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剑胆琴心治四川

作者:张国强




  “厚贵,厚萦,快拜见世叔。”待分宾主坐下,杨老先生吩咐侍立在身后的两个儿子拜见陶澍。胖的是老大杨厚贵,字奇玉,号梅溪;瘦的是老二杨厚萦,字遇春。
  “免礼免礼。”陶澍虚手一托,“年兄所托,不知何事?所谓朋友,不知是何方神圣?”
  “哈哈,先说老朽之事,”杨广道手捻长须,朗朗一笑,“子霖老弟见了,老朽膝下仅此二子,颇具孝心。老朽有两处庄园,此曰桃花溪,自贡老家,另有一庄曰梅花溪,种满梅花。只因老朽偏爱桃花,且在此住惯了,不想移动。但树大分枝,儿大分家,自古一理。两个儿子,均愿依附老朽膝下,确实让老朽为难。故请子霖老弟代为定夺。”杨广道一边说一边慈祥地看着两个儿子。
  “啊哈———”陶澍与李星源同时一笑,陶澍仔细地观察杨家两兄弟的面相、体格,良久,开口道:“二位世侄,尔等分家,可是为庄园良田?”
  “不为!”老大、老二同时摇头。
  “可是为骡马仆役?”
  “不为!”
  “那好!拿笔墨来。”家人闻声递上笔墨,陶澍一挥而就:梅花二度珍奇玉,桃放三枝正遇春。判定老大奇玉居自贡梅花溪,老二遇春居重庆桃花溪,并预言老大将来有二子,老二有三子。杨家上下同声欢愉,后来果如所言,此为后话。
  “年兄,贵府家事已了,可请贵友一见。”陶澍手捧香茗,含笑而问。
  “老朽请为子霖老弟贺!”杨老先生离座而起,双手一揖。
  “年兄谬矣!小弟喜从何来?”陶澍一愣。
  
  剑胆琴心娶侠女 残匪复燃起微澜
  
  却说杨广道哈哈一笑:“侠女还不请出来?”老先生双手一拍,从屏风后赫然转出淑女打扮的贺元秀!虽然红晕满面,却也落落大方。陶澍乍见贺姑娘,心头一喜,暗暗止住意马心猿,柔声问:“贺姑娘怎么会在这里?”
  “这也是二位的缘份。”原来杨老先生广有资产,又乐善好施,遇川东大灾,盗匪蜂起,数月前一股乱匪围了桃花溪,是贺阿海父女俩替杨家解了围,遂与杨家成为莫逆。几天前,贺阿海将义女托付给杨老先生,并留下短柬一封:
  陶大人恩公如晤:
  慈云观外被擒,公再生之德,不及言谢。贺某本前明将门之后,立志反清复明。日月会真诚相邀,欣然与会。一路所见,心下恻然。及至巫山,见公面相主贵,正气凛然,必非常人。后公出手相救小女,贺某父女遂改变行程,一路护送公溯江而上。小女元秀,亦前明名门之女,志大才高,发誓非俊才不嫁。及遇公,芳心暗许。贺某心亦颇安:非羡富贵,爱公才德耳。一役之后,遂携女夜访贵乡,拜见主母黄夫人,深得夫人爱惜。回程偶遇李先生有难,出手相救。贺某一生漂泊,惟小女放心不下。现聘李先生为男媒,杨公为女嫔。望公不以凡夫俗子之见为拒。
  
   某年某月某日 贺大海手书
  
  陶澍看罢短柬,大为感动,离座而起,对着杨广道深深一揖:“多谢年兄玉成,”又对着李星源深深一揖,“有劳子湘。”李星源先是一怔,待杨广道说明,欣然从命。不日,有黄夫人家信至,言及贺阿海父女,十分推崇。不久,杨广道以义父之名,把贺元秀嫁与陶澍。
  自此以来,陶澍心情十分愉快。一者是数月前种下的蕃薯菜蔬均已丰收在望,黎民百姓少了饥馑之虞;二者,圣谕已下,川东贪官浊吏,纷纷落马,官场风气为之一振;再者,境内大小匪徒,大多就擒,绅民安居乐业。城南设立了敦善书院,并设了公田,资助贫困子弟。于私是娶了贺元秀,贺姑娘温柔体贴,细腻多情,豪爽却不让须眉,夫妻间相敬如宾,其乐融融,更兼贺姑娘已身怀有孕,陶澍自是心甘如饴。
  “大人,斥候来报:有匪徒在近郊缙云山中出没,打家劫舍,害死人命。”傍晚,李星源踱进后房,对陶澍说。陶澍对李星源以师友相待,加之是贺元秀的媒人,所以,贺元秀也不避他。
  陶澍一怔:“赶紧派员追剿!”
  “晚生已飞报黄得功将军,星夜追剿。”李星源从容地说。陶澍满心快慰:自从李星源来了之后,大小物事料理得极为妥当,自己轻松了许多。这边贺元秀整酒布菜,二人对酌。
  第二天一早,黄将军派快马来报:大小匪徒,业已溃散。李星源又调派大量兵马,企图一举歼灭之。不久众将接连来报:明明追得匪徒在不远处山口,待扑过去,却又毫无踪影,如此反复,人困马乏,无功而返。李星源一筹莫展,陶澍也忧心忡忡地回到后房。贺元秀见陶澍愁眉不展,问道:“相公何故忧虑至此?”陶澍向她说了前方军情,贺元秀淡淡一笑:“这有何难?”展纸提笔,描下一具铜头铁尾大炮。
  陶澍哑然一笑:“夫人,山路崎岖,如何用得着如此笨重之物?”
  贺元秀嫣然一笑:“不劳相公费心,明天相公只要调配工匠具材给我,另外,督剿之兵亦不可撤,让众匪疲于奔命,而后一举可擒。”
  第二天,贺元秀亲自督造,数天之后造出了两具雄壮威武的钢铁大炮。陶澍、李星源带了兵丁来观看,炮手点火,“嗵———”的一声钝响,成百上千的小铁子飞出数百米开外,落处火光四溅,树倒泥飞。众人齐声欢呼。
  “威力巨大,只可惜太过笨重。”李星源一边赞叹,一边惋惜。贺元秀也不反驳,一声哨响,众工匠上前,把铁炮一一拆开,却是一个个数指宽、径半尺的铁环!让工匠一一背在背上,行走如飞,奔跑数里,复又转回,卸下肩上铁环,凑在一起,赫然又成两架威武无比的钢铁大炮!陶澍、李星源大喜,知此为可活动之大炮,适于山中作战,即命星夜送往军中。
  数日后乱匪被尽数擒获。贺元秀助夫君又立大功,心下喜悦之情不提。
  嘉庆二十五年冬,川督蒋攸锆进京面圣,奏报陶澍“治行四川第一,堪称大用。”帝大喜。冬十二月,陶澍奉调安徽布政使。
  重庆朝天门码头上,一艘巨大的官船扬帆启航,码头上跪满送行的官民士绅,啜泣之声传出老远……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