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汪精卫和他的情人们

作者:王建平




  再说那位多情的女厨师,告别了桂连轩,回到厨房,拿出烹饪山珍海味的绝活儿,煎、炒、烹、炸、蒸、熘、炖……为心中朝思暮想、苦苦相恋的汪主席,准备了数不清的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美佳肴。一切准备停当,她又用两沓钞票“砍”开了小楼的通道,找到桂连轩。桂连轩又把她领到了一楼的那间空屋子。
  不等桂连轩另一条腿迈进门坎,女厨师迫不及待地说:“桂先生,照你的主意,我给汪主席作了一席宫廷菜,包让汪主席吃着上口得味儿,满心欢喜!”说话时,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满脸都是幸福的光芒,仿佛已看到汪精卫在酒席上点头咂嘴儿,在不住地称赞她。
  不等桂连轩问,她又像连珠炮地说:“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烹饪艺术,其精华部分都保存在历代的御膳房中,依靠历代名厨口传身授流传下来。今天我做的这一套菜,是集古今南北东西之大成的清宫菜,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丰盛、最精美的一套菜,有罗汉大虾、怀胎桂鱼、凤凰趴窝、蛤蟆鲍鱼、四大抓、四大酱等等,一共有三百来种,样样都是讲究色、香、味、形的精致佳肴,百样百味,各具特色……”
  说话间,外面暗下来了,小刀似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四下里黑洞洞,冷飕飕的。餐厅里,顶灯、壁灯、莲花灯竟相喷光吐亮,照得整个餐厅柔和而温暖。汪精卫已经入席,褚宜民、周佛海、梅思平等人众星捧月一般陪坐在四周,桂连轩像座铁塔一样矗立在汪精卫的背后。
  一个像是负责餐厅服务的官员,看看汪精卫一伙已经入座如仪,便站在餐厅门口,朝着厨房的方向,“啪!啪!啪!”拍了三声响亮的巴掌。掌声没落,厨房那边,小门洞开,几十个浓妆艳抹的小姑娘,一律身穿日式和服,头扎日式盘头髻,脚踏木屐,右手托膳食于肩上,歪脖儿扭腰,排成一字长蛇阵,一个个如同风摆杨柳,飘飘而至,飘飘而去。数不清的杯碟盘碗随着笃笃笃的木屐声送到餐桌前,摆成了二龙戏珠、三阳开泰、龙风呈样等吉祥图案。数不清的杯盘碟碗,看不尽的珍馐佳肴,送膳的女郎像穿梭一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汪精卫坐在这丰盛的酒席宴前,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脸上阴沉得浸出水来,就跟存心和这一道道美味佳肴过不去一样。上来一道菜,夹一筷子,皱皱眉,不够味儿;又上来一道菜,夹一筷子,摇摇头,没食欲……桌子上的杯盘菜肴像走马灯—样,端上来,撤下去,端上来,撤下去。也不知端上来多少莱,撤下去多少盘,反正所有上来的菜,汪精卫都看了,大多数没有沾,又原封不动端了回去。
  这时节,那位多情的女厨师,就像新娘子等花轿一样,美滋滋乐颠颠地坐在厨房里,静等着汪精卫“赏厨”,传她前去相见呢!一见她花费了大量心血,精心炮制的一道道名莱,原封不动地被退了回来,她就像吞下了一个个冰球雪团,退回一盘,她心里凉一点;退回一盘,她心里凉一点。大部分菜肴都退回来了,她那片窄小的心田,便垒满了冰雪,一下子寒到了底。她不知这时的汪精卫,被“高、陶”事件弄得没有胃口,只知道作为一方名厨,出师以来,从没受过这样的冷遇,没见过汪精卫这样不知味、不知趣的人,认为他是有意冷遇她、贬低她。她越想越委屈,坐在杯盘碟碗、美味佳肴的海洋里,抓起一瓶白酒,大吃大喝起来,一边吃喝,一边念叨:“大连名厨做的宫廷菜,色、香、味、形样样俱佳,谁吃谁有口福。这样的名厨,这样的名菜,真是难得,难得。来,喝!吃!”
  她吃一口菜,喝一通酒,念叨一句“台词”。她发疯般地吃,发疯般地喝。“好酒、好菜,独酌一醉,神仙一般,给个神仙也不换!”她的酒话、胡话,越说越多,越多越说,“汪主席英明一世,不知天下还有名厨;汪主席明察秋毫,不知天下还有美味;汪主席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辜负了我的一片痴情!”说着说着大哭起来,声震屋瓦,涕泗滂沱。她吃啊,喝呀,说啊,哭啊,直吃得盘碗狼藉,直喝得瓶倒杯翻,直说得口吐白沫,直哭得天昏地暗!
  哭归哭,怨归怨,她对汪精卫的仰慕之情还是那么炽烈。第二天,一大早儿,她酒也醒了,心也爽了。她又像前两次一样,找到了桂连轩。
  她从身上掏出两个金黄闪亮,小巧玲珑,下边大,上边尖,像小金字塔似的东西送到桂连轩的眼前。桂连轩以为是金元宝,两眼放光,可接在手里,却热乎乎软乎乎的,一时,不知是什么东西,便问女厨师:“这,这是———”
  女厨师笑笑说:“这就是当年慈禧太后最爱吃的小窝头儿。”
  桂连轩早听人说过慈禧太后在逃难路上吃窝头的故事,可一直没有吃过人们说的那种窝头。“慈禧太后吃的不是栗子面的吗?栗子面的食物不是黑色的吗?”
  “不对!西太后吃的是玉米面、黄豆面加白糖和桂花做成的,味道像是糖炒栗子,可颜色金黄金黄的,看着就让人开胃想吃。要是栗子面的,黑乎乎的再好吃,不好看也不行!”
  桂连轩点点头。
  女厨师想起昨天退回的那些精心烹制的名菜,疑惑不解地问桂连轩:“桂先生,是不是汪主席吃不惯宫廷菜?”
  桂连轩点点头,又摇摇头。他只负责汪精卫的安全,也闹不清汪精卫为什么不吃那些宫廷名菜。
  女厨师毫不气馁,信心百倍地说:“今天,我给汪主席烧制全国有名的谭家菜。这谭家菜是南菜、北菜融合最好的菜系,甜咸适口,南北均宜。包汪主席爱吃!”
  “这谭家菜比宫廷菜还好?”
  女厨师笑了,“这你就不知道了。在北方有这样一句话叫‘戏界无腔不学谭(谭叫天),食界无口不夸谭(谭家菜)。这谭家菜出自清朝末年的官僚谭宗浚家。谭宗浚是广东人,二十七岁考中榜眼。入翰林以后,在全国多地当过官,尝遍了各地美味,并养成了酷爱山珍海味的嗜好。晚年回到北京,就专在吃上下功夫。他的儿子谭琼青,讲究吃喝比他爸爸有过之而无不及。父子二人常常不惜高价,遍请京师内外的名厨到家中掌勺,并亲到灶前观摩。久而久之,谭家人兼取各家名厨之长,将南方菜(主要是粤菜),同北京菜成功地结合起来,在食界独创一派……”
  桂连轩听了女厨师的介绍,也觉得这套南北皆宜、口味适中的谭家菜,定能使汪精卫口胃大开。
  可是,到了开饭的时候,还是和昨天一样,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佳肴,由一个个美人端上去,又由一个个美人退回来。
  女厨师还和昨天一样,见到一盘盘退回来的佳肴,心底里一阵阵发凉。
  她又一次钻到美味佳肴的海洋里,大吃大喝大饱大醉大哭大闹起来,还像昨天那样,大呼:“汪主席英明,不知天下还有名厨;汪主席明察秋毫,不知天下还有美味……”
  这时的汪精卫,遭到“高、陶”事件的沉重打击,心烦意乱,自己为之苦撑苦掖几年之久的汪记伪政权能不能出台,还是个未知数,自己腚下的主席宝座还飘在半空中,哪里还有心思品什么美味佳肴,哪里还有心思赏什么厨,招什么随侍厨师!
  可是,女厨师不知这些,只知自己精心炮制的菜肴都被退回来了,只想着怎么也要与自己朝思暮想、苦苦思念的人见上一见!她照样是每天早晨,找到桂连轩,信心百倍地和他商定当天的食谱,随后就是精心选料,精心烹制,耐心等待召见。可每天等来的都是失望,都是一盘盘退回来的美味佳肴,她全身的解数都快用完了,全中国川、鲁、粤、桂、湘、宫廷等几大菜系的拿手名菜,都端到了餐桌上,可都无一例外地被退了回来,又都无一例外地在她大哭大闹中飞到她的嘴里肚里。会议开到第十天,她做遍了十大菜系的所有名菜,又随着数不清的名菜大哭十场!她真有些失望了,可仍然不住地望着二楼上的那扇窗子出神。
  她不想再用自己的烹饪技艺赢得汪精卫的欢心,换取汪精卫的青睐了。她又一次找到桂连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他,无论如何要把她的情意转达给汪精卫,求汪精卫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会工夫见一见她这位痴心的崇拜者。她眼巴巴地等着桂连轩的口信儿,痴情地等着汪精卫召见,等着汪精卫像当年慈禧太后封“抓炒王”一样让她常常随侍在身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