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2007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

作者:佚名




  中职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杨加祥/四川(9.49)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康勇/河南(9.50)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究 刘晓才沈培明/浙江(9.52)
  从科学发展观看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平台霍绍先郭靖/云南(9.53)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切入点”王亚达张敏旻等/浙江(9.55)
  “新”“活”“严”字上下工夫 走活中职发展路韦焕能/广西(9.56)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建设的思考章幼琴/浙江(10.35)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丁国文/浙江(10.36)
  分析中职教育现状 探索发展创新之路 陈水生/广东(10.38)
  关于中职学校开展数学建模的思考 朱卫东/浙江(10.40)
  创新观念是提高技校生英语文化素质之本 陈龙/广东(10.41)
  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 易志军/广西(10.42)
  谈职业中学专业实习课程的教学评价 苏兴隆/江苏(10.44)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改善措施朱孝平/浙江(11.47)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开发探究梅江建/广东(11.48)
  在中职机电类专业中开展半工半读的若干形式李占平王奎英/河南(11.50)
  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罗赣丰吴淼生/江西(11.5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传统技艺传承问题的探讨马金强/天津张琳/河北(11.53)
  浅谈职校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刘长凤/江苏(12.44)
  工学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徐宗敏/江苏(12.45)
  谈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楼滨/广东(12.47)
  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 刘海峰梁舸江/青海(12.49)
  中职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教学的误区及纠正孙景民/江苏(12.50)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刘笑欢/广东(12.51)
  职教管理
  公共管理:高职治理结构的变革取向 杨国军/河北(1.66)
  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唐立敏楼利琴等/浙江(1.67)
  谈职业学校如何实行弹性学制文晓刚/广东(1.69)
  创新创造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霍洪泉/安徽(1.70)
  机电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万荣/浙江(1.71)
  中等职业学校订单招生模式的优势、问题与对策张艳萍/河北(1.73)
  试析高职院校注册制招生与培养 王银霞/浙江(1.75)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李新生/湖南(1.77)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定位周衍安/江苏(2.57)
  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余燕/湖北(2.59)
  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徐金寿/浙江(2.60)
  谈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 赵秋杜学元/四川(3.50)
  论运用情感管理激发学校活力汤汉林/福建(3.52)
  实施柔性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 李鲁平/山东(3.54)
  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思考刘新春/湖北(3.55)
  “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丁佩芬/浙江(3.56)
  围绕市场办教育 抓好培训促就业 熊正柱郑清国等/湖北(4.6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模式研究吴炜/江西(4.61)
  实施学生助理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孙尧盈郑乾生等/浙江(4.63)
  职业学校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邓玉科宋春光等/山东(4.64)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非量化管理林辉吉王军/湖北(5.52)
  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何同林冯丹/重庆(5.53)
  “对口单招”复习备考的几点体会梁衍林/江苏(5.54)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讨夏学文/湖北(5.55)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陈利荣王东升等/浙江(5.57)
  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的思考柯万利/浙江(6.48)
  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探讨倪江忠王力夫/广东(6.49)
  关于面向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价体系何彦/江苏(6.51)
  从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看“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多赢效应杜玉华/江苏(6.53)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职业教育的尝试庄礼训/广西(6.54)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缺失及其构建 房正宏/安徽(7.40)
  师生冲突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梁桂/广西(7.41)
  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许素兰/天津(7.43)
  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题 陈静静/上海(7.44)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余水兰肖化移/湖南(7.46)
  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张荣华项东升/江苏(7.48)
  构建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指标体系 汪卫徐宁宁/江苏(7.49)
  高职学院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运宏/湖南(7.50)
  谈大规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实践 王颖/陕西(7.52)
  高职两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李殿亚/江西(7.53)
  试论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吴建强/江苏(7.54)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任湘易自力等/湖南(8.47)
  浅议教学检查中的“说课”张厚艳/贵州(8.48)
  谈高职院校的柔性管理韩琦/山东(8.50)
  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孙林孙红梅/山东(8.5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研究王贤君/浙江(8.52)
  职教师资“无校籍管理”制度初探朱剑萍/上海(8.53)
  高职院校管理部门效能建设初探许志跃/福建(9.64)
  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体系分析与整合任一波/浙江(9.65)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思考徐桂洪/山东(9.67)
  订单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简析骆小彬/广东(9.69)
  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李爱卿/广东(9.71)
  论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品牌发展战略侯小兵张继华/四川(10.54)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刘学文/河南(10.56)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