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北京大案·死囚档案之一

作者:丁一鹤




  这时候,杨¥和高晓斌的关系已经心照不宣。以前杨¥跟高晓斌同居,现在高晓斌在现代城的房子,连钥匙都没有给杨¥。在等待签证的期间,杨¥在外面租了个房子居住。
  
  在抢夺中,杨¥又把刀刺向了高晓斌的脖子和脸部,总共有十几刀。最后,他们都没有力气了,面对面坐在地上,高晓斌说:“你走吧,我恨死你了!”
  
  2001年6月27日晚上12点,杨¥从住处打车到了现代城,从车库坐电梯到了高晓斌家门口等他。因为生意上忙,高晓斌经常晚上12点才回家,杨¥就赶在这个时候去找他。12点左右的时候,高晓斌回来,一见杨¥就问,你怎么又来了?杨¥说,我想见你,有事情跟你说。高晓斌说,明天早上我还有事情要早起,你回去吧。杨¥没有走,高晓斌把门打开,他们就进了门。
  进门后,两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杨¥问了高晓斌一些最近的工作情况,他没怎么理杨¥,然后就进了卫生间。杨¥听见他在卫生间打电话,好像是给一个女孩打的。杨¥很生气,关掉电视,就脱了衣服上床等着他。他进卧室后,杨¥跟他说自己有了男朋友和一些气他的话。高晓斌很生气,一下子过来把杨¥摁在床上,疯狂地跟她做爱。
  完事后,高晓斌睡着了,但杨¥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在考虑自己跟他这些年来发生的一切。想起刚才他打的那个电话,杨¥想看看他是给谁打的,就拿了他的手机和电话本对照着看。大概是听到手机按键的声音,高晓斌醒了,看到杨¥查他的手机,非常生气,一边抢夺电话本,一边打一边骂杨¥说:“就不该让你进来,上次就该打死你!”
  追打杨¥的时候,高晓斌跑到储物柜去掏东西,杨¥知道里面有把锤子,就往外跑。高晓斌拿了一把刀子追了过来。杨¥情急之下把电话本甩给他,把手中的衣服和包扔到他脸上,趁这个时候,杨¥冲过去按住他手上的刀,只听他“啊”了一声,可能是刀子碰到他身体什么部位了。这时候,杨¥已经抓住刀柄,在抢夺中,杨¥一使劲就把刀子捅到他肚子里。杨¥立刻把刀拔出来,他们都愣住了,对视了几秒钟,高晓斌突然把杨¥推向大门口,大喊:“救命啊,有人杀人啦!”
  杨¥在跟他的抢夺中,又把刀刺向了他的脖子和脸部,总共有十几刀。最后,他们都没有力气了,面对面坐在地上,高晓斌说:“你走吧,我恨死你了!”
  杨¥说:“我要带你一起走。”然后,杨¥把高晓斌抱到洗手间,把房间里的血迹打扫干净,把带有血迹的床单和窗帘放到洗衣机里洗了。
  杨¥找了个垃圾袋把刀子和擦拭血迹用的手纸和毛巾装好,下楼开着高晓斌的奥迪车,到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扔掉。然后,打车回自己租住的地方拿了一个大箱子,又返回现代城。杨¥把高晓斌用垃圾袋把上半身套起来,把他放进箱子里。因为箱子小,放不下,杨¥就下楼去附近的蓝岛大厦买了一个更大的箱子。
  等杨¥从蓝岛大厦买了箱子回去,还没推开楼道的门,就听见保姆在打电话报警。杨¥知道是保姆发现了高晓斌,就赶紧离开了现场。
  杨¥下楼到高晓斌的奥迪车里哭了一会儿,接着,回到租住的地方收拾了自己的行李,然后去一家医院治疗手上的伤。
  几天后,杨¥在亚运村一个地方租了房子住下来。直到2001年10月8日,杨¥去加拿大大使馆办理签证时,被警方抓获。
  
  
  
  
  冷血杀手误打误撞绑架吴若甫
  王立华,京城某绑架团伙杀人不眨眼的冷血魔王,曾经弑母闯“江湖”的亡命狂徒。他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父母的娇宠助长了他的嚣张和霸气。他自小酷爱枪支,梦想成为呼风唤雨的京城黑帮“老大”。他先后两次入狱,17岁时因抢劫罪被判9年有期徒刑,在孤苦的牢狱生涯中,他精心酝酿了抢劫国库的惊天阴谋,扬言要把北京闹翻天。出狱后,他又模仿电影《寻枪》中的情节,只身到贵州寻枪;在狱友小海的帮助下,他在云南顺利弄到了一批制式手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喜不自禁。后来,通过绑架家产亿万的年轻公子哥王大亮,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得手300万巨额赎金,王立华绑架团伙尝到甜头。2004年2月3日,他们又在三里屯某酒吧前盯上了一辆宝马车的主人,未曾想到这次误打误撞,竟然绑架到著名演员吴若甫……
  
  妈妈的溺爱纵容了王立华,他从9岁开始就明目张胆地偷家里的钱。不到一年,家里几乎不敢放钱了。在学校,老师们的钱也频频失窃。王立华冷笑着,自称“从小就很坏”。
  
  王立华面对记者的时候,脸上仍然带着一副淡漠的冷笑。很显然,他已经不止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了,他甚至知道记者想问什么。谈起小时候,他自称“从小就很坏”,讲起少年时期的斑斑劣迹,王立华似乎很陶醉,仿佛为自己后来成为犯罪团伙的“老大”找个“根红苗正”的理由。
  记者试图探寻王立华从孩子变成恶魔的轨迹,但遗憾并令人迷惑的是,王立华自称“天生就是个坏孩子”,并没人教他学坏。甚至他自己也没有真正探究过他越来越冷血的原因。
  与同龄人相比,王立华的家庭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他小时候从没有缺过零花钱。一是母亲的溺爱,给他钱,二是没有钱他就偷。王立华上面有个大他6岁的姐姐,父母34岁的时候才有了他,因为是家里的老小,家人对他宠爱有加,甚至有些放纵,这使他从小缺乏一种自控能力。跟其他孩子比较,除了男孩子固有的调皮,他的性格中多了几分霸道。
  在家里,父母可以放纵他顺从他,但在学校,王立华却无法让同学顺从他。这使王立华很苦恼,他整天苦思冥想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让别的同学心甘情愿地追随自己呢?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王立华手头不缺零花钱,他经常去买糖葫芦吃。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王立华非常大方地给一个同学买了一支,这个同学很高兴,后来王立华还给他买了贴画等玩具,这个同学就像“跟班儿”一样整天围着王立华转。几毛钱就能换来“权威”,王立华见这一招很管用,就用同样的方法笼络了很多同学。
  被前呼后拥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多同学为了一支糖葫芦,都学着当时港台电影的口气叫王立华“大哥”,这大大满足了王立华小小的虚荣心。
  王立华觉得钱真是一个好东西,但他不过是一个小学生,没有来钱的渠道,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和压岁钱花光之后,王立华开始寻找借口从父母那里骗钱。但等骗来的钱很快花光之后,父母就不再多给了。
  王立华最怕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一个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但是他的妈妈却溺爱王立华,每一次爸爸的管教都会引来父母之间的争吵。有一次妈妈甚至对爸爸说:“你要是怕他拿钱,就别往家拿。”一番话气得爸爸一边喝酒一边抽闷烟。
  妈妈的溺爱纵容了王立华,他从9岁开始就明目张胆地偷家里的钱。有一次,为偷亲戚寄存在他家的钱,他谎称自己去上学,但出门后在楼道中一直躲藏着,直到看着父母离开后,他用斧子劈开了家里的橱柜,拿走了里边的钱。
  不到一年,家里几乎不敢放钱了,父母把家里的钱都放在单位。全家人防贼一样防着他,夏天王立华妈妈穿着裙子,没有兜,她做饭的时候钱包都要拿在手里,要不然就拿皮筋勒在胳膊上,以防被王立华偷走。
  从家里偷不出钱来的时候,他的目光盯上了老师的钱包。老师们的钱频频失窃,引起了学校的注意。经过排查,发现是王立华所为。学校找到王立华的父母,当然,这一次王立华免不了爸爸的一顿拳脚。而爸爸的管教,也加剧了王立华对父亲的仇恨。
  
  在工读学校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王立华反而学到了更多他闻所未闻的犯罪手段。从此,他也变得更加冷血。
  
  12岁那年,因为王立华再次偷钱,已经被气得发疯的爸爸一边打他,一边喊着:“我今天打死你,也不要家里出个贼!”而王立华挨打时眼睛毫无表情地盯着爸爸,流着血的嘴角还不时发出一阵冷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