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个税自行申报遭遇尴尬

作者:谐 敬 盈 欣

字体: 【



辆、灰色收入等边缘所得。据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领导阶层。一些官员“工资基本不动。吃喝基本靠送”。平时的隐性收入远远超过公开的法定收入,还有个别以权谋私,公权私用,甚至是权力入股、权力寻租的实权官员,工资表不过是一个零头而已。有媒体报道,有一个县级贪官,一年工资也就两万多,可腐败一败露,仅卖官一项就达上百万。2006年,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调查一桩涉案金额高达2800万元的贪污受贿案——张伟民贪污受贿案。原担任上海市嘉定烟草专卖分局长等职务的犯罪嫌疑人张伟民。曾在香港开设账户并向美国转移资金,涉案金额达344万元。而在每年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过程中,张均未如实履行申报义务。故意隐瞒其在香港的存款事实。张伟民这个贪官日前已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约有4000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带走了大约500多亿美元的资金。我们无法详细得知这些资金究竟都是怎样被带走的,但可以肯定大部分款子是灰色收入。
  
  良心账运动缺席者
  
  为了少交税、不交税。在一些高收入行业还出现了一些掩税务人员耳目的变通手段:北京市统计局在去年的一次统计执法专项检查中发现。有18家医院和24所大学瞒报收入共计7.5亿元。这42家单位使北京市职工人均工资水平降低了159元。医院和大学不约而同地少报劳动报酬,这暴露出他们对暴利的掩盖意图——这其实也是所有垄断性行业的通病。2005年。四川经济普查执法检查共查处了50起统计违法案件。其中涉及到国税局、国土资源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其中,成都市某区国税局填报的经济普查报表中,在公用支出项下的福利费、差旅费、购置费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均未填报,经查实,分别为5.27万元、13.19万元、89.36万元和27.96万元。
  被公众普遍认为“很滋润”或先富起来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约而同地缺席了这场良心账运动。税务部门的一名官员说,此次申报制度设计本身就略显仓促。而且整个过程也以实验为主。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难以严刑峻法,以至于富人们在报税问题上选择集体沉默。
  税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行全额全员申报。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资金,都来源于公民的纳税。从契约的角度来看。谁也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如果富人逃避责任。相关缺口很容易转嫁到公众身上,导致公众的税负加重。另一方面,富人如果通过各种方式偷税、逃税和欠税。其所履行的义务与他们所享受的权利就会出现严重的不对等。富人等于是用很少的责任去享受更多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其实质是与民争利。富人在税收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很容易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招致批评乃至引起公愤。富人明目张胆地欠税。也考验着税务机关的征缴能力和我国法律的威严。我国《税收征管法》赋予了税务机关充分的追缴权利和完善的追缴手段,并明确规定欠税是一种税务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接受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对富人欠税。有关部门应该让欠税者付出代价——这是平息众怒的最好方式。
  
  个税申报为什么遭遇冷漠
  
  纳税申报。在多数中国人眼里。绝对是一件新鲜事。它在经济社会中、生活中激起的波澜非同小可,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对个税宣传不到位
  
  自行申报结束后,有专家学者发表意见说,出现“慢热”现象。既在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是头一次,许多纳税人尚未养成纳税申报的习惯。也没有这个意识。尽管个税在近12年间已经成为中国所有税种里面征收额增长最快的税种,税改的步伐也从未停歇过,但在培养积极纳税氛围方面还没有下过大工夫,公众普遍对税法缺乏一种认同感。
  首次自行申报效果不理想,有人说,这是有关部门准备不足和公民纳税意识不强。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不久前,《中国青年报》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愿意主动申报个税的人仅占被调查者的31.1%。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隆亨指出,对个税宣传的不到位。也是导致申报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他说,在2005年。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与中国税务学会就将对个税法的修改意见提交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当时。专家们有两点建议,一是个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一是收入超过12万元的要自行申报。但在2005年全国轰轰烈烈地宣传个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的个税法修改时。个税自行申报这一重要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税务部门对个人申报也没有认真研究和准备。直到新个税法通过,2006年年底才开始宣传个税自行申报,面对2007年3月底就要完成个税申报工作的政策。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从这个问题我们也认识到,法律和规定的建立是相对容易的。但落到实处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政策和法律的落实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其实,申报方式改变之初,就面临着诸多环节的缺憾和争议。首先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如申报表设计时过于专业。在普及程度方面欠考虑。有人在北京的一个申报现场看到,一位市民手拿着纳税报表一脸无奈,研究了好半天不知道应该怎么填。纳税申报表上一系列专业术语,对非财经专业人士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季铸说,“今年的自行申报表看起来像智力测验。”来申报的人并不都是审计师、会计师这些专业人士。报表连经济学教授都填不上来,更别提普通的高收入个人了。“税务局通过信息化联网能掌握的收入信息,不应该再麻烦纳税人。”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认为,自行申报表应该再简化些。税务机关应该让不懂税的高收入纳税人能像看红绿灯过马路一样,比较容易地完成自行申报表的填写。
  
  税务部门服务不到位
  
  除了上述的技术问题,随着个税申报工作的全面铺开,深层次的问题也随即暴露出来——制度缺陷。税务部门服务不到位、部分政府官员游离于申报行列之外、税收支出不透明,这些都折射出制度上的缺陷。
  有些专家认为,税务部门服务不到位是个税申报主体不积极的原因之一。处于富裕阶层的人们,由于商业往来等多种原因,可供自由支配时间不多。个税申报规定施行后,各级税务部门仍然将思维停留在过去的等人上门、排队办公的老套路上,并没有建立相应制度,积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就让纳税人感到了税务部门的官僚作风。个税申报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个税申报制度配套措施没跟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庞凤喜说,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最主要的制约在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从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来看。信息的收集整理是相当困难的,客观上很难掌握每个纳税人的情况;另一方面对纳税人来说。

[1] [2] [3]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