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6师生关系需和谐
  教师与学生每天面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落实的好坏。“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两者应该互相理解和支持,教师对学生应该始终充满爱心,多关心他们,学生只有信其师才能亲其道,并且会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教师和学生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生活困难,才愿意找老师谈心,把知心话告诉老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才能给学生提供帮助,这会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设立“建议箱”,以此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否则,学生和教师之间总是感觉有距离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心会远离教师,远离班级。尤其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应该宽容他们,他们也有优点,在班内笔者从不以考试成绩来识别学生的优劣,评价学生主要还是看他们的思想品格,只要他们对班级学校做出了贡献,哪怕是很小的贡献,就会表扬他们,使他们很有成就感。经过努力班内成绩差的学生明显减少,而学生会在体育、板报、唱歌等各方面积极表现自己。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提高。同时在班中大力倡导“平等”、“合作”、“互助”、“求是”、“创新”。
  
  7学校资源勿浪费
  学校的网络媒体资源、阅览室、体育室等应该充分利用好,现在有些学校的资源利用率只有在有些时候用的比较好,平时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有努力使其做到使用常态化,才能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教师也应该利用好远程教育网络,学习交流利用好这一资源。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学校教育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多让学生感受、接触、参与到其中,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参观活动,了解当今的高科技成果,多让他们亲自看一看,多想一想,亲自体会。现在有很多家长正在为学生假期该做些什么而烦恼,这时候,学校的各种资源完全可以派上大用场,学校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利用音乐室陶冶情操;利用校实验室做探索实践;并且也可以用网络搭建一个平台,让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问题共同拥有的困惑,对学生的学习和全方位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架设捕捉习作素材的桥梁
  黄 诚
  
  目前,在写作书籍堆积如山,各种媒体目不暇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脑子空空,无话可写,无事可叙。笔者根据多年作文实践,摸索出一套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1留意生活,捕捉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人与事,去发现人的闪光之处,挖掘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做生活的留心人,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捕捉素材的好习惯。如:在教第九册作文时,作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个星期后让学生交作文。告诉学生,看谁捕捉的材料最真实、感人,范围不定,但必须是亲眼所见。于是学生纷纷把视线投向学校、街道、工厂、车站。经过观察,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有内容可写,并且从许多捕捉到的素材中写出了感人的、生动有趣的文章。
  
  2留意电视,激发灵感,让学生有时间可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丰富,加之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有的喜欢看动画片,有的喜欢看武打片,有的喜欢看文艺、体育节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新闻的兴趣,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新闻,教师不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能放开思想包袱,无忧无虑地看电视。因为多看就能捕捉素材,储存信息,为作文内容服务。如:有的学生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有关报道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圆了上学梦这个新闻后,组织学生有目的坚持看一个星期电视新闻,通过看电视、坚持写日记交流体会,有的学生感触颇深,并萌发了献爱心活动的想法。于是,因势利导,发动学生把平时零花钱捐给本班“特困生”。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困难的学生受到资助,“特困生”把班上学生点滴的行动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由感而发,并联系实际写了很多篇感人日记。去年,由中国教育报组织“两免一补”:征文比赛,笔者所在班级有20人参加比赛,结果都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中有4个同学文章被中国教育报刊发,获奖人数及等次均居谷城县前列,并受到市县教育部门的通报表彰,其经验和做法在市级作文研讨会上交流。这种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看电视,让他们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时间可写,他们既玩的高兴,又为其捕捉素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留意天气,描写景物,让学生有兴趣可写
  综观小学阶段新课程作文的基本要求,都是围绕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和习惯设计一系列层次不同的作文要求的。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在教室里讲,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叫怎么写,学生照葫芦画瓢不走样,这样,束缚了学生思维,学生怕写作文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枯燥无味,对此,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美丽的大自然去欣赏景物、观察景物,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在感受大自然气息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如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教师带着学生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美的身影,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回校后,要求学生以《找春天》为题作文,有同学写道:“田野里,麦苗正一个劲儿地长,有的已经快抽穗了,小河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雪后的梨花,杨树和柳树都吐出了绿芽,高大的桐树挂满了一串串紫色的喇叭花,到处都闻到花的香味、甜味。由于让学生走出去观察和留意天气捕捉素材,因而学生在作文时不感到难写,变得得心应手了,写作文的兴趣渐渐变浓了。
  
  4留意书刊,储存信息,让学生有基础可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好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只限于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也是运用和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在此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组织学生看书,集体借阅,根据学生兴趣确定内容,阅读后让大学谈体会,能谈多少就谈多少,不作统一阅读要求,多则表扬,少则鼓励,形成例规。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兴趣渐浓;第二,持之以恒,组织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一周一篇,雷打不动,教师简阅,要求学生把文章中优美词语,精彩段落,名人名言等摘记下来,背一背,记一记,看谁背的多,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第三,注重培养学习剪贴习惯,要求学生把平时报纸上、杂志上等有用的东西剪贴一起,进行归类,配上新颖的图片或自己的简笔画,经常翻阅,常看常新,越看越想看。
  通过多方面全方位捕捉和收集积累素材,学生养成了留意出刊的习惯,有了一定的素材基础,写作文就不再难了。因此,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多记东西,多练笔,注重同学间多交流。营造良好的捕捉环境,这样学生有机会表达,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展示的平台。越写越高兴,越写越想写,越写越有兴趣,再也不为写作文犯难。同时收到较好的效果。近几年笔者撰写的3篇作文教学等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上发表。指导的20余篇学生习作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5篇学生佳作在省级作文专业杂志上发表。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