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惊悚时分(下)

作者:迪恩.孔茨




  那年的夏天和秋天,齐娜每周都要从旧金山赶往萨克拉门托市,向法院申请自己作为艾莉尔·贝思·德莱恩的惟一法定监护人。她去看望那姑娘,耐心地,有些人称之为是顽固地办理收养艾莉尔的各种极为复杂的法律和社会服务手续。否则的话,那个姑娘很可能会被送到称作“护理机构”的疯人院里过日子了。
  尽管齐娜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个英雄,但有许多人仍然把她看作是个英雄。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对她的英勇行动表示出了由衷的敬佩,而正是由于他们的作用终于打破了官僚的陋习,使她获得了她孜孜以求的对艾莉尔的永久监护权。在第二年一月下旬的一个早晨,离她把艾莉尔从魔窑中解救出来的十个月后,她驱车带着艾莉尔离开了萨克拉门托市。
  
  ***
  
  齐娜后来再也没念完心理学硕士的课程,其实离读完全部课程也只有一步之遥了。她仍在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上学,但她改学了文学。她一直就十分喜爱阅读,尽管她知道自己并不具备写作的天赋,但她相信某一天她会做名文学著作的编辑,与作家共事。虚构的小说中会有比科学更多的真理。她同样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个教师。要是她仍然干女招待这一行的话,她也很心安理得,因为她做女招待干得很出色,在劳动中得到了自己的尊严。
  在这年的夏天,如果齐娜下午上班,她就常常在早上带着艾莉尔去海滩,待到午后再去上班。那姑娘喜欢戴着墨镜凝视着面前的大海。齐娜有时还能劝说她走到海水边,让涌来的海浪轻轻拍打她的双脚。
  这年六月的一天,齐娜无意识地用食指在沙滩写出了一个词:平和。她盯着这个词看了一会儿,让她自己也感到吃惊地对艾莉尔说道:“这个词可以从我名字的字母中拼写出来。”
  七月一日,艾莉尔坐在沙滩上的毯子上,望着阳光闪烁的海面,齐娜在读一张报纸,报上的每则消息都让她十分烦心。战争、强奸、谋杀、抢劫、政客们的尔虞我诈,不一而足。她读到一篇电影评论,评论中对导演和编剧进行了大肆抨击,指责他们根本无权创作这部影片。她随后又读了一篇一名女专栏作家撰写的文章,文章中同样猛然抨击了一位小说家。她觉得这种主观抨击根本不是什么评论,只是在泄愤而已。她把报纸扔进了废纸箱。她清楚地觉得,文章中表露出来的这种仇恨和间接攻击其实反映了人类的本性已经受到了相互残杀冲动的玷污;象征意义上的杀戮与真正的谋杀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杀人者的病态心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人类的罪恶是无法解释的,只能寻找藉口搪塞而已。
  还是在七月初的一天,她注意到有个三十开外的男人也在海滩上休闲,他每星期总有几个早上要带着他那八岁的儿子来海滩玩,他带着一台便携式电脑,坐在遮阳伞下用便携式电脑工作着。逐渐地,他们搭上了话。那个父亲名叫纳德·巴恩斯,他的儿子叫杰米。纳德是个鳏夫,他干过各种事,但主要是做自由撰稿人,已经出了几本小有名气的小说。杰米十分喜欢与艾莉尔一起玩,替艾莉尔拿来了他喜欢的东西,有一束采集来的野花,一只好看的贝壳,一张从杂志上撕下来的一幅狗的滑稽图片。他把那些东西放在艾莉尔的毯子上,也不问问艾莉尔是否喜欢。
  八月十二日,齐娜在家里为他们四人做了一顿通心粉和肉圆便饭。随后,她和纳德与杰米一起玩了钓鱼以及其他一些游戏,艾莉尔坐在一边平静地看着她自己的双手。自从在旅宿汽车里那个夜晚以来,那种可怕的焦虑表情和无声的叫喊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脸上。她不再蜷缩成一团,似乎是焦急地前后摇晃身子了。
  八月下旬,他们四人一起去看了场电影,并且仍然常常去海滩玩,在海滩上并排撑起帐篷。他们之间的关系很轻松愉快,没有一点压力或是期望。他们都没想过更进一步的发展,只是保持在相互见面,以免感到孤独的地步。
  九月,在劳动节① 后,天气渐渐转凉,去海滩消暑的日子已不多了。一天,纳德埋头在电脑上工作,突然他抬起头,对一边的齐娜喊了声,“齐娜。”
  齐娜正在读一本小说,她没抬起头,只是应了声:“嗯。”
  他仍在叫她,说道:“快看。看艾莉尔。”
  那姑娘穿了一条短裤腿的蓝色牛仔裤,上身穿了件长袖衬衫,因为这天气再晒太阳浴已经有了些凉意了。她光着脚在海边淌水,徐徐涌来的海浪冲到她的脚踝上,但她没像往常那样呆呆地站着凝视大海,而是双臂举过头顶,挥舞着双手,在原地跳着舞步。
  “她很喜欢这大海,”纳德说道。
  齐娜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热爱生活。”他说道。
  齐娜心头百感交集,默默祈祷着真能这样。
  那姑娘没跳很久,不久她回到了毯子上,她的目光依然像以往那样显得茫然。
  那年的十二月,离逃出埃奇勒·维思家已经有二十多个月了,艾莉尔满十八岁了。她不再是个小姑娘,而是个可爱的年轻女士了。然而,她依然在梦中叫父母的名字,叫她弟弟的名字,而在这惟一能够听到她发出声音的时刻,她的嗓音听起来依然是那么幼小、脆弱和失落。
  在随后的圣诞日早晨,齐娜家客厅里的圣诞树下堆放着送给艾莉尔、纳德和杰米的各色各样的礼物,齐娜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也有一件礼物。她的那件礼物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仿佛是由哪个孩子虽然并不熟练、但却怀着满腔热情包起来的。礼物上贴着一张印有圣诞老人图像的礼品标签,上面是她的名字,是手写的大写字母。她打开礼物包装纸,里面有一张蓝色的纸,纸上写着一句话,从字迹上留下的断断续续的痕迹看得出,这句话是写的人费了很大的劲,犹豫再三后写下的:我要活下去。
  齐娜的心砰砰直跳,口滞舌重。她握住那姑娘的双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即使想说什么也会觉得无从说起。
  终于,她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是我……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亲爱的。这也是我……想要尽力为你做到的。”
  她热泪盈眶,又一次读了那句话。
  我要活下去。
  齐娜说道:“但你不知道该怎样回到常人生活中来,是吗?”
  那姑娘一动不动。随即,她眨了眨眼。她的两只手紧紧握住齐娜的手。
  “有办法的,”齐娜鼓励她说道。
  那姑娘的手握得更紧了。
  “孩子,有希望的。总是会有希望的。有办法的,可能一个人无法单独发现它,但我们齐心合力一定能发现它的。我们一定能发现它的。你要相信我。”
  那姑娘仍然不能用眼睛看着齐娜的眼睛,但她的双手仍然紧紧握着齐娜的手。
  “我要告诉你一则红杉树森林里的故事,以及有天夜晚我在红杉树森林里看到的东西,那东西我后来在想看到时果真又看到了。可能你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别人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根本没什么意义,但这对我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即使连我自己也并不完全懂得这其中的含义。”
  我要活下去。
  在随后几年里,对艾莉尔来说,从野森林回到现实美好生活中来的路程可说是并不轻松简单。也有反复多次绝望的时候,似乎她根本没什么进展,甚至会觉得是倒退了。
  然而,终于有一天她们与纳德和杰米一起去那片红杉树森林看看。
  他们穿行在巨大的红杉树森林里,他们融合在巨树投下的肃穆的影子里,艾莉尔说道:“指给我看在哪儿。”
  齐娜牵着她的手来到当初她躲藏的地方,说道:“就在这儿。”
  那天晚上齐娜可说是心惊胆战,为她从未见过面的一个女孩冒了这么大的险。她对自己内心这种新的动向十分害怕,连维思也没让她这么害怕过。这是对他人的无私关怀。现在,她明白再也不会有什么事情会让她感到害怕了。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真实含义。这种对他人的无私关怀。
  
  注:
  ①此处提及的一些情景和动物均是格林童话故事中的拟人化角色。
  ①"边缘"英文是"edge","埃奇勒"是"Edgeler"。
  ①珀尔(Robert Edwin Peary)土木工程师,1866年首次随捕鲸船在格陵兰极地探险,随后对北极探险产生了浓厚兴趣,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纬90o,即北极点。他在北极点竖起星条旗,作了科学观察,总共待了30小时。美国国会在1911年3月通过法案,表彰他的探险精神,并授予他海军上将军衔。
  ①即氨水,有很强的刺激性。
  ①Labor Day,美国的劳动节为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