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李卫尸谏

作者:张 军



  乾隆也十分诧异,赶忙道:“快去,快去。”又对太监道,“你们快搀他去。”
  鄂尔泰急忙起身,两个太监上前,搀住他,将他扶了出去。
  乾隆见鄂尔泰出去了,方回头好奇地问李卫道:“李卫,你给他喝的什么东西?让他这么难受。不是故意拿了些难吃的东西,让他受罪吧。”
  李卫轻轻笑道:“老臣岂敢。老臣拿的‘十日醒’不过是百姓家寻常物而已。出了京城,但凡是中等以下人家,都喝过这个粥的。一会儿等鄂中堂回来后,我给皇上和鄂中堂好好讲讲此物的妙处。”
  鄂尔泰在东厕之中,可是吐了一个翻江倒海,不仅把“十日醒”吐了出来,把中午吃的午饭也吐了个干干净净,差点没把心肝肺吐出来。
  半盏茶后,鄂尔泰让太监一路搀着回来了,在自己的座位坐下后,鄂尔泰颤着声道:“李卫,你这‘十日醒’,不是你自己放了姜汁醋酱故意来戏弄老臣的吧。如何是这样的味道?”
  李卫轻轻一笑道:“鄂中堂,我让您吃的东西的确是粥,是今天早上刚刚在家里煮好的粥。这个粥到了皇宫里我叫它‘十日醒’,其实在老百姓家中却叫做‘糊涂粥’。”
  乾隆道:“糊涂粥?”
  鄂尔泰揉着肚子道:“我看这个名字倒挺贴切,我刚才就吐了个一塌糊涂。”
  李卫接着道:“此粥乃老百姓平日里吃的东西。特别是春荒之年,日日以此粥为食,并非是我李卫故意做出来的怪东西。我让鄂中堂吃此粥,是让您也尝尝老百姓吃些什么东西?”
  乾隆听得认真,不禁又问道:“那为什么要叫做糊涂粥呢?”
  李卫站起走出来道:“皇上。此粥的原料并不固定,大凡到了没什么吃的时候,老百姓便翻箱倒柜,扫出些陈年米面,加些野菜树叶,弄些瓜果菜蔬。总之,是有什么能充饥的就弄什么回来。能磨成面的磨成面,不能磨成面的切成丁,一股脑地扔到锅里,等煮熟了,就是糊里糊涂的一锅粥,所以叫做‘糊涂粥’。”
  鄂尔泰这才明白过来,恍然道:“怪不得这么难吃,原来是这么做的。”
  李卫瞧了他一眼,慨然道:“所以说老百姓活得大不易,既要向国家交税纳粮,又要向百官孝敬规费。如果底下的官吏再侵蚀多收、擅抬谷息、私设戥头等,百姓如何能活?若遇丰年,尚可支持,年成稍微不好,就是这糊涂粥也不能喝够喝饱。我李卫虽然对作诗一窍不通,但民间传说的四句‘糊涂粥’的诗,却记得十分清楚。”
  乾隆一听李卫还会背诗,不由大感兴趣,问道:“你李卫会背诗便已经不容易,这老百姓家中的‘糊涂粥’还能有诗,更是难得。你给朕背来听听。”
  李卫想了想,然后边走边吟道:“煮饭不如煮粥强,两日变做六日尝;别说糊涂粥味怪,家中已无隔夜粮。”李卫吟罢,竟有些动情,鼻子也禁不住有些发酸。
  “说得好!”乾隆大为感动,“不闻此诗,不知百姓疾苦啊。鄂尔泰!”
  鄂尔泰起身道:“奴才在。”
  “你现在就把这首诗写下来,朕要把它挂在军机处,让你们这些朝廷大臣都看看什么是百姓之苦。”
  鄂尔泰答着一声:“喳。”
  李卫一见时机已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声道:“皇上,老臣今天带了‘糊涂粥’来,就是为了让皇上明白老百姓活得不容易。老臣今日在此再一次为民请命,请皇上废捐纳。若是能将捐纳废了,老臣愿意再死一次。”
   乾隆看了看底下的李卫,点了点头道:“李卫,你起来。朕今日召你来此,不单是为你压惊,为鄂尔泰讲情,还有一件好事情要告诉你。来人!”
  太监王廉应声走上来,手捧一封诏书。
  乾隆道:“这是朕已经拟好的诏书,明日就在早朝上宣旨明发,并在当日用邸报传谕各地。从明日起,我大清朝要废捐纳,再不任用拿银子买来的官。这施行了两千年的捐纳之制,要在本朝废掉!”
  李卫一听,那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跪伏在地,大声道:“皇上圣明。”
  鄂尔泰听了谕旨,也不得不跪下来道:“皇上仁心通天,真乃一代明君。”
  李卫和鄂尔泰叩罢,一起抬起头来。乾隆却看得分明,李卫是喜气洋洋,鄂尔泰却是一脸的阴郁。
  乾隆在心中不禁一笑。
  
  天下废捐
  
  第二日早朝之时,一个震动天下的政策从紫禁城传出来,直传到清朝所有疆域所在之地。
  从这一日开始,天下废捐,再不能花钱买官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