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蒋介石御林军起义内幕

作者:官 祥 谢 鲁 宁 华




  蒋介石浓重的浙江奉化口音发问:“你姓名?”
  “学生段伯宇。”段伯宇回答。这时桌上早已放好一张段伯宇的履历表。
  “你是河北蠡县人,姓段?”蒋介石眼睛注意看那张履历表。“你令尊在保定……噢!我想起来了。他(指段伯宇父亲)是北洋速成班学生,和我是一个班的同学。”蒋介石曾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他又说,“你父亲是学什么科?”“是步兵科。”段伯宇回答。“好好!”蒋介石自言自语地,似乎想起了过去,频频点头。
  俞济时听蒋介石连声称好,便引段伯宇退出。俞济时对段伯宇说:“段学友(陆大都这样称呼),祝贺你!校长批准了,调侍从室工作。”
  段伯宇对这突如其来的接见和批准备感惊喜,他满面春风,走回队列。全场同学知道他一定被重用升迁了。
  段伯宇能进入蒋介石的侍从室工作,是有其历史因缘的。段伯宇的胞弟段仲宇也曾在蒋介石侍从室当参谋,二战结束后被调入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俞济时请他推荐一位适合侍从室工作的参谋人员补缺。段仲宇说:“我哥哥段伯宇适合这一工作,他是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生,是少将军衔,即将毕业,又是一位老大学生,外语、汉语文字工作能力和组织才干都好。”俞济时及时审查了段伯宇的经历和家庭等情况,发现他父亲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是蒋介石的同学;同时又是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生,和李济深及军令部长徐永昌也是同学。有这一层重要关系,所以申报给蒋介石。
  段伯宇1946年6月随侍从室从重庆到了南京。蒋经国的知己、陆军大学同窗挚友贾亦斌少将也随蒋经国的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来到南京。蒋经国当时是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贾亦斌是副局长兼预干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同学刘农畯上校也从陆大毕业后调入伞兵司令部参谋处任主任。后来段伯宇、贾亦斌、刘农畯商议,为了掌握兵权,有利于进行地下活动,积蓄力量,让刘调到伞兵三团任团长。国民党伞兵是国民党军队之精粹,号称“国军之花”,是1944年从国民党远征军、青年军和中央军校精选组编成的,并由美军顾问团训练的一支现代化部队。
  段伯宇在蒋介石侍从室(后改为总统府军务局)任少将高参时,在南京遇到在陆大时已对我党政策有好感的几位同学,他们已大都是担任国民党重要职务,握有兵权的人物。段伯宇利用职务的有利条件,也对他们进一步开展了工作。
  1948年下半年,国共两党展开了战略决战。局势发生了对我党我军更为有利的变化。段伯宇抓紧了时机,进一步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进行策反工作。终于在蒋军心脏组织了一条秘密战线。
  刘农畯的伞兵团于1948年秋后从南京调到上海执行任务,贾亦斌的家也搬到上海。段伯宇的胞弟段仲宇任上海淞沪港口少将副司令,家也在上海;这一切力量的组合,便利了整个工作。
  当策反工作进入关键时刻,1948年底段伯宇又通过他表弟温尚煜(地下党员)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关系与上海地下党的张执一、李政文和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晓取得了联系。
  
  第十章 贾亦斌与蒋经国从好友走向决裂
  
  贾亦斌与蒋经国相识是偶然的,没有什么戏剧色彩。
  贾亦斌在陆大学习时,就和几位进步同学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表示不满,日本投降了,他当然不愿再去打仗。他说:“抗战我干,打内战我不干。八年抗战打苦了,不能再打了,要建设国家。”
  正在此时青年军要复员,蒋介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下面具体办事机构成立了一个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处长由陈诚兼,副处长蒋经国(实际工作由他负责),还有两位副处长,一个是邓文仪,一个是彭位仁。彭位仁是贾亦斌的好友,他见到贾亦斌说:“青年军复员管理处现在有些事,请你过来帮3个月忙吧!”因为老关系,又是蒋经国负责抓的,贺亦斌不好推辞,便答应了。
  青年军是抗战末期国民党政府军政部为了补充中国驻印军的特种兵。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具体负责组织动员安置青年军复员工作,贾亦斌到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任第一组组长,这样,就在蒋经国领导下开始了工作。
  一次,在重庆春森路开会,研究青年军就学就业问题。会开完后,贾亦斌正欲起身离去,蒋经国和颜悦色地对贾亦斌说:“贾亦斌,我们留下谈谈好吗?”贾亦斌欣然点头。这次两人谈得甚是投机。蒋经国从交谈中发现贾亦斌是个人才,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气质和干练的作风;贾亦斌对蒋经国在赣南的政绩及留学苏联的坎坷经历颇为钦佩。两人一见如故,从相识到成了挚友。
  贾亦斌到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工作后,与蒋经国逐步熟识。当时贾亦斌与谭吟瑞小姐(戊戌 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孙女)正在热恋之中,并且将于近期完婚。蒋经国得知后,为下属有这样一段美满的姻缘感到高兴,关切地问贾亦斌:“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是该结婚的时候了,婚期定了吗?”
  贾亦斌兴奋地说:“我就准备择春末夏初的一个假日结婚。”
  “那好啊,我为你们主婚,当你们的证婚人,让咱们复管处的同事们为你筹办一下。”
  贾亦斌与谭小姐在蒋经国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处里同事们积极努力,于1946年6月4日完婚。蒋经国以主婚人、证婚人和处领导的三重身份出席了婚礼。
  贾亦斌结婚一年之后,从重庆调到南京,被蒋经国提升为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7年6月,蒋经国听说贾亦斌喜得贵子,特地到商店买了礼品赠送给他们夫妻留念。
  国民党政府机关和国防部从重庆还都南京不久,在庐山召开了一次青年军复员工作检讨会,即总结会。这次会议蒋经国让贾亦斌具体筹办。当时专门成立了检讨会的秘书组,组长由贾亦斌担任。
  这次会议,蒋经国请了他父亲蒋介石到会上讲话。这是一次机密性很强的会议,会前,蒋经国让贾亦斌好好记录。贾亦斌虽然多次见过蒋介石,但这么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讲话中他忙着记录顾不得再多看他几眼。突然间,蒋介石把音量陡然提高了八度,瘦削苍白的脸上满含着杀机,他将手用力往上一挥说:“你们不要看我下了停战命令,也别管马歇尔八上庐山,和谈调停,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打,狠狠地打,猛猛地打!”
  空气似乎骤然凝固了,凝固得几乎要爆炸。贾亦斌正在紧张地记录,猛然听到此话,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手中的钢笔不自觉地‘啪’地一声摔落在地上。蒋介石继续激昂地宣称:“别看美国调停,我们要打!美国是会援助我们的,凭国军的优良装备,优势兵力和物力,只要3到6个月,共匪就会被我们彻底消灭的。”
  贾亦斌脑子里嗡嗡乱响,耳鼓里只响着一个“打”字。他原先心目中还敬仰的领袖,就如一尊泥塑偶像一样被打碎了。
  蒋介石讲完话后与全体人员合影,然后与会者与蒋介石单独合影。庐山秀丽的风光,又兼领袖的英姿,谁愿错过这一机缘,唯独贾亦斌一人呆呆地站得远远的。
  蒋经国未察觉到贾亦斌的情绪,兴奋地从他父亲身旁跑来,一把拉起贾亦斌的胳膊,推搡着:“快,快去照,就剩下你一个人了!校长要走了。”
  贾亦斌无奈,拖着沉重的脚步,站到蒋介石身边,留下了极不情愿的历史画面。
  第二天,贾亦斌去找蒋经国。他走到蒋经国面前,冲口就道:“我不想干了。”
  “不干,为什么?”蒋经国直视着他,满脸疑惑不解。
  面对蒋经国的诚挚,原来已有满腹难言之隐的贾亦斌突然间如骨鲠喉,情急之下只好回答:“原来说好让我只帮3个月的忙,现在时间已过。”
  “你准备到哪去?”
  贾亦斌说:“到陆大去教书。”蒋经国笑呵呵地拍着他的肩膀,“老弟,你不能走哇,你是我这儿的台柱子,你走了我这里不是垮台了吗?”
  贾亦斌实在无力再说一个不字,蒋经国的诚恳和器重,怎好推却?知遇之恩,令他在感情上别无选择。
  青年军复管处于1946年夏天从重庆迁到南京,改为国防部预备干部管训处,蒋经国当了处长,陈诚当参谋总长。贾亦斌还当第一组组长,这个组此时只管预备编组训练。他当时拟定计划准备成立10个师,分别驻在上海、杭州、武汉、北平、天津、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地,国防部随后批准了这一计划。
  各师成立,进行训练学习就要有营房,贾亦斌即拟定成立10个师建营房的经费预算。当时蒋介石要打仗要花钱,看到预算报告很不高兴,不仅没有批,还严厉地批评了他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窝着一肚子火,离开总统官邸,驾车一路急驶来到管训处,一见到贾亦斌,劈头就问:“预算是谁造的?”贾亦斌答:“是我们第一组。”
  “你们不能这样干,这么干就是让总裁为难。”蒋经国怒气冲冲地打断贾亦斌的话,时值内战方兴,军费吃紧,且由儿子出面向老子要钱,怎不叫让他为难呢?
  贾亦斌也火了,大声道:“预算报告是你盖了章的,盖了章就是你同意了的!”
  “怎么是我同意了的?”蒋经国愈加恼怒,他的图章由办公室主任保管,只要公务许可,毋须经他本人同意。
  贾亦斌争辩道:“你把图章交给办公室主任,他便可以代表你,你若不相信他,便不该把图章交给他。”
  蒋经国一听此话也在理,顿时无话可说,弄得满脸通红。
  贾亦斌三天没上班。
  第四天早晨,贾亦斌在家里刚刚起来,正觉百无聊赖,忽听吉普车声由远而近,到了他家门口嘎然停下。蒋经国跳下车来,叩门道:“贾亦斌在家吗?快开门,我来接你上班去。”
  贾亦斌打开门,蒋经国一脚跨进门来:“你怎么像小孩似的,还生我的气啊,我又不是责怪你,我主要怪那个办公室主任,我已决定把他调走,调到三青团去。”
  贾亦斌此刻脸色方显平和,但他连摆手:“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可由不得他说,蒋经国已连拖带拉,把他拽上了吉普车。
  1947年下半年,因校长英宝华有贪污行为,杭州青年军中学发生了一次对社会影响不小的学潮。
  贾亦斌深感学生运动之威力,但出于理解,他去后并未采取“压下去”的办法。经过深入调查,他发现校长确有贪污之行为。
  贾亦斌忙回到南京向蒋经国汇报,他说:经我们查证校长确有贪污之行为。
  他提出要撤这个贪污校长,但蒋经国听了不高兴:“学生一闹事,就撤校长,那不是更会引起学潮?”可是贾亦斌反复讲了自己的看法,但蒋经国仍不同意,贾亦斌此刻便有些恼,他争辩说:“学生闹事是因校长贪污引起的,不撤校长而压学生这不还要引起大的学潮吗?”
  在贾亦斌反复论理后,蒋经国渐渐觉得贾亦斌在理,终于同意按他的办法查办。这样,贾亦斌又回到杭州妥善处理了此次学潮,平息了学生的不满情绪。因而也得到了蒋经国的赞扬。
  贾亦斌与蒋经国最后一次吵架,也是最激烈的争吵,是1948年10月在上海。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已在东北展开,国民党军事政治上的失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经济危机和恐慌,这是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前最难过的一段日子。
  这时蒋经国到了上海,为了挽救败局,他坐镇上海中央银行大楼亲自指挥“打老虎”,即抓官商勾结投机倒把。当时提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打祸国殃民的败类,救最苦难的同胞”,一时闹得风风火火。
  蒋经国决心很大,信心十足,为以儆效尤,也确实惩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巨商大贾。
  一时舆论哗然,蒋经国成为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报纸上、电台里连篇累牍报道蒋经国在沪经改业绩,称他为“蒋青天”、“蒋包公”。外国记者则称他为“中国的经济沙皇”。
  贾亦斌此时正在南京,就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代局长。蒋经国很信任他,几次从上海打电话叫贾亦斌赴沪。一天夜里,贾亦斌来到上海今淮海路逸村二号蒋经国家,一见面,蒋经国就得意地向贾亦斌问道:“你看怎么样?”
  贾亦斌笑笑,意味深长地说:“开头还不错,就怕你后劲不足,虎头蛇尾。”
  过了几天之后,报界透露了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扬公子私囤积案”查封的消息。
  “孔令侃的事怎么样?”贾亦斌好几次向蒋经国询问这个案件,对方总是双唇紧闭,缄默不语。
  贾亦斌直率进言:“孔令侃你不打,那就真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个事你首先骗不了我,恐怕也骗不了民众啊!”
  蒋经国勃然大怒:“孔令侃没犯法,叫我怎么打?”
  贾亦斌也气愤地一掌拍在桌子上,大声喊道:“孔令侃没犯法,谁犯了法?”说毕,拂袖而去。
  当夜贾亦斌回到旅馆,思忖再三,在灯下挥笔给蒋经国写了一封长达14页的信:追叙了二人相处甚笃的深厚友情,感激经国仁兄对自己的栽培和器重,同时也表述了他对蒋经国从希望到失望的全部心曲。
  从此贾亦斌开始寻找着新的道路。
  1948年冬,三大战役国民党已成败局。蒋介石惊惶失措,一面布置淮海战役,一面布置江防,下令把贾亦斌预干总队从南京开到嘉兴,伞兵三团开到上海市郊安亭拟撤往福建、台湾。
  贾亦斌率部起义的斗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时,突然传来蒋介石和蒋经国在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官邸召见的指令,贾亦斌闻此十分震惊。段伯宇和李政文接到他的报告后,经过分析,觉得老蒋小蒋未抓到什么把柄,在此风雨飘摇之时也未必会公然逮捕贾亦斌,所以决定让他单刀赴会。
  贾亦斌来到蒋介石家里,蒋经国仍像往常那样接待了他。次日他返回部队,即已听到国防部下令免除他预备干部局局长和预干总队长的职务的消息,但命令还没下达到部队。
  贾亦斌将此消息及起义准备情况向段伯宇、李政文等同志汇报,地下党决定立即起义。虽然估计这种起义成功希望很小,但即使起义不成,因为预干总队是小蒋的嫡系和心腹,且又是经营多年的资本,在国民党军队中必然产生巨大影响。于是,贾亦斌终于在伞兵三团起义前一周,即1949年4月7日在嘉兴发动了预干总队的起义。起义部队经莫干山向天目山挺进,终因敌人重重包围而失散。贾亦斌只身到达解放区。
  贾亦斌预干总队的起义震动了国民党和美国顾问团人士。国民党悬赏活捉贾亦斌,但是他们都失败了。预干总队起义的人员后来又有许多人参加了其他地方的起义,并迈进了革命队伍的行列,受到陈毅、刘晓、刘长胜等许多首长的称赞。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