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大盛魁商号

作者:邓九刚




  祁掌柜样子非常兴奋,随着史靖仁来到堂屋。史靖仁张罗着沏茶,祁掌柜说:“不必张罗!我有要紧事情与你商议。”
  “看来是有好消息了?”
  “是大好消息!”
  祁掌柜从怀中掏出一折叠的纸条,展开来拿给史靖仁看。
  史靖仁仔细看了看,见纸条上写的只是一些普通家常话,所说都是礼节问候方面的事,就问:“这是密信吧?”
  “对!这是恰克图分庄今日上午刚刚发到的密信。”
  “说的是什么事情?”
  “……大掌柜在恰克图与俄国人谈成了一大笔暗房子买卖。”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趁这个机会咱们给他来一下。”
  “你是说告他王廷相一个走私罪,让官府把他收拾掉?”
  “对!”
  “好!张道台自上任以来便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抓走私犯。现在我们给他白白送上一个,而且还是个大个的,岂不正中下怀?我明天一早去道台衙门,这回有他王廷相好瞧的了!”
  “告状自然是要告的,但是你去不妥。而且时机也还不到。”
  祁掌柜沉吟着,迅速地在心里盘算着。他知道史靖仁并不是一个有资格与他谋划大事的人,这个人不但浅嫩而且喜欢感情用事,可是在归化又再没有什么人可商量。能够商量事的人此刻却远在晋中的祁县。
  “那你说该怎么办?”见祁掌柜半晌不说话,史靖仁忍不住问。
  “这么吧,”祁掌柜说,“这暗房子的事眼下还在我手里攥着呢,一两天之内我和郦先生商妥之后就往杭州分庄发信,叫那边组织货;而十二万担细茶从安徽起运,走水路到汉口,然后再由汉口起旱运到归化;再从这里改走驼路……这么算下来驼队到达乌兰木图山口大概是在十月初的样子。……”
  “乌兰木图山口在什么地方?”
  “在萨彦岭,是中俄边境上的一个通道。这是大掌柜指定的与俄国人接头的地点,这个地方最重要,驼队到达这里的时间也最重要!”祁掌柜接着说,“官府必须在乌兰木图把暗房子驼队扣住,人和货俱在!到那时候大掌柜他纵然长着三头六臂也逃不掉了!”
  “你说吧!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什么时候去告状?”
  “什么时候也不要你出面。”祁掌柜说,“你也不想一想,你出面算怎么一回事,大盛魁的财东告大盛魁的掌柜走私,成何体统!岂不叫天下人笑话。再说,张道台也管不了边境上的事。”
  “边境卡伦是乌里雅苏台参赞衙署管吧?”
  “对。”
  “这就难办了,”史靖仁为难地说,“王廷相与那里的喜山参赞交往深厚,这是谁都知道的,就怕我们送多少银子喜山也未必会卖给咱这个面子。”
  “这事让你说对了,所以咱们必须避开喜山。”说着祁掌柜伸手到怀里掏出一张叠好的纸,郑重交在史靖仁的手里,“这是我写给你爹和小诸葛的一封信,你明天一早就打发一个可靠机灵的伙计骑快马把这封信送回祁县!”
  “好,我一会儿就去安排。”
  事情匆匆商定,祁掌柜连口茶都没顾得上喝就慌慌告辞了。
  史靖仁送祁掌柜到大门外,反身将大门关好插了门闩。走回屋里的时候一眼看见祁掌柜那黄色的细油布伞还立在刚才坐过的那把太师椅子的旁边。于是又追了出去。
  祁掌柜已经快走出巷子口了,听到后面有人喊:“祁掌柜……”
  祁掌柜听出了是史靖仁的声音,紧皱眉头沉下脸看着史靖仁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未及史靖仁开口祁掌柜就很不高兴地说:“史财东,我早就说过你我来往要特别小心才是!稍有不慎被大掌柜觉察出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就会坏了咱们的大事。像你这样的深夜里大喊大叫,也太不小心了!”
  “你的伞……”
  史靖仁把伞在祁掌柜的眼前晃了晃。
  “喔……原来是我把伞忘记了。”祁掌柜接过伞,“人一忙就容易出纰漏,往后你我都得多加小心才是。”
  祁掌柜撑开伞走出了几步又返回来,对史靖仁说:“有一件事忘了和你说……”
  “什么事?”
  “就是古海的事情。这小子不好说话,去年冬天我费了好大劲儿把他请到我家里来,结果他只坐了坐,勉强喝了杯茶就走了,根本就不肯就范。后来我又在宴美园摆下宴席请他,开头是不肯来,我打发伙计去叫了好几次,人总算到了,可却是连筷子都不肯领……我拿他是没有办法了。要我说古海他不肯就范也就罢了,如今有你祁掌柜在,而且又遇天赐良机这就足够了!”
  “不然,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别看古海只是一个小小的伙计,可他对我们来说比一个分庄的掌柜都来得重要。古海整天里不离大掌柜左右,大掌柜的一举一动他全清清楚楚。若有了古海随时通报消息,我们再做起事来那可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即使是费些口舌和手脚,我们也一定要把这个人争取过来。”
  “那依我看就只有你祁掌柜亲自出马说动他了。”
  “不妥!不妥!”祁掌柜连连摆手说:“在对古海不托实的情势下我是万万不能露面的。我深知大掌柜其人,狡诡至极!一旦令其察觉出些许蛛丝马迹,必然导致全盘皆输。古海的事还需你来出面接触。”
  “可……连叙话的机会都没有,教我如何说动他?”
  “别着急,我们慢慢计议……”祁掌柜捻须皱眉思忖着,说,“古海有个姑父你认识吗?”
  “不认识。”
  “就是义和鞋店的掌柜姚祯义!”
  “好像听说过此人。可是娶了二毛子窑姐的那个姚祯义?”
  “正是他,你不认识不打紧,我可以替你引见。姚祯义也是咱祁县地面人氏,此人为人随和但也颇为狡诡。不过我与他交往多年,他那个鞋店的摊子也是靠了咱大盛魁才发达起来的。”
  “祁掌柜的意思是教我通过姚祯义来说动古海?”
  “对。”
  “这倒不失为上策……”
  “古海是姚祯义从家乡带出来的,还是他入号的保荐人,别人的话他可以不加理睬,可姚祯义的话古海就不能置若罔闻。”
  “有道理。”
  “我给姚祯义递过去一些话,这倒可以。古海入号时姚祯义曾求过我,我的话他不能不加考虑。”
  “对,我也须从旁暗示姚祯义,讲明祁掌柜即接替王廷相的前景……”
  “此事只可暗示,不可言明!”
  “我知道。总之得让他知其利害,不要靠错了码头投错了胎!”
  “言语上倒可以凌厉一些。”
  “告诉他,若不就范,日后不会有好结果!”
  “意即如此,然话切不可太直露了。”祁掌柜说,“靖仁,这号大事你父亲交给你我在归化这边来做,千万要小心去做,不可大意!”
  “我知道。家父早有话安顿我的,教我在这边诸事全听祁掌柜吩咐。”
  “也不必如此。财伙一家,咱们共同商议就是。说到底我们做掌柜的还不是为财东做事。”
  “那么,我何时见得姚祯义?”
  “事不宜迟,大掌柜近日就要回来,你明天就去约请姚祯义。下午我先行一步,在宴美园设下筵席候着。”
  “好。”
  “记住,要一雅间。尽量不要让人知道我和你在一起。我也不陪席至散,介绍你和姚祯义相识,我先行告辞,你们慢慢说话。”
  “知道了。”
  史靖仁依计而行,第二天下午早早地就来到宴美园,选了一个僻静的雅座坐下,然后要了茶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静静地候着姚祯义的到来。
  工夫不大姚祯义就来了。
  姚祯义落座,跑堂立刻捧了茶壶为他斟茶。两个人寒暄一番之后,就聊起来,说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话。
  不一刻祁掌柜就到了。跑堂跟在祁掌柜的身后走进来布菜,完了,朝史靖仁问道:“史掌柜,请问什么时候上热菜?”
  “不忙,我们先喝一会儿酒。”三个人边喝边聊。
  他们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不免夹杂了许多蒙古语和说不清的什么地方的方言口语;现在三个老乡坐在了一起,说的都是清一色喉音极重的祁县话,无形之中就使谈话的气氛变得亲切了许多。话题很自然地从山西祁县家乡切入,故乡的风土人情物产气候穿着吃食都成了共同关心的谈资,都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觉。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