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蒋介石御林军起义内幕

作者:官 祥 谢 鲁 宁 华




  “眼下,我们千万不可只图快意一逞。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何谈弃旧图新?何来反戈一击?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也不过是一句空话。”段伯宇对刚才的争论作了总结,接着说,“二位稍安毋躁,静候佳音。蒋介石逃不出人民的巨掌!”
  
  第二章 战局突变蒋介石急召御林军
  
  正当陆军大学三杰密商活捉蒋介石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到商邱,北抵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了一次世界各国内战史上罕见的巨大战役——“淮海战役”。
  论兵力、装备,特别是重武器,蒋军占有优势,但国民党内部派系相互倾轧,管理混乱,作风腐败,面对战斗意志旺盛,战术机动灵活的人民解放军,就难逃厄运。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负伤后自戕。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在台儿庄、枣庄起义。蒋军被歼十七万八千多人。
  战局突变,蒋介石在总统官邸将一只玻璃杯摔得粉碎,吼道:
  “都是些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东西!东北的郑洞国、曾泽生叛变投共,徐蚌战场上何基沣、张克侠步其后尘。叛逃之风就像瘟疫一样在各个战场蔓延。我真不明白,我蒋某人什么地方亏待了他们?你们说!”
  蒋氏兄弟看着蒋介石铁青的脸色,心里直发毛。
  室内空气异常沉闷。好半天,宋美龄说:
  “倘若徐蚌战场失利,徐州陷落,南京就没有任何屏障可挡了。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呀?”
  “我是没有什么退路可言的。如果局势真如你刚才所说,我将以长江天险为依托,以宁、沪、杭三角地带为阵地,决一死战……”蒋介石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敲门声打断了。
  “进来!”蒋介石应声说。
  秘书推门进来,走到蒋介石面前说:“国防部长何应钦、政工局长邓文仪候见多时!”
  “唔,叫他们进来!你把那儿弄弄干净。”蒋介石指了指玻璃碎片。
  秘书收拾好碎玻璃出去了。
  “我前天派邓文仪到徐蚌前线去,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回来了。”蒋介石说。
  “我不想见他们。”宋美龄扭身进了内室。
  何应钦、邓文仪进来了。蒋介石招呼二人坐下。
  “坐、坐,文仪,这么快就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奉总裁谕,我去蚌埠找到了李延年将军,要他赶紧向双堆集靠拢,救援黄维。可是……”邓文仪欲言又止。
  “可是什么?”蒋介石追问。
  “可是李、黄二部,被共军隔开了四十华里,怎么也……”邓文仪显得十分不安。
  “怎么也靠不拢,是吧?几十万人,四十华里都打不通?”蒋介石有点火了。
  “我也是这样问他,可李将军说……”邓文仪分明有难言之隐。
  “他说什么?”蒋介石问。
  “他说……”邓文仪更加低声下气了。
  “李吉甫他说什么?”蒋介石厉声问道。
  “他说:‘我是奉总统之命行军,奉总统之命驻防,奉总统之命攻击,奉总统之命撤退。所以打成了这个样子……”邓文仪这时连看都不敢看蒋介石一眼了。
  “胡说八道!要真听我的,仗就不会打成这个样子!黄维就是自作聪明,我命令他抢先夺取固镇,可他就是不听,去了双堆集。李吉甫与黄维有旧怨,现在我看他是存心见死不救!”蒋介石真的火了。
  “总裁。现在能够救黄维的,只有李延年。如果黄维完了,杜聿明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织成的天罗地网。倘若徐州落入共匪手中,南京可就首当其冲了。”
  “不要讲了!”何应钦从蒋介石那深陷的眼窝中仿佛看到了一股冰冷的凶光,连忙小声制止了邓文仪。但蒋介石很快恢复了常态,故作轻松地咧了咧嘴,说:“好,我再给李吉甫写封信,陈述利害,让他捐弃前嫌,救援黄维。”
  何应钦、邓文仪毕恭毕敬地说:“总裁明鉴,狂澜可挽。”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秘书来到了蒋介石身边,递过一张电报,蒋介石只看了一眼,差点没晕过去。
  何应钦拣起摔在地上的电报纸,见上面赫然写着:《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正文第二句就写着:“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灭……”
  “关于‘紫青黄计划’,不知总裁有何训谕。”国防部长何应钦请示大演习一事。
  “准备得怎么样了?”蒋介石问。
  “早就布置下去了。因总裁飞赴沈阳,所以至今尚未付诸实施。”何应钦回答。
  “准备好了就演习嘛,我是一定要去的!”蒋介石说。
  “是!”何应钦回答,“不过……”
  “又出什么问题了吗?”蒋介石问。
  “不过,从目前时局看来,这次演习是否可以考虑取消!”何应钦说道。
  “唔?”没等何应钦回答,蒋介石转向了邓文仪。
  于是,邓文仪把最近部队中广大官兵军心浮动,士气低落的情况简略地向蒋介石作了报告。特别提到了伞兵。
  伞兵总队直接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他们个个身材魁梧,神采焕发,装备先进,军纪严明,有“国军之花”的美誉。每逢蒋介石外出视察,便由伞兵部队担任外围警戒保卫工作,这支部队便成了蒋介石的御林军。
  “怎么,伞兵的情绪也不高吗?”蒋介石问。
  何应钦说:“上个月,伞兵司令部为参加这次演习制定了新的作战和训练计划,下达所属各部,要求进行全面的战斗训练。虽然伞兵司令张绪滋少将亲自督阵,但仍然收效甚微。”
  蒋介石半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好一会儿,才慢慢地睁开眼睛说:“抗战胜利之时,我国军拥有四百多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而共军仅百余万人,且装备低劣。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小米加步枪’。时至今日,情况好像翻了个个儿,共军越打越多,国军越打越少。而且共军的装备越打越好。不必掩饰,是我们送的。
  “为什么人家能够日渐强大?关键在于他们善于‘洗脑筋’。无论什么人,只要经过他们的灌输,就必然‘赤化’。而我们的政训工作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人家那个样子呢?
  “据我所知,当前共军正在从各方面向我进攻,几乎到处都有他们的阵地。特别是军事阵地之外的思想阵地,活动十分猖獗。不少官兵,甚至高级将校,叛逃投敌者大有人在。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控制不严,训导无术。国防部政工局要好好地管一管这个事呀!”
  邓文仪唯唯诺诺地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加强各部队政训机关及政治指导人员工作的想法。”
  “特别要注意对特殊兵种的控制。尤其是伞兵,一定不能出问题。对了,我正准备见见伞兵部队三个团的团长。他们来了吗?”蒋介石说。
  何应钦、邓文仪说:“来了,正在总统府接见厅等着哩!”
  “……你们先去,二十分钟后我就来。”蒋介石说完,抬起手臂无力地挥动了两下,示意何应钦和邓文仪可以走了。
  待何应钦、邓文仪走后,蒋介石顿感疲倦,他发现服用了多年的烈性安眠药已经不灵了。他开始酗酒。这时,由于大决战惨败的战局,他竟一口吞下了一杯威士忌。
  蒋介石仍不甘失败,他还要作最后的挣扎。他安排宋美龄再次访问华盛顿,希望她仍能像在罗斯福时期那样受到欢迎,并得到美国的紧急军事和财政援助,救党国于千钧一发之危。
  他召来蒋经国、蒋纬国,对他们说道:“经国,徐蚌战场形势严重,前途未可乐观。万一徐州失陷,南京亦不可保。国民政府迁往广州,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我父子最终立足之处,恐非台湾莫属。因此,经营台湾,未雨绸缪,事在必行。我有意让辞修(陈诚的号)主台,出任台湾省主席,你就当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是!”蒋经国毕恭毕敬地应了一声。
  蒋介石见儿子们没有异议,就接着对蒋经国说:“辞修已在台多时了。我看你近期最好也去台湾张罗张罗!莫小看台湾这块弹丸之地,它是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反共复国,将自兹始。”
  蒋经国嘴上答“是”,心里却想,整个东亚大陆都没有了,这一艘“航空母舰”又能有多大个盼头呢?不去则已,去则必无回还之机。
  安排好了老大,蒋介石回过头来对老二蒋纬国说:“纬国,长期以来,你都是干装甲快速部队的。今后,我们的地盘小了,兵员少了,快速部队必然成为我国军之骨干中坚。你可千万不能消沉懈怠啊!”
  “是!”蒋纬国一边回答,一边又心生疑惑——自已近来因感到前景无望而沉湎酒色之事,老头子是怎么知道的?没等他想清楚,蒋介石又说了起来:
  “装甲部队有你掌握,我十分放心。空降部队却把持在湖北佬和湖南佬的手里,我不放心。我准备把蓝宇崇派去,你意下如何?”蒋介石这一问,竟然使蒋纬国感到有点无所措手足了。因为蒋介石无论做什么事情,向来都是独断专行的,从来没有听他问过谁“意下如何”。今天突然这样一问,倒把他弄得张口结舌了。再说,蒋纬国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叫蓝宇崇的人是谁。
  蒋经国知道这个人。据宋美龄说,他是老头子的外甥。但蒋经国查遍了蒋氏族谱,似乎也没有发现蒋介石、宋美龄包括毛氏夫人(蒋介石的原配)的内亲中有一门蓝姓亲戚。如今这位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弟”要被派到伞兵中去,一定又是宋美龄的主意。
  蒋介石见蒋纬国没有回答,就接着说:“国防部政工局也要派人到伞兵去加强思想控制工作。目前,对特种部队采取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是必要的。”
  这时,秘书进来了。他轻声对蒋介石说:“接见伞兵将校的时间已经到了。”
  “好,我这就去。”说完,蒋介石起身朝接见厅走去。
  接见厅里,伞兵司令张绪滋少将、副司令徐炎武少将、参谋长戴杰夫少将、一团长张信卿上校、二团长赵位靖上校、三团长刘农畯上校等人已久候多时。好容易看见蒋介石跨进接见厅大门,张绪滋少将一干人等,马上全体起立,收腹挺胸站得笔直。蒋介石点了点头,似笑非笑地示意大家坐下。
  跟在蒋介石身后一起来到接见厅的国防部政工局局长邓文仪及其属下一帮人,也分别落坐。
  大家坐定之后,蒋介石开始讲话:“我伞兵自创建以来,屡建奇功。国人众口称誉为‘国军之花’,中正则钦仰诸位对党国之忠诚。回想二十年前,国民革命军挥戈北伐。本总司令率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之一、二、三团,攻必克,战必胜,从广州一直打到上海。中正昔有黄埔一、二、三团,今有伞兵一、二、三团。莫道眼下时局危艰,将来复兴国家,你们这三个团就是当年黄埔的三个团。在座诸公,乃中正之希望,党国之中坚。为发扬伞兵之传统,增强伞兵之实力,现委任:蓝宇崇上校为伞兵司令部副参谋长。”
  蒋介石话音甫落,一个不为伞兵将校所知,面皮白净,身材瘦高,佩带上校军衔的青年军官站了起来,用近乎于舞台动作的优雅姿势向伞兵将校们点头致意。这个人就是蓝宇崇。
  “蓝宇崇毕业于中央军校,成绩优异,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他到伞兵之后,当先在第三团见习。”蒋介石接着介绍。
  刘农畯听蒋介石这么一说,心中不由得格登了一下。只见蓝宇崇开口说:“还望三团刘团座多多指教。”
  自己被点了名,刘农畯当然也只好站了起来。但他只是颔首示意,并没有说话。蒋介石要二人坐下,又说:“此外,国防部政工局亦派员进入伞兵。”
  以张绪滋少将为首的伞兵官佐,听见蒋介石这么一说,不由得面面相觑。只有邓文仪正襟危坐,不动声色。
  “望诸位今后能精诚团结,携手合作,知耻明志,庄敬自强!”蒋介石说完喝了口水,说起了另一件事,“原定的青黄紫计划,现在取消。为便于伞兵之休整,我决定近期将你们移防上海……”
  听罢,被召见的完全明白了老头子已作好了放弃南京的打算。名为移防上海,实则撤退逃遁。而上海也肯定不是最后归宿之所在。最后归宿何处?不容他们细想,蒋介石又说了起来:
  “俟大局甫定,伞兵三团将作为总统卫队,直属中央。”
  刘农畯听到这里,心中又格登了一下,不由得看了蓝宇崇一眼。正好蓝宇崇也在看他。四目相对,蓝宇崇迅速把目光移开。对方抑制不住的踌躇满志的神色使刘农畯止不住想:这是个什么人,值得蒋介石亲口委任?他既是伞兵司令部副参谋长,为何又叫他来三团“见习”?还说要三团当总统卫队直属中央……蒋介石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难道他们发现了什么破绽……想到这里,刘农畯不由得把目光转向蒋介石,心中不禁一阵惋惜:“演习不举行了,这回真是便宜了你!”
  正当刘农畯凝神遐想时,邓文仪说:“委任苏震东为三团政训处主任。”“苏震东?”刘农畯来不及震惊,席间已站起一个五短身材的人——松弛的脸上,一对小眼睛闪着狡黠的光芒……
  刘农畯想:钉子,这都是蒋介石安在三团的钉子!蓝宇崇、苏震东,还有目前团里那些身份特殊的人。情况越来越复杂。……要尽快告诉老段。
  
  第三章 御林军的谍海之战
  
  刘农畯回到岔路口伞兵营房的时候,营区早已吹过了熄灯号。他照例先看看副团长姜键住处有什么动静,然后就到三团各营、连住所去巡视一遍。走到三营驻区时,他忽然看见树丛中有几个人影在晃动。
  “谁?谁在那儿?”刘农畯低声喝道。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从树丛里走出了三个人。在昏黄的月色中,刘农畯看出了一个是三团的中校团附李贵田,一个是三营九连的排长孟虎,还有一个佩带着少校军衔的军官。看来,他们刚在一起谈过话。
  

[1]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