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
  陈 富
  
  2001年6月8日,新纪伊始,教育部就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我国的其他地区一样,西北地区也展开了全面、广泛、深刻而又持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如今,新课程在西北地区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究竟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哪些困难与问题,笔者对此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溯
  
  1.1西北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笔者所做的教师问卷调查表明:在新课程实施之初,制约西北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课程体系陈旧、落后的观念和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具体情况为:
  90.5%的教师认为课程体系陈旧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80.5%的教师认为“农村观念落后,认为读书不重要”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73.1%的教师认为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差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可以看出,在教师看来,旧有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农村的教育观念落后居于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二位,而经济条件已经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居于第三位。虽然教师的认识和判断未必一定符合农村地区的基本事实,但至少说明教师已经明显地意识到旧的课程对于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利影响和瓶颈作用。
  为尽快使地方教育事业从旧有的课程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好更快地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唯有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切入点就是课程改革。
  
  1.2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概况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新奇的尝试和洗礼。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水平。为此,必须先从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着手。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体工程。
  如今,通过新课程师资的培训工作,课程改革在我国广大地区已取得了教师较为一致的认可。课程改革在西北地区也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那么,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哪些影响,他们对课程改革了解吗?他们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又是什么?新课程在西北地区农村学校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1)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途径和方式。对于新课程改革及学科课程标准的了解,99%以上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培训了解。也有不到1%的教师是从校长、同事或者是自己看书看报了解的。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和之中师资培训的力度,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村地区教师了解信息渠道的单一和不畅通;
  2)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总的来看,有70%~80%的教师表示对新课程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20%~30%的教师表示对新课程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对于新课程一概不知或毫无了解的教师比例为零;
  3)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评价。就调查的对象与范围而言,有90%以上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表示认可与肯定,将近10%的教师对新课程并不十分赞同;
  4)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培训的看法。具体来看,10.6%的教师对新课程培训很满意,43.5%的教师对新课程培训比较满意,28.7%的教师对新课程培训一般满意,13.8%的教师对新课程培训不太满意,3.4%的教师对新课程很不满意;
  5)参加县(区)及其以上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的教师比例及其对教学工作的意义。统计结果显示,99%的教师参加过县(区)及其以上部门或单位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班或其他有关新课程的培训活动。36.5%的教师认为所参加的培训对之后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39.4%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日常教学工作比较有帮助,16.4%的教师表示培训的帮助作用一般,7.5%的教师认为培训前后没有太大变化,0.2%的教师对所参加的培训持完全否定态度;
  6)来自学校内部教研员的经常性支持。调查结果表明,就学校教研室的教研员对教师的经常性帮助和支持来看,19.1%的教师表示教研室的教研员经常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34.5%的教师表示教研室的教研员有时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30.2%的教师表示教研室的教研员偶尔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16.2%的教师表示教研室的教研员从来没有到过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看来,教研员与普通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教研员经常性的帮扶作用;
  7)来自外部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的经常性支持。就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对中小学教师提供的咨询和帮助频次而言,2.5%的教师表示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经常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9.8%的教师表示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有时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23.4%的教师表示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偶尔到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64.4%的教师表示大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从来没有到过学校和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或新课程。从以上的分析结果看,大学的教研人员或教师提供的帮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在课改中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2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水平。因此,新课程对现有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效应。
  然而,笔者通过多种有效渠道和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和之中进行了大量的师资培训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和具体的问题。
  新课程在西北地区实施以来,笔者听到较多的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但在实地调查中,笔者还格外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农村地区教师了解信息渠道的单一和不畅通,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不够。具体地讲,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的改革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还不够了解,或者说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2)部分教师还不太习惯或者适应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参加新课程改革就得写教学反思日记,部分教师对写教学反思日记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还不了解,认为写教学反思日记也没多大用处,并且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书写教学反思日记;
  3)不少教师反映,他们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日常教学中,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答疑。如果多次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帮助,不但不能使教师们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困惑中快速成长起来,还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感”,从而严重挫伤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4)教师反映,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为教师们所熟悉和认可,但由于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一些课程的开设上,还不能充分满足各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也就是说,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