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走进敦煌的魔鬼

作者:何 奇 陈 钰




  王道士见自己的“赃”被别人抓住了,不好意思地讪笑道:“嘻嘻,咱们有佛缘,有缘!知道你要来,这是本道为你藏起来的,共有300多卷……”
  桔瑞超拿到藏经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跪倒给王道士磕头。同时,给王道士一些银子。王道士本想把经卷白送给桔瑞超,因为他抓住了他的“赃”。哪想这个小和尚还给他送来这么多银子,他又被感动了。心想,日本国的和尚比其他国家的人重礼仪,就是好!
  其实,王道士又想错了。桔瑞超是个聪明伶俐之人,他给他那么多银子,是先给他一个“甜头”,而后放长线钓大鱼。因为,王道士既然能在这个菩萨肚子里私藏经卷,那么,也会在其他菩萨肚子里和其它地方私藏经卷。所以,他不能干那种一锤子砸锅的买卖,不能!他的欲望是得到更多更多的藏经。
  过了几天,在桔瑞超热情的恭维和金钱的诱惑下,王道士又从几尊菩萨的肚子里剖出几包袱藏经,盗卖给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据说,在众多的外国“考察家”里,这两个日本人是得到敦煌藏经最容易的,他俩几乎没费多大功夫就弄到不少珍贵藏品。然而,这两个家伙还不甘心,在莫高窟留居的日子里,还曾偷偷私自动手剖开佛像、破开墙壁,从中获得了不少经卷。
  1912年3月初,这两个家伙带着600多件敦煌藏品和有关情报资料,离开敦煌,踏上回国的道路……
  
  斯坦因二次掠劫敦煌
  
  日本人前脚刚走,斯坦因这个靠掠劫敦煌藏经而“走红”的强盗,又悄悄来到敦煌莫高窟。这个英国籍的匈牙利人,因为是第二次来西部挖掘,所以经验丰富,目标准确,又一大批珍贵文物被他盗走。
  斯坦因来到敦煌以后,因听说藏经洞的藏品已被中国官府拉运到北京保管,所以,他没有急于去莫高窟,也没有住在城里,而是把帐篷搭在他第一次来敦煌时的那个果园里。随从们不理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诡秘地笑着反问道:“难道你们不知道藏经洞的经卷有很多流散在民间吗?”
  随从们似懂非懂。
  然而,这一疑虑天刚黑就揭开了。当有人趁天黑怀揣敦煌藏品悄悄来到他们的帐篷里出售时,斯坦因问随从:“明白了吧?”随从们恍然大悟。直到他认为民间已经无油水可捞,才来到莫高窟会见他的老朋友王道士。
  一触及藏经洞的事,王道士便潸然泪下,后悔不迭。
  斯坦因见王道士那后悔的样子,又话锋一转,安慰道:“道长,不要后悔了,这些都是天注定的,没有办法改变。不过,经卷虽然搬走了,但是道长你的老朋友还在,这比什么都强。我不会忘记道长的,我还会给道长的寺院捐助银子,帮助你修补洞窟,建造、开凿殿堂。”
  听到这些话,王道士脸上出现了笑容:“感谢斯大人,感谢斯大人!本道也不会忘记你这个老朋友!”
  斯坦因见他脸上有了笑容,借机说:“我就知道王道长不会忘记我这个老朋友的。我在英国时时刻刻都挂念着道长,还知道王道长给我留下了好多经卷,让我这次来取……”
  斯坦因还没有说完,王道士就打断问:“斯大人,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斯坦因见他这一诈,还真把他的老底诈出来了,抑制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拍着王道士的肩道:“这就是佛缘,这就是佛的力量!佛把你和我紧紧捆在了一起,想分也分不开了!”
  王道士又一次被斯坦因骗信了。罢了,从一个洞窟里取出几包袱经卷送给斯坦因。斯坦因又一次在敦煌获得各类藏品600多件,接着转头向西,边挖掘边往回走……
  
  第八章“北极熊”再探莫高窟
  
  莫高窟闯进沙俄兵
  
  1914年8月20日,奥登堡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大批敦煌文物被掠去。然而,在奥登堡离去的第个五年头,一群俄罗斯散兵游勇来到莫高窟,一场更为残暴的劫难又降临了。
  1917年10月,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帝国的统治。某部叛军头子马连阔夫在苏联红军的打击下,带着残部1400余人,于1921年3月流窜到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妄图在中国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重整旗鼓,反攻苏联。苏联红军通过中国当局,收缴其部分枪支弹药,于9月全部押送到乌鲁木齐。
  马连阔夫不甘心失败,又秘密串联旧部,密谋攻打新疆。新疆军阀杨增新恐其闹出事端,便电报北京政府,将这些散兵游勇一部分安置在新疆,一部分押送到甘肃敦煌。
  来了这么多沙俄散兵,敦煌地方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当天晚上,敦煌县衙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怎样安置这些沙俄逃兵。会议气氛紧张而又沉闷,与会者个个神情严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愿接受这些外国“老毛子”。这些说话叽里咕噜,长着棕色头发、皮肤惨白的沙俄兵,一见就叫人毛骨悚然。安置在哪里,哪里肯定就不得安宁!以后敦煌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但大家心里又很清楚,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乐意不乐意,这些沙俄散兵游勇都必须在敦煌境内安置——这是省府的命令。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沉默,又在省府派来的官员催促下,最后,大家议定把他们安置在距离县城40多里的莫高窟。
  听说县衙要把沙俄散兵安置监禁在莫高窟,王道士坚决不允。出于一个宗教徒对宗教的虔诚和保护,几次出面阻挡,说这是佛道圣地,是香民们烧香拜佛、祈求吉祥的地方,怎么可以将那些青面獠牙的魔鬼放在这里,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但府衙的官员们置之不理。他见政府要强行安置,阻挡劝说根本没有作用,就退让一步,请求不要把那些“红毛魔鬼”安置在下寺里,更不可弄到他的太清宫。府衙官员大概心生恻隐,点头默许了。
  于是,那些沙俄散兵便在中国军警的看押下,按照事先规定的路线进入了莫高窟,又按照事先选定的洞窟驻扎下来。
  虽然“红毛魔鬼”没有被安置在下寺和太清宫,但王道士仍气得直翻白眼,嘴里骂咧着:“罪过罪过!菩萨会降灾难的,菩萨不会饶恕你们的罪过!”
  骂归骂,谴责归谴责,这些沙俄散兵终归还是住下来了,新一轮更为残暴的破坏开始了!那些经过长途跋涉的散兵们,一路上吃尽苦头,又因为受到长期被监禁的残酷折磨,一个个心情忧郁痛苦,对前途极度失望。现在又被监禁在冷僻幽暗的洞窟里,便大发不满情绪,到处乱砸乱打,随地大便撒尿,无所顾忌。当天就有几个洞窟里的彩塑被推倒,佛像被砸得七零八碎,有的把壁画撬下来扔到外面,还在洞窟里架起锅灶,烧水造饭,那美丽婀娜的飞天,栩栩如生的彩塑,在浓浓的烟雾和柴火中痛苦地呻吟着……
  有的无处发泄苦闷和寂寞,就把佛像当做活靶子,用石头打,用刀砍,或者挖佛像的眼睛,弄掉耳朵,打断胳膊。还有的用小刀刮菩萨脸上的镀金,在菩萨的身上脸上乱写乱划污秽的语言……在所监禁的洞窟里,几乎所有的壁画,所有的彩塑,所有的佛像都有游勇们刻下的俄军编号、地址、姓名和污秽下流、不堪入目的淫言秽语,还有龌龊的性符号。还有的兽性大发,在那些造型优美、体态丰盈、面容似女性的彩塑身上做下流动作;还有的把这些彩塑搬倒,改扮成美女骑在身上,或者搂着“她们”睡觉……
  一天,王道士路过游勇们监禁的洞窟,听到里面有猥亵的淫笑,过去一看,只见几个游勇们正在亵渎用彩塑装扮的俄罗斯美女……王道士气愤至极,前去干涉,被游勇们不客气地推出来。他去找马连阔夫理论,马连阔夫却无所谓地笑着道:
  “我的那些骁勇的俄罗斯骑兵,骑惯了战马,现在已经一年多无马可骑了,你就让他们骑骑那个东西吧!”
  王道士闻听此话,几乎气晕过去,叫嚷道:“他们,他们这是对佛的无礼,对佛的糟践!请你赶快去劝阻,劝阻!”
  马连阔夫哈哈大笑说:“这些年轻的骑士个个精力充沛,生龙活虎,他们需要发泄,发泄!懂吗?你能劝阻得了吗?”
  王道士毫无办法,质问道:“难道,难道你就看着他们毁坏佛像,毁坏洞窟吗?”
  马连阔夫满不在乎:“本司令能管他们真枪实弹地打仗,却管不了他们干那个事儿。实在没有办法啊!”他两手一摊。
  王道士见他根本就不想管,气乎乎地道:“你是他们的头领,他们是你的下属,他们怎么会不听你的,怎能没有办法管束?本道看你不想管教他们!”
  马连阔夫见王道士质问起他来,忽然变了一副流氓模样:“本司令倒有一个管束的好办法,不过,需要王道长全力帮助!”
  王道士见他有好办法,忙伸过头去问:“什么办法?”
  马连阔夫凑近王道士,色迷迷地说:“请王道长找几个漂亮女人来,让本司令和我的骑士们享受享受,这样他们就……”
  “罪过!罪过……”
  王道士气得嘴唇发青,拂袖离去。
  马连阔夫望着他的背影,扬头哈哈大笑:“老子这些日子也憋得慌,也想在什么地方去发泄发泄!”说着掏出手枪,朝一尊佛像“砰砰”就是两枪……
  过了几天,这个家伙果然找到一个发泄的机会。
  那天,王道士正叫来几个民工整理、修复被毁坏的佛像,听到大殿门前吵吵嚷嚷,继而,又传来“砰砰”的枪声。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赶紧朝大殿跑去。老远就发现大殿门前围着十来个游勇,一个家伙端着步枪正在射击怒目金刚的眼睛,因为几次都没有打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马连阔夫过去对那个游勇说:“你的枪法太差,太差了!难怪那些布尔什维克在你的枪口下总是倒不了!看我的吧!”他接过那个游勇手里的步枪,瞄准大佛额头上的红痣……
  见此情景,王道士忙上前阻拦:“长官,不能开枪,不能对佛开枪啊!损坏佛像,佛会降罪的,要遭大灾祸的呀!”
  马连阔夫说:“本司令不是向佛开枪,是打那颗红痣,让我的骑兵们见识见识本司令的枪法。”
  王道士连声央求:“千万不能开枪啊!少造点孽吧,恶行会有恶报的!”
  马连阔夫暴跳起来:“什么?你说什么?老家伙,你胆子太大了,敢阻挡本司令,不想活了吧?既然那颗红痣不让我打,那你就来当我的枪靶!” 他把枪口转向王道士。
  王道士一见那黑洞洞的枪口一下子就软了。他知道在中国当局收缴枪支弹药时,这些游勇们通过谈判,死缠硬磨留下了部分枪支,现在如果发生争端,这些亡命之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他害怕了,服软了,退避三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马连阔夫朝大佛“砰砰”就是两枪,那颗红痣粉碎了,碎片四处纷飞,如同飞溅的鲜血(据当时在场亲眼目睹的人说,枪响以后只见大佛额头上鲜血直流,仿佛一片灿烂的罂粟花,直到现在大佛额头上还有血迹)。
  就这样,这群沙俄散兵游勇在莫高窟住了5个多月,有的长达9个月之多,使莫高窟石窟遭受到一场大的浩劫!
  
  第九章迟到的美国“客人”
  
  奔向遥远的黑水城
  
  1923年初冬,第一场大雪覆盖了甘肃河西走廊。
  这天早晨,在“走廊”的戈壁大路上出现了几辆马车。这几辆马车迎着凛冽的寒风,向西不停地爬动。车上坐着六七个人,他们一个个都戴着大皮帽,穿着皮大衣。这就是哈佛尔大学福格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宾夕法尼亚博物馆的霍里斯·足额、杰恩和雇佣的翻译——北京大学学生王近仁等人组织成的美国福格考察团探险队。
  他们的目标是“走廊”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为首的那个红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白皮肤汉子就是华尔纳。他坐在马车上两眼搜寻着西部大地上的古城堡、烽火台、古墓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拿出地图对照描画。他感到中国西部到处都埋藏着珍贵的文物。
  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以考察为名进行文物盗窃活动。
  华尔纳的驼队来到黑城,没有攀着沙坡翻墙而入,而是从残破颓败的西城门进了城。他们大概想体验当年的波斯商人和兵马车队从城门里浩浩荡荡进入黑城的感受。然而,城内很寂静,如同天外世界,荒无人烟,破败不堪,但华尔纳仍激动得不能自已。因为也许他要从这里开始发迹,成为全世界响当当的大人物。
  然而,结局并不如他所预料的好——黑城失手了。
  此次,他决定把“宝”全部押在莫高窟!
  
  华尔纳目瞪口呆
  
  华尔纳乘坐着马车,西出嘉峪关向敦煌疾奔。
  也许是心理作用,一踏上敦煌的土地,华尔纳突然觉得敦煌的天空高远晴朗,到处弥漫着暖洋洋的春天的气息!他兴奋极了!大声叫喊着:
  “我们终于走出了严冬,春天就要来了!”
  他把帐篷搭在斯坦因和伯希和驻扎过的地方,迫不及待地钻进洞窟浏览、参观起来。他是个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对绘画艺术具有超乎寻常的敏感和鉴赏能力。所以,一进洞窟就被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震愣了!立在洞窟里,连连赞叹。他真想即刻就把这些壁画铲下来,或者用胶布剥离下来带回去!
  翻译王近仁见他如痴似醉,便提醒他道:“华尔纳先生,千佛洞好看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往前观看吧。”
  华尔纳自知失态,慌忙点头:“OK,OK……”就随着王翻译挨洞窟观看起来。每看到一幅精美壁画,他就驻足不前,在那儿细细观看,认真研究,嘴里喃喃赞叹着,他原以为斯坦因、伯希和、桔瑞超、奥登堡等掠夺过的地方,不会有多少“油水”,没想到真正有艺术价值的珍品还在!
  

[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