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走进敦煌的魔鬼

作者:何 奇 陈 钰




  “不不不!伯大人你理解错了!”王道士听此话,假惺惺地说道,但王道士心里难住了。他本来想放长线钓大鱼,“敲”出更多的钱来,没想到这个年轻人掌握了他心里的曲曲弯弯,还不买他的帐,王道士低头思谋着……
  伯希和两眼盯着王道士耐心等着。
  王道士猥琐地乜了一眼面前的“洋毛子”,正巧碰上伯希和笑里藏刀的眼神,骇了一跳,心里有点害怕了。又矛盾起来,怕得不到银两。而居室内的空气太紧张了,好似凝固了一般,他有点呼吸不畅通了,心慌得不得了。半天,支吾出一句话来:“那……就按你说的办……”
  伯希和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不过,藏经洞的钥匙忘在了敦煌城里,还得等几天……”
  伯希和陡地怔在那儿了。
  
  舍不得娃娃套不住狼
  
  哪里是把钥匙忘在了敦煌城,分明是敲竹杠!
  伯希和气呼呼地往回走,心里忿忿不平地骂着:这个狡猾的老道,狡猾的老道!回到驻地,他把拜访王道士的情况讲给爱努特和瓦蓝听。两个助手听此情形,都骂起来。
  伯希和冷静地说:“我打算带二百两银子去敲开那扇门……”
  爱努特和瓦蓝立即安静下来,惊叫道:“二百两银子?要送那么多银子呀?”
  伯希和道:“现在只有这么办。中国有句俗话:舍不得娃娃套不住狼。我打算这回一次把他喂饱,先叫他打开藏经洞的门再说,只要他把门打开,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藏经洞终于打开了
  
  一大堆白花花的马蹄银,映着王道士猥琐的瘦脸。伯希和见王道士两眼盯着银子,有点目瞪口呆了,知道事情并不难办了。
  伯希和凑上前提醒道:“道长,本人想去藏经洞看看的事……”
  “这件事可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王道士心事重重地嘱托道。
  伯希和松口气,保证道:“道长放心!法国人是最守信誉的!”
  王道士点点头。
  时间不早了,伯希和准备离开,王道士大概还想套点什么消息,就道:“时间还早,坐着聊聊。”伯希和想想,觉得有必要跟王道士搞好关系,便坐下来心不在焉地听王道士絮絮叨叨。然而,当王道士说到斯坦因也来过莫高窟时,他好像突然被毒蛇咬了一口,惊跳起来,问道:“斯坦因来过这里?来过这里?……”
  王道士见伯希和神色突变,知道自己刚才把话说岔了,一时后悔不已,只得支吾道:“ 他,他是来过这里……”
  伯希和浑身一下冰凉了,慢慢坐在椅子上,心里发出哀叹 :“如果那只狼来过莫高窟,现在还会留下什么 ?”继而,心里狠狠地骂着:妈的,这个王八蛋!什么地方他都要捞一把!
  伯希和气愤至极,脸色发青。
  王道士见此情景,忙说道:“斯坦因虽然来过,可他只在这里呆了几天时间,转了转就走了,什么也没得到……”他知道同行是冤家,所以赶紧这么说。
  “真是这样?”伯希和又看到了一点希望。
  王道士说:“真是这样。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没有得到……”
  
  欲望在逐渐膨胀
  
  1908年3月3日早晨,当那扇门被打开以后,伯希和激动得浑身不住地颤栗。
  后来,伯希和在他的《敦煌石窟访书记》中描述道:“1908年3月3日清晨,入此扃秘千年之宝库。发露迄今,已逾八载,往来搜索,实繁有徒,藏弆之数,意必大减。迨入洞扉,令人警愕!洞之三隅,积累之深达二迈当又五十,高过人身。卷本二三大堆,至巨大之藏文写本,则与版挟之,堆置洞隅。……”
  书卷的鉴定不需要请别人,伯希和就是汉学家,也是最好的鉴赏家。伯希和害怕夜长梦多,打算用很短的时间把这些书卷翻检完。但粗略估算,如果每卷都打开细细翻检,大概需要五六个月时间,根本耗不起,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干。可不逐卷翻检,又怕漏掉了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为了得到古文书中的菁华,他没有考虑其他的事,计划抓紧时间日夜翻检,当一回中国的拼命三郎!
  伯希和开始翻检了。每天借着昏暗的烛光,一卷一卷地翻阅,一分钟也不停歇,从早到晚连续干十几个小时。几乎每天以1000卷的速度翻检着。正如他后来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记述道:“每小时阅百卷,浏览典籍之速,堪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比拟”。
  摄影师爱努特不失时机地为他拍下了翻检古卷的照片,真实记载下伯希和在藏经洞翻检“工作”的情景。爱努特除了拍摄洞窟里的壁画和彩塑,还对伯希和认为有价值的书卷一一拍照,准备回国后把这些珍贵的照片收集起来,出版摄影集;瓦蓝在外面测绘描画莫高窟的图形,他们三个人都拼命干着自己的“工作”。
  在翻检的过程中,伯希和也像斯坦因一样,把他认为有价值的、必须想方设法带回去的书卷挑拣出来放在一旁。同时,每天晚上回帐篷休息时,还偷偷带回他最喜欢、认为最有价值的书卷。两个助手见他带回大批珍贵古卷,非常羡慕,又很高兴。瓦蓝在后来的回忆中说:
  “他的外套里塞满了他最喜欢的手稿……有天晚上,他拿给我们看的是一份圣约翰斯托里福音;另一次,他拿来一份有八百年历史的描写一个奇异小湖的文稿。该湖位于敦煌之南的很高的沙丘上。再一次是一份有关这个寺院的帐目……”
  转眼20天时间过去了,藏经洞的经卷、文书和佛画全被伯希和翻检了一遍,甚至连难以计数的写本残片也未曾放过。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我没有放过一件主要的东西。我不但接触了每一份手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天知道,共有多少断片碎页……”
  3月26日,伯希和又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给中亚远东探险国际协会法国委员会主席赛纳写了一封长达63页、16000多字的长信,把翻检遗书的经过及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报告,最后,自鸣得意地说:“未经我过目而弃置的,我敢说绝对没有!” 因为他熟悉十几国的文字,特别对汉语比较精通,所以,在众多的外国人中,他盗去的经卷是藏经洞中的精华。
  伯希和望着眼前这些古老的历史记载,内心涌动着由衷的感叹。下一步,就是怎样把这些珍宝据为己有,带回法国去。伯希和感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打出最后一张王牌
  
  当天晚上,伯希和去了王道士的居室。
  有了前几次的交易,伯希和进门就直接向王道士提出带走经卷文本的想法。王道士明知故问:“伯大人先前不是说好到藏经洞看看就行了,怎么又……”他脸上显出不快的表情。
  伯希和知道王道士心里想着什么,于是,就说:“我们会给寺院捐赠银子的。”
  王道士急忙说道:“不不不,伯大人你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本道是说……”
  伯希和打断说:“道长,你就不要绕圈子了,你我已经是老熟人了,用不着这样。咱们就打开窗子说亮话——要多少银子?”
  那层故作多情的面纱揭掉后,王道士显得有点尴尬。
  伯希和接着道:“请道长开个价吧。”
  “这个……”
  伯希和主动让他开价,王道士一时为难了。
  伯希和见他面露难色,就准备把他先前酝酿好的“点子”端出来,可一想,现在还不到关键时刻,还没有必要打出那张王牌。
  王道长在那里怔了半天,就想,既然他俩都把话说破了,现在他让他开价,他索性就开,于是道:“伯大人,不瞒你说,过去别人拿一卷经书,捐赠10两银子,伯大人挑选出的那些经书,近两千卷,这账,伯大人你自己会算出的……”说到这里,他停住了,两眼望向伯希和,观察他脸上的表情。
  王道士开出的这个价,伯希和不用细算就知道需要多少银子了。他心里震了一下:这老家伙的胃口太大,看来千八百两银子根本打发不了!于是,略一思谋,咬咬牙根,道:“道长啊,道长!你老真会开玩笑,真会开玩笑!一卷小书就卖人家10两银子,那藏经洞里的万卷经书,就可以卖千万两银子,你可就大发啦!大发啦!哈哈哈……”
  王道士见伯希和大笑不止,就觉得刚才把话说过头了,脸“哧”地发红,赶紧把话头拉回来,道:“当然,这是别人,对伯大人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咱们是老熟人。”
  伯希和停住笑声,问道:“那,道长说个准价。”
  王道士再不敢像刚才那样漫天要价了,想了想 ,伸出食指在伯希和面前晃了一下。
  “一百两?”伯希和问。
  王道士摇了摇头。
  “一千两?”
  王道士点了点头。
  “哈哈哈……”伯希和又哈哈大笑起来,罢了,凑到王道士跟前盯着问道:“道长,您老真不知道我伯希和的来头?”
  伯希和这样一问,把王道士给问傻了眼,怔在那里。
  伯希和直起腰来说:“那你知不知道鄙人曾在北京城里混过三四年?”
  “知道。”
  “知不知道鄙人跟朝廷里的王爷和显贵们混得很熟?还夺过义和团的一面大旗?”
  “知道知道。”王道士说。他是听瓦蓝和爱努特说的。还听说他在北京结识了许多大官,上上下下混得很开。为此,他一直对这个法国年轻人非常佩服,也非常羡慕。他想,他一个外国人在北京能认识那么多大官,自己却连一个当官的也不认识,只认识廷栋道台,但这个王八蛋不但一点事不办,而且骗去了他不少藏经。如果认识北京城里的大官,就不愁修复洞窟和三层楼的银子了。他曾想巴结巴结这个法国年轻人,想通过他在上面的关系,让朝廷拨点银子,可又不好张口……此时,这个年轻人说起了北京城里的王爷和当官的,什么意思?他正想着,伯希和又问道:“北京城里的老佛爷,道长知道吧?”
  “老佛爷?就是,就是那个皇帝老佛爷?”王道士问。
  伯希和点点头:“对,就是那个老佛爷。”
  “你,你认识?”王道士的神情倏然变得庄严了。
  伯希和见王道士谈起老佛爷脸色大变,便知道这个道士对老佛爷膜拜非常,于是,心里大喜。像耍猴似的继续顺着竿子往上爬:“鄙人不但认识老佛爷,而且还带着老佛爷的嘱托……”
  “嘱托?”伯希和还没有把话说完,王道士就蹦起来了,“什么嘱托?”
  伯希和见王道士上钩了,心里暗喜,慢慢腾腾、所问非所答地卖开了关子:“知道老佛爷信奉佛教吗?知道老佛爷每天烧香拜佛吗?”
  王道士急忙答道:“知道知道,怎么不知道!要不怎么称她老佛爷。”
  “对!说得很对,老佛爷是非常膜拜佛祖的。”伯希和突然把话锋一转,神情肃穆地道,“所以,鄙人前来敦煌莫高窟时,老佛爷捎话说,给她请点藏经洞的真经……”
  伯希和还没有说完,王道士就抢着问道:“什么?老佛爷也知道藏经洞?老佛爷也知道了藏经洞?”
  伯希和见他着急的模样,便继续朝他的心坎儿上挠:“知道知道!老佛爷看到过地方官府一级一级向朝廷报送的呈文,要求保护、修复洞窟什么的,老佛爷都知道了。老佛爷说了,听说那个道人发现的藏经很金贵,如果真是金贵东西就批拨几万两银子……”
  王道士听着,慢慢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他起先还怀疑老佛爷“圣旨”一说的真实性,但听了伯希和的这番话,又听说老佛爷看到了地方官府的呈文,对伯希和相信了。你想想,关于地方官府向朝廷呈文的详细内容和老佛爷对藏经洞的态度等,如果不是老佛爷周围的人或者亲信近臣,是绝对不会知道的。既然伯希和能详细知道这些内情,说明他跟朝廷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一时不知怎么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圣旨”,两眼只是直呆呆地望着伯希和,嘴里含糊不清地咕噜着:
  “真真、是这样?……”
  伯希和道:“千真万确。道长,你想想鄙人敢假传圣旨吗?假传圣旨,犯上作乱是要杀头的!”
  王道士忽然大声叫喊:“伯大人,你怎么不早说?”
  伯希和舒一口气道:“老佛爷的秘密,怎么可以随便说呢?”
  其实,这些都是伯希和根据王道士平时闲聊时说的话编造出来的谎言,王道士却信以为真了。他木桩似地立在那里,半天,恭敬地征询伯希和:“伯大人,你说现在怎么办?”
  伯希和见王道士已钻进他设的“套圈”,简直激动得不能自已,对王道士说:“我们先把这些经卷带回去,到京城让老佛爷他们过目,就说这些东西价值几万两白银,老佛爷高兴了,还不拨个一万两万吗?”
  “我的老佛爷啊!”王道士唤一声,“拨一万两就足够了,足够了!本道修好洞窟,建起三层楼,给老佛爷天天烧香磕头!”
  伯希和道:“好,到时候我给老佛爷说说,就按道长说的,拨赏银一万两,或者再增加一些!”
  “一言为定!”王道士抓住了伯希和的手。
  “一言为定。”伯希和说。
  王道士又再三叮嘱:“请伯大人一定在老佛爷跟前多多美言!多多美言!”
  伯希和挤挤眼睛:“放心!鄙人会为老朋友说话的!”
  
  又一个满载宝藏的驼队走了
  
  就这样,伯希和花言巧语骗取王道士的信任,轻而易举地盗去藏经洞大批藏经古卷。而他后来却说藏品是用五百两银子买的。那么,到底用了多少银子?王道士后来死了,只好由伯希和自己去说了。总之,藏经洞的大批珍贵文物被他盗去了,而且都是精华。
  藏经洞经卷到手后,伯希和没有急于离开莫高窟。他已得到了王道士的信任,成了王道士的座上宾,怎能急着离开呢?他妄想着要把莫高窟全部搬到法国去!当然,那些洞窟他是难以搬走的,所以,他千方百计把能搬走的东西都装到自己的柳条箱里。搬不走的,拍成照片带走。一时带不走,也拍不了照片的,详细记录,描画编号,以待以后再想办法弄走。
  

[1]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