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2007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
作者:佚名
以国际化视野看我国航海职业教育改革 薛丛华/江苏(10.12)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 任长印/江苏(10.14)
职业教育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李金霞赵鹏程/四川(11.8)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的研究何同林冯丹/重庆(11.10)
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吴益峰/江苏(11.12)
中职学校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刘明/广东(11.14)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关系的比较研究游文明/江苏(11.17)
职业教育概念的模糊性呼唤技术教育向其森/湖北(11.20)
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林立忠/福建(12.8)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大学生生涯教育裴利华谭志平/湖南(12.11)
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内容与发展策略方小铁/广东(12.13)
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看我国高职教育市场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蒋大平/北京(12.15)
高职专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余金通/福建(1.30)
尖宽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杨延广曹素丽/河北(1.32)
浅析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孙明明陈晓英/辽宁(1.33)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魏启晋/北京(1.35)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段世年刘涛/江西(1.37)
高职特困生“心理贫困”问题与成才保障体系构建 冯静徐继燕等/重庆(1.38)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困境及目标体系构建曾金强/广西(1.40)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分析 王翠荣/河南(1.42)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 张晓春王长顺/北京(1.44)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分析易峥英段明/广东(1.45)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万方秋唐左/广东(1.47)
职业技术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图钉”模式 孙大俊骆富昌/江苏(1.49)
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黄世秀/湖北(1.50)
谈高职教育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朱铁汉周炳全/广东(1.52)
论高职专业实体化王林/湖南(1.53)
谈我国高职英语学习成效评价现状 张琴/江苏(1.55)
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韩陵宜/安徽(1.56)
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改革倪曼/湖北(2.31)
高职学生流失的状况、原因及对策 张国志/江苏(2.33)
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及职责 王林波/河南(2.35)
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存在的四大误区彭秀疆/江苏(2.37)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思考程珊珊/浙江(2.38)
关于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思考朱天高/江苏(2.39)
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高职课程设置张翠英/湖南(2.41)
关于医疗器械专业高职教育的思考余皓苏全等/广东(2.42)
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李莹/陕西(2.43)
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 秦国明陈民生等/山东(2.45)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藩篱透析张燕燕谢良才/天津(2.46)
实施危机干预机制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肖耀南/湖南(3.18)
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全面转型与快速发展 雷久相/湖南 (3.20)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傅龙华/湖南(3.21)
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之关系王晓东许宪国/江苏(3.23)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伍育琦陈国生等/湖南(3.24)
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报的发展程雪梅/山东(3.2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陈锁庆费兴美/江苏(3.27)
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赵幽兰/陕西(3.29)
借鉴诊所式法律教育 加强高职法律教育的实践环节赵霞/辽宁(3.30)
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探讨 乔建卫/青海(3.31)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王先育/广东(3.33)
我国高职学制改革之探索南楠/山东(3.34)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文晓璋邱萍/四川(3.35)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裴凤琴/河南(3.37)
高职网络专业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素质教育张群哲/湖南(3.39)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改革梁长垠晏凯/广东(3.40)
从素质教育角度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定位 饶英余卫平等/广东(3.42)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 乔晓琳/广东(3.44)
高职院校:营销理念与院校定位 其日格夫/山东(4.20)
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朱发仁傅新民/湖南(4.22)
对高职教育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刘涛/江西(4.24)
借鉴ISO9000管理理念 提升高职专业建设水平 周哲民/湖南(4.25)
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姚本先何元庆/安徽(4.27)
高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探讨 袁爱娥/广东(4.29)
高职教育的两难选择与对策 吴彦/河北(4.30)
高职教育:面向企业还是面向学生朱世国宫拼物/浙江(4.32)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模式马战宝/河南(4.33)
校企合作 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蒋志强/江苏(4.35)
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实现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最优化 李芹/广东(4.37)
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 雷久相/湖南(4.38)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梁志华/广东(4.40)
创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康国初/黑龙江(4.42)
财经类高职院校设置审计实务专业的可行性研究魏贤运/江苏(4.43)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