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北京大案·死囚档案之一

作者:丁一鹤




  1995年9月,李开接任机械厂厂长职务时,厂内资金异常紧张,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各项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厂里第四季度还没有订单,当时全厂一个月的工资需要60万元,而厂财务账户上只有10万元流动资金。面对市场萧条、企业面临停产的困难,李开知难而进,大胆创新,以忘我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亲自带队跑市场,视用户为上帝,学习“海尔”集团的先进经验,实行星级服务,并努力开发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大提高。2000年3月,由于李开的出色业绩,年仅41岁的李开被任命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机械厂厂长,享受副厅级待遇。
  在李开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期间,作为原材料供应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王宝生一直是李开的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无论厂里需要什么材料设备,王宝生总是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好货源。北上沈阳,南下贵州,只要厂里安排王宝生出差,他二话不说,提起简单的行李就赶赴目的地。对此,李开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觉得王宝生这个老大哥,无论从能力和人品上都是值得依赖的人。尽管有人私下里提醒李开说,王宝生手中掌握着全厂的供应大权,每年从他手里花出去的钱有几亿元,王宝生难免不为自己谋一些私利,甚至有人直接提醒李开,说王宝生跟厂外一些为本厂加工零部件的个体老板有超出寻常的交往,让李开注意一下王宝生。李开仍然以大局为重,在1999年机械厂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后,毅然提议王宝生担任供应科科长的职务。后来考虑到王宝生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为了支持王宝生的工作,更好地开展供应科的业务,李开又安排自己的秘书王卫平担任了王宝生的副手,协助王宝生工作。
  
  2001年年初,王宝生的妹妹和弟媳妇先后从工厂下岗。王宝生便以妹妹的名义注册了北京乾显商贸有限公司,再以乾显公司的名义低价购进各种机械零部件后,高价卖给单位供应科,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王宝生虽然当上了科长,但他心里并不舒服,一是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强,这个供应科长早该是自己的了,二是他觉得李开把王卫平安排到自己身边是来监视自己的,而且王卫平年轻有为,比自己更受李开的欣赏。王宝生已经年近50岁,身边有这么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做副手,下一步的工作成绩肯定比自己强,即使自己在厂里继续干出多大成绩,也很难有什么政治前途了。所以,为了王卫平当副科长的事情,他在心里窝了一把火。他经常想,既然自己的政治前途不看好,不如趁自己有权的时候多捞一点钱。
  对李开的不满,刚开始的时候王宝生并没有表现出来。担任供应科科长职务后,他表现得更加勤勉尽责,积极地配合李开的工作。尤其是李开带头开发研制的“半自动卷绕头”成功后,以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优势,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企业销售额实现了年增幅度130%的飞跃。这其中有着王宝生的汗马功劳,很多零部件都是王宝生亲自采购来的,其中就有卷绕头需要的连体轴承,王宝生的进货价比从国外购买每根节省了将近4000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谁也没有想到,王宝生购进的连体轴承中还隐藏着许多猫腻。
  
  2001年年初,王宝生的妹妹和弟媳妇先后从工厂下岗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下子成了问题。王宝生先后帮助她们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全家人都心急如焚。后来妹妹说:“你们厂每年从你手里花出去那么多钱购买材料,买谁的都是买,你要是随便漏一点,我们全家都能吃香的喝辣的,你别那么死心眼了。”在亲友们的劝说下,王宝生动心了。为了帮助妹妹,2001年4月,王宝生以妹妹的名义注册了北京乾显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就在机械厂的对面,主要经营机电配件。尽管公司的法人是王宝生的妹妹,但实际的老板却是王宝生,公司的客户都是王宝生所在单位的客户。
  有意思的是,王宝生所在的机械厂供应科根据纺织部的要求对外改为物资公司,供应科对外的称谓是天显公司,而妹妹的公司叫做乾显公司。王宝生以乾显公司的名字注册,目的就是以谐音混淆,让原来机械厂的客户以为王宝生仍然是以机械厂的天显公司在与自己交易。实际上,这两个公司都由王宝生一手操纵,他充当法人的妹妹在公司里只负责收货发货。
  王宝生以乾显公司和天显公司作为平台进行着暗箱操作。他以乾显公司的名义低价购进各种机械零部件后,再高价卖给天显公司,从中赚取差价。同时,王宝生再以乾显公司的名义向天显公司低价购进机械厂的产品,然后高价卖到外地的化纤企业。
  王宝生大权在握,自然有很多人巴结他,他的好朋友芦文林也是其中一个。2000年春节后,芦文林说:“实在没有活,我可以帮你开增值税发票,可以帮你倒现金,你只要给我20%的税款就可以。”但王宝生还是没有立即答应他,他只好怏怏地走了。
  但王宝生没有忘记芦文林的话,之后不久,王宝生跟一些小公司做生意时,因为用现金购买价格便宜,他便以现金低价购进产品零部件到他自己的乾显公司,再加价卖给天显公司,从中赚取差价。他再找芦文林帮着开具高额增值税发票,每次王宝生都给芦文林超过20%的好处费。前前后后,王宝生找芦文林开了七八十万元的增值税发票。而芦文林的刹车片厂是国家减免税的福利企业,税率低,他可以从中赚取国家给其低税率与正常税率间的差价。王宝生拿着发票下账后,领出钱来再继续低价购买配件,如此循环,他从中赚了不少钱。
  
  无风不起浪,为了机械厂的利益,李开把业务给了中纺研究院下属的一家公司做,掐断了王宝生的财路。王宝生从此恨上了李开。
  
  无风不起浪,已经不止一个人提醒过李开要注意王宝生了。王宝生在经营中的所作所为,也很快传到李开那里。刚开始的时候,李开还不相信,后来通过核算价格,发现通过王宝生进货的连体轴承价格偏高。不管王宝生有没有从中做手脚,李开决定跟王宝生好好谈一谈。但王宝生一口咬定他绝对没有从中牟利,同时满是委屈地表示连体轴承的业务他不干了。他信誓旦旦地对李开说:“我是你提拔起来的,我以党性和人格担保,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你和机械厂的事情。”
  虽然王宝生矢口否认,但李开还是有疑虑,毕竟王宝生的进货价格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李开跟王宝生谈完后,觉得他根本没有悔改的意思,为了机械厂的利益,也为了阻止那些对王宝生不利的传言,机械厂就此还专门经过公开招标,把连体轴承的业务给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一家公司做。这样,一下子就掐断了王宝生的财路,他从此恨上了李开。
  自从连体轴承的事情之后,王宝生在内心里对李开越来越疏远了,但表面上还是一如既往,毕竟李开是单位的一把手,王宝生不敢轻易得罪。而李开渐渐地就把这种不愉快忘到脑后,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了。毕竟,在李开的心目中王宝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他不愿意相信王宝生会做出对不起自己和机械厂的事情。
  后来,李开安排王宝生负责追债和赔款的业务。王宝生认为李开是在有意架空自己,感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
  
  在机械厂的经营过程中,一些客户欠了机械厂很多债务,后来,为了填补王宝生的业务空缺,李开就安排王宝生具体负责追债和赔款的业务,这在王宝生眼里是“缺德带冒烟”的事情,他觉得李开太霸道了,断了自己的财路不说,还让自己去得罪人。因此,对李开的不满变成了仇恨。
  同时,王卫平担任供应科副科长之后,负责了供应科的很多工作。这其中就有很多王宝生认为油水比较大的业务,所以他认为李开是在有意架空自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