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余朝文等
4宽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境界
如果说尊重、理解学生需要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学生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这是针对学生认识的不稳定而言。允许学生的认识反复的过程,需要有更大的耐性。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
由于学生所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不同,个性心理特点也不同。宽容的表达形式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确定,可以是多种多样。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并不差,而且待人热情,尊重老师,也比较听话。可有人反映他在校外伙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打架斗殴。找来谈话,耐心地说了一些道理,他很爽快地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不再重犯。不久,又发现他在外打架,引起了笔者的重视。经过外围了解,发现这位同学脾气爽直大方,很讲“义气”,打架是为“朋友”帮忙。再通过和他接近的同学深入了解,又发现他有个性懦弱的一面——欺软怕硬。结合笔者对他的分析,把他找来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他的所谓“义气”实质是虚荣心,欺软怕硬实质是懦夫的品性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但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他父母还为此特地赶到学校向老师表示感谢,说:“孩子变好了!”
这件事给笔者的感受是:宽容是一门艺术,应该有更广阔的领域,它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急风暴雨式的严肃批评,也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耐心说服,讲道理、摆事实。但必须是道理要切中要害,要让学生有理性上的认识和震动。总之,宽容的表达要以学生个性特点最容易接受来确定形式,而且最好是在学生的意料之外而不是在意料之中,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宽容,还应为学生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人文精神陶冶学生,努力使学生的精神升华,向“凡是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方向发展。
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互为理解的基本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入误区。教师在履行职责中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必然能大幅度提高师生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更有利于教师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达到情感交融和互为理解的境界,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育和确立,自我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教育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 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如何在农村中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李艳英
(秦皇岛第十四中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秦皇岛第十四中学是一个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初级中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超过95%。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再加上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不知道如何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使得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较城市孩子差距较大。体现在语文教学方面:①农村学生知识面一般较城里的学生窄,在课文课的领悟方面一般较差,但对大自然的感受较城里的学生丰富而具体;②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城里的学生差,回答问题时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不如城市学生。
因此,若想提高这类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采取与其知识掌握程度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和城市中学,尤其是城市中公认的好学校采取完全相同的方法。新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也指导教师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要求教育应对所有学生负责,因此,在农村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是教学要面向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促成水涨船高之势,以中低学生的稳定和成绩的提高促进高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是水落石出,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促成“精英”的诞生,实现教育公平原则。另一个关键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要我学”为“我愿学”再到“我要学”。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精心设计导语
诗歌是最不好讲的一种文体,更是学生最不愿学的体裁,只有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顺利往下讲,开场导语很重要。例如《梅岭三章》的导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生死之际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这时候想些什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情操、精神境界。有的人因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而痛恨、遗憾;有的人因不舍娇妻爱子而贪恋人世之欢;有的人因作恶多端而追悔莫及;有的人贪生怕死、屈膝投降、苟延残喘。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这时想些什么呢?《梅岭三章》会给一个明确的答案。这诗一样的句子,加上笔者慷慨激昂的朗读,一下把学生带进了诗的意境。
2解析文章层次清晰
农村学生对田野、庄稼等较之城市学生有着更深的理解。课外篇目《夏日原野上的追逐》描述了看瓜老人追赶偷瓜孩子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句:“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习题让结合语境说说“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这句话的表达作用。这类题有三个答题点:①写法;②写作内容;③表达效果。其中内容的理解是难点。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它分解为“马”的本体是“我”,“风”的本体是“老人”,那么“风的世界”即“老人执着的追赶”,然后把本体带入要理解的句子,替换下喻体,句子的内容就是:“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在田野上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句子的内容前再加上“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句话,答案就全了。农村中学中成绩处于下层的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这样做便于他们理解记忆,也为他们回答类似的题提供明确的例子。
3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可视的形象
古代散文诗歌也是农村学生比较头疼的内容,笔者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画意境图,如唐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好多学生画的很好,那占据画面大半的金黄的沙漠凸现其大,一缕炊烟在沙丘的另一侧笔直升起,让人倍感此时的沙漠一丝风都没有,所有的沙子都温顺的伏在地上,空气清新,透明度好,人的皮肤极为清爽,人的视野极为辽阔,一眼望到像巨龙一样贯穿画面的褐色的黄河的尽头,即将落下去的鲜红的太阳那圆圆的轮廓非常的清晰、饱满,天上一群大雁向北飞去,这幅画画出了边塞奇丽壮观的一面,骑马乘车之人,昂首挺胸,抖缰前行,让大家看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让学生看着画背诗,速度非常快。现代的散文诗歌,也可通过画意境图加深对课文的意境写法的理解。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它的写法是借助联想托物抒情。难点在怎样由蜜蜂联想到人。对它的理解画面最直观,学生把蜜蜂在群山环抱中、茂密的红叶黄花的荔枝林里成群结队、飞去飞来、不辞辛苦、采花酿蜜的情景,和农民在水田里辛勤的分秧、插秧的情景画入同一画面,笔者拿着学生的画讲作者是通过视点的转移的办法来完成联想的,非常好懂。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也会因此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
[1] [2] [3] [4] [5] [6] [7] [8] [9] [1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