走不多远,陈添裕就累得直喘粗气,汗水湿透了衣裳。
  山路越来越窄,枪声越来越近。陈添裕背着毛泽东急迫地跑着,鞋子跑掉了,也顾不得停下穿上,赤脚踩在山石和荆棘上也不觉得疼痛,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跑。
  整整跑了5公里山路,终于安全转移到了雨顶坪村的“总楼”门前。陈添裕刚放下背上的“杨先生”,就昏倒在地上。他的双脚也不知划破了多少口子,鲜血直流,脚底扎满了刺。
  先行到达的贺子珍,俯下身子连声呼唤:“陈添裕!陈添裕!”赶忙让人把他抬进屋内,放在一块门板上,给他揩干身上的汗水和脚上的鲜血,然后找出缝衣针,将脚底的刺一根根地挑出……既是心疼又是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毛泽东对贺子珍说:“多亏有牛牯扑的同志们营救啊!”
  当晚,毛泽东和贺子珍就住在雨顶坪的“福兴楼”。9月下旬,他们辗转来到 永定上湖,先后在“天后宫”、“兴福底”居住。10月上旬,他们来到合溪石塘,住在“师俭楼”。
  毛泽东深深地感激牛牯扑的同志。二十四年后,即1953年国庆节前夕,他从北京专电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只是,陈添裕刚好妻子坐月子离不开,只好委托其弟陈奎裕赴京看望毛泽东。
  
  8、敌机轰炸,炸弹落在身边,一声巨响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大渡河这道险关后,按照既定目标向北进发。
  途中,险情屡屡出现。
  6月初的一天,部队开始翻越化林坪的一座山。毛泽东和他的几个警卫员一同随队前进。他的面容黄瘦,颧骨突起,长长的头发从八角帽的两侧露出来,身上满是灰尘,还背着一把破旧的雨伞。
  毛泽东拄着棍子艰难地往山上爬,还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当走到半山腰一段开阔地时,毛泽东说:“大家歇歇脚吧!”说完,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毛泽东坐下。
  正当大家说说笑笑的时候,忽然,警卫班长胡昌保示意大家停下来。这时,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大家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飞机,越飞越低。尽管毛泽东喊着叫大家快隐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几步,飞机已经俯冲下来,“咕咕咕”地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又扔了几颗炸弹,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
  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他随声猛地向毛泽东扑了过去,把毛泽东推到一边。“轰”的一声巨响,毛泽东刚才休息的地方腾起一股烟尘。
  警卫员吴吉清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只见胡昌保倒在路边,毛泽东双手抱着胡昌保,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
  这时,大家也都围了过来,看到毛泽东没有受伤,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可是,看到班长胡昌保紧闭双眼,浑身是血,心情立刻沉重起来。
  这时,胡昌保慢慢地睁开眼睛,无力而急切地问:“主席他怎么样?”
  “主席没有受伤。”警卫员告诉班长。
  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
  “小钟!快给昌保上药、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
  “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深情地望着他,说:“主席……我不行了。您要……多保重!我不能跟着您……到达目的地了!”他的双眼充满了泪水。停了一会儿,他说:“我的父母在江西吉安,革命胜利后,请您转告他们:我在长征路上牺牲了,叫他们别难过!”又转过头,对班里的同志们说:“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他的嘴唇颤抖着,泪水不住地流淌下来。
  “班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
  他看着大家,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头一歪,倒在毛泽东的胸前……
  “班长!班长!”大家含着泪水喊着,叫着。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用毯子盖住,泪水不停地滑落下来。
  接着,毛泽东缓缓地摘下八角帽,低下头,静静地伫立在胡昌保身边。许久以后,悲痛地说:“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同志们眼含泪水,把战友安葬在路边。
  毛泽东戴上帽子,迈着沉重的步子上路了。走了一段后,他又折返回来,从战士手中接过工兵锹,亲手为胡昌保的坟培土。然后轻轻拍打,似乎怕惊醒长眠的同志。
  山林沉浸在静默之中,松柏在微风中轻轻地低着头,好像也在为这位烈士志哀。
  
  9、敌人乘虚而入,包围瓦窑堡,情况十分危急
  
  毛泽东住进瓦窑堡后的一天,数倍于我的敌人偷袭了这里。
  瓦窑堡坐落在米粮山上,是陕北有名的大镇。从山上到山下有三道护城墙,居住着近两千户人家,有大小上百家店铺,十分热闹。
  1935年冬,毛泽东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瓦窑堡,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从此,瓦窑堡成为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中央军委、后勤部以及红军的几所学校都驻在这里。于是,瓦窑堡成为一座革命名城。
  毛泽东住在瓦窑堡城里的一座砖砌的窑洞里。院子比较大,窑洞里也较宽敞。屋内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毛泽东的铺盖也很简朴,只有一套被褥,连枕头也没有,睡觉时就把棉衣卷起来枕着,身边横七竖八地放着一堆书,还有一些文件。
  在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里,毛泽东日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操劳着。有时和其他中央领导共同商讨问题,有时批阅文件,有时和同志们谈话……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警卫员有心给他调剂一下生活,但他自己不肯搞特殊,只好作罢。
  转眼快到端午节了,瓦窑堡充满着节日的气氛,老乡们都在包粽子。警卫员心想,几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是小米饭加咸菜,也该改善一下生活了,便试探地对毛泽东说:“主席,老乡们都准备过端午节了,我们……”
  “是呀!我们也要过节,但还要准备过苦日子哟!”警卫员领会地点了点头。
  就在端午节前两天的中午,毛泽东刚刚休息,突然从瓦窑堡西面传来枪声,由远而近,看来是冲着瓦窑堡来的。枪声惊醒了毛泽东,他迅速坐起来问:“哪里在打枪?是怎么回事?”
  “是安定县川里方向,可能有情况……”警卫员贺清华急忙回答。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看了一会儿,转身对贺清华说:“快请张云逸参谋长来!”
  毛泽东披着衣服,在屋里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敌人是想乘虚而入哟!”
  红军的主力都去西征了,瓦窑堡没有留守部队,只有一个通讯连和一个保卫队及红军大学的学生。而瓦窑堡附近的敌情很复杂,有蒋介石的西北军以及地主民团,还有几股土匪,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枪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近。不知是哪股敌人,也不知来了多少,交战情况也不清楚,警卫员们心里非常着急。
  不一会儿,张云逸参谋长从火线赶来,向毛泽东汇报情况:“敌人是石湾一个营和一部分地主武装,不仅人数远远多于我们,而且火力很强。我把通讯连、保卫队和红军大学的学生全部拉出去,正在与敌人激战。我们人少,平均每人只有二三粒土造子弹和手榴弹,恐怕难以挡住敌人的进攻。”
  说到这,张云逸的神情有些紧张起来:“主席,很危险,请马上转移吧!”
  毛泽东说:“要战士坚持抵挡一阵,马上转移机关和其他同志,等他们转移完了,再走也不迟。”
  话音刚落,周恩来推门进来,顾不得喘气,对毛泽东说:“外边的情况很紧急,主席,你赶快转移吧!”
  敌人已逼近西门,喊杀声已隐约可见。毛泽东依然镇定地坐在椅子上,一边吸着烟,一边看着警卫员为他收拾文件、用具等。
  东西收拾停当,毛泽东的坐骑小黄马也牵来了,贺清华走到毛泽东面前:“主席,该走了吧?”
  毛泽东慢慢站起身,不慌不忙地说:“不要忙嘛!敌人从西门进来,咱们从南门出去就是了。”
  贺清华迅速爬上了窑洞顶,仔细地观察敌情。他发现敌人正分两路进攻。一部分向虎灵山冲去,抢占制高点;另一部分是主力,正向西门发动冲锋。他急忙下了窑顶,跑步来到毛泽东面前:“主席,敌人已从西门进来了,不走就来不及了!”
  “机关都走了没有?”毛泽东问。
  “早都走了!”大家回答着。
  “好,我们走!”毛泽东向大家一挥手。
  大家出了窑洞院,穿过街道,向南门走去。
  这时,敌人临近了,子弹“嗖嗖”地从头顶上飞过。毛泽东十分镇定,迈着稳健的步伐,不慌不忙地向前走着。警卫员们怕毛泽东发生意外,紧紧地跟在毛泽东身边,保护着他。
  毛泽东等刚一出南门,敌人就从西门进来了。贺清华喘着粗气说:“太危险了,再慢一点就……”他不敢再往下说了。
  毛泽东忽然发现两名战士从半山腰背下来一个伤员,他急步走过去。
  “是谁?怎么样?”
  “报告主席,保卫局的李科长受伤了,伤势很重。”一个战士回答说。
  “小李!小李!”毛泽东亲切地喊道。
  没有回答。李科长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
  “快送走,路上小心点……”毛泽东叮嘱道。
  走了一会儿,毛泽东等拐进了道旁的小山沟里,警卫员们紧张的心情才稍稍轻松一点。
  突然,山沟左边的山顶上,冒出十几个敌人,边打枪边朝这边窜过来。警卫员们立刻紧张起来,做好了战斗准备。
  “要沉住气!不要开枪,这些敌人是没头的苍蝇乱撞,他们不一定是发现了我们。”毛泽东告诉身边的警卫员。
  不一会儿,敌人连喊带叫地从山脚下拐过去,走进了老乡的窑洞,紧接着就是一片抢东西的声音。
  走出了山沟,毛泽东等来到了较安全的阎家砭。中央机关的同志们见到毛泽东安全地撤了出来,都松了口气。
  不久,毛泽东等转移到了保安。
  
  10、林彪精心策划,南巡途中,实施多种暗杀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关于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林彪却反对毛泽东的这一提议,坚持要设国家主席。叶群则把四届人大看成权力分配的好机会,阴谋串联一些人坚持设国家主席,目的是让林彪担任此职。
  1970年8、9月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又大肆宣扬“四个伟大”,极力要求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当受到毛泽东的当面批评后,林彪并不死心。
  1971年1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华北会议上宣布中共中央决定派纪登奎、张才千参加军委办事组。这实际上是给黄永胜、吴法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掺沙子”,捣烂了林、陈反党集团经营了多年的山头主义窝子,挖了他们的墙脚。林彪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可能大势已去,于是图谋不轨,妄图杀害毛泽东主席。
  1971年3月21日,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周宇驰、于新野等人在上海秘密聚会,分析了政治形势,认为林彪接班有三种可能:
  其一,和平过渡接班。这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情况变化很大,首长(指林彪)的地位不一定能保得住。
  其二,被人抢班,首长被赶下台。
  其三,提前接班,搞掉B—52(毛泽东的代称),实行武装起义。
  同时,他们还制定了《571工程纪要》,提出要“在军事上先发制人,夺取全国政权或制造割据局面”。《纪要》强调,不管准备得如何,都要“破釜沉舟,暗杀毛泽东”。为了落实这个反革命计划,林立果于3月31日深夜在上海召集江腾蛟、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等召开秘密会议。林立果在会上说:“现在主要危险是‘笔杆子’要取代‘枪杆子’,目前的斗争是争夺接班人的斗争。”并对谋害毛泽东的行动、步骤、人事安排都作了明确的分工。他们自称这次会议为“三国四方”会议。4月初,林立果又组织了教导队,为其反革命政变服务。
  8月14日,毛泽东乘专列从北京出发去南方巡视。8月16日,到达武汉,在此停留了10天。对于林彪的举动,毛泽东心中有数。他向湖北、河南等地负责人“吹风”,谈到了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的言行,批评了林彪一伙的行为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毛泽东说:“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急于夺权。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庐山这次斗争,他当然要负一些责任。什么‘大树特树’,名曰树我不知树谁人,说穿了是树他自己。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黄永胜能够指挥解放军造反。”毛泽东直接揭穿了林彪的阴谋,引起了不明真相的党内高级干部的警觉。就在同一天,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去北戴河向林彪汇报工作。他在汇报结束时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党决定在‘十一’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然后召开四届人大,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这使得林彪惶恐不安,担心九届三中全会将要提出他的问题,也担心四届人大会上他将当不成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于是,8月26日,毛泽东刚刚结束对南巡第一站——武汉的视察,林彪就指使林立果召开“联合舰队”的一次会议,决定由明争转入暗斗,酝酿新的攻势,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都加强了“战备”。
  

[1] [2] [3] [4]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