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的三个组成部分一开始都独立成篇,在不同的时期发表。最后一部分《两个梦》于一八三〇年五月在《时尚》杂志上刊载;第二部分《吕吉耶里兄弟的自白》于一八三六年十二月至一八三七年一月以《吕吉耶里兄弟的秘密》为题在《巴黎杂志》上刊载;最后问世的第一部分《加尔文派殉道者》,以《勒加缪》为题,于一八四一年四月在《世纪报》上发表。三个部分合为一篇,于一八四二年由苏弗兰书屋出版,一八四四年由克朗多夫斯基书屋发行。一八四六年十月,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五至十六卷,属“哲理研究”。小说的三个部分显然有不同的主旨,但又有其内在联系。 第一部是历史小说:通过一个皮货商儿子勒加缪的危险经历,揭示了法国三十年宗教战争的真实背景和根本原因,反映了自卡特琳娜·德·梅迪契摄政以来,法国王室为巩固自身权力所采取的一系列苦心孤诣的谋略。十八世纪的许多思想家把宗教战争看成理性的迷失,巴尔扎克却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指出这是大封建主之间争夺王冠的斗争,殉道者的英勇固然可歌可泣,究其实不过是弄权者们手中的工具而已。 小说的第二部描写与大领主之间的权力之争交织在一起的梅迪契王太后和国王查理九世之间的权力之争,但主要篇幅用于心理分析和形而上学的探讨。吕吉耶里兄弟代表了人类另一种对权力的欲望——即对大自然行使权力的欲望。作者在吕吉耶里兄弟的言谈中融入了当时科学界和思想界的一些新发现、新探讨,同时也大大扩展、延伸了人类把握自然奥秘的力量。对传统的宗教观念而言,吕吉耶里兄弟属于离经叛道的异端,对现代唯物主义学说而言,吕吉耶里们的探讨已经堕入神秘主义的深渊,但在几个世纪以前,对物质与精神问题的大胆思考,以及对人与上帝、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大胆探索,无疑曾活跃了在中世纪神学统治下变得僵化的头脑,使人类科学事业获得空前未有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部篇幅最短、内容也最怪诞。小说家以象征手法,虚构了罗伯斯比尔和马拉在一七九六年做的两个梦。罗伯斯比尔在梦中遇见卡特琳娜·德·梅迪契,并谴责她一手制造了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卡特琳娜则为自己辩解,声称那场大屠杀并非罪行,而是不幸布署不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问题不在于信奉天主教还是加尔文教,而是两者必须择其一。因为,为了使政权稳定兴旺,“国家必须只有一个上帝,一个信仰,一个主人。”……这时罗伯斯比尔感到卡特琳娜的形象无比高大,同时发观自己身上已部分地接纳了这个意大利女子演绎的残酷学说。未来的法国大革命中另一领袖人物马拉,则梦见自己作为外科大夫给一个病人(病人显然象征法兰西)施手术时,在那条病腿中发观了千千万万蠕动着的小生物——人民,他本意要杀死这些小生物以挽救病人的大腿,病人却不理解他的治疗,反抗了一下,手术刀便插入了胸膛。这两个梦的寓意,说明作者意欲将法国大革命与十六世纪宗教战争时期的法国作类比,将九三年的革命恐怖与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作类比。任何一种权力的建立与巩固都需要恐怖手段,统治者如此,反叛者也一样。无辜而狂热的人民为信仰献身时,却不曾想到自己在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们手中,是一张多么可怜而又举足轻重的牌。 |
章节目录 |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