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布莱希特日历小说八篇

作者:[德国]贝托尔德·布莱希特 作 赵丹 译




  “噢,因此?”阿尔基比亚德斯说,“我明白了。”他很快站了起来走到床边。
  “很遗憾我没有把自己的桂冠带来。我让手下人拿着,否则我把它留在这儿给你。请相信,我认为你是够勇敢的。我没见过谁会在这种情况下讲出你讲的这些真话。”
  然后他快步走了出去。
  克桑蒂普给他洗脚,把刺拔出来后,她生气地说:
  “会感染的。”
  “至少啰。”哲学家说。
  
  柯依纳尔先生的故事
  
  K先生和自然
  问及他跟自然的关系,K先生说:“我很想一走出房子就看到几棵树,因为它们每天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外表,达到了一种特别程度的真实。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感到困惑,在城市里我们只能看到可供使用的物体,房屋和铁路,无人居住便空空荡荡,不使用便失去意义。我们特有的社会秩序把我们人类也列入了这类可供使用的物体。树木至少对不是木匠的我具有某些令人平静的、内在的、独立于我之外的东西。我甚至希望,它们对木匠也具有某些不可利用的特性。”(K先生还说:“我们必须节约地利用自然。在自然中逗留而无所事事容易陷入病态,如同发烧向某人袭来一样。”)
  组织
  K先生说:“思想者不怕用光太多,不怕面包太多,不怕思想太多。”
  形式和物质
  K先生注视着一幅画,画里的物体被赋予了独特的形状。他说:“有些艺术家观察世界的时候如同哲学家,顾及外形时便丢失了内质。有一次我跟一个园丁干活,他递给我一把修枝剪刀,让我修剪月桂树。树长在一个花盆里,是借给喜庆典礼用的,为此它的形状必须是圆的。我马上开始修剪长得繁茂的新枝,但无论我怎样努力想获得一个圆形,总是不能成功,不是这一面就是那一面剪得太多。当最后变成圆球时,球已经很小了。园丁失望地说:‘好了,球是有了,可月桂哪里去了?’”
  友好帮助
  关于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帮助朋友,K先生举出下面的一个故事作为例子。“有三个年轻人来找一个阿拉伯人,跟他说:‘我们的父亲死了,给我们留下十七头骆驼,并在遗嘱中补充说,年纪最大的可以得到骆驼的一半,第二个三分之一,最小的九分之一。现在我们对分配不能达到一致,请你作出决定。’阿拉伯人想了一会说:‘依我所见,要分配均匀还缺少一只骆驼。我自己有唯一一只骆驼,我把它提供给你们。把它拿去分配,然后把剩余的还给我。’他们感谢了他的友好帮助,带走了那只骆驼,然后这样来分十八只骆驼,老大得到一半也就是九只了;老二三分之一,也就是六只;最小的九分之一,也就是两只。出乎他们的意料,当他们把各自的骆驼牵到一边时,还剩下一只骆驼。他们再次怀着感激把这只骆驼还给他们的老朋友。”
  K先生称这为正确的友好帮助,因为它不要求有特别的牺牲。
  可信
  K先生主张人类关系须有秩序。他一生卷入多次斗争,有一天再次陷入一件不愉快的事,使得他必须夜晚去城里多个地点拜访,这些地点彼此相隔很远。他因为有病,请一个朋友借给他大衣。尽管这位朋友必须因此而取消一次小约会,他还是答应把大衣借给他。到傍晚,K先生的处境变得如此之糟,以至于这几次拜访也无济于事,尽管时间不太充裕,K先生为了遵守自己的约定,还是去取了那件已经无用的大衣。
  无助的男孩
  K先生说有些人的坏习惯是喜欢独自默默忍受所遭受的不公平,他讲了下面一个故事:“有一个过路人问一个哭泣的男孩有什么伤心事。‘我本来有两分钱看电影,’男孩说,‘过来一个男孩从我手里抢走了一分钱。’他指着一个远处还看得见的男孩。‘你没有喊帮忙吗?’这个男人问。‘喊了,’男孩说,抽泣得更厉害了。‘没有人听见吗?’这男人继续问,慈爱般地抚摩了他一下。‘没有!’男孩哭着说。‘你不能大点声喊吗?’这男人问,‘把另外一分钱也给我吧。’他从男孩手里拿走了最后一分钱,然后大摇大摆走了。”
  是否有上帝存在的问题
  有人问K先生,是否存在上帝。K先生说:“我建议你思考一下,你的行为是否因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回答而有所改变。如果不改变,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改变,那么我至少可以告诉你,你需要一个上帝。”
  对话
  “我们彼此没什么可谈的,”K先生对一个人说。“为什么?”那人吃惊地问。“当着你的面我说不出理智的话,”K先生埋怨说。“这对我没有关系呀,”那个人安慰他说。“这我相信,”K先生恼怒地说,“但是对我却有关系。”
  作客
  当K先生作客时,他总是让他待的房间保持得跟来时一样,因为他认为人们不应该给他们的周围留下自己的印迹。与此相反,他努力使自己的举止适合住处;尽管如此,他想要做的事情不能因此而受到损害。
  当K先生招待客人时,他至少要遵照客人的意愿把一只凳子从原来的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我来决定什么适合于他,这样好些。”
  K先生在陌生的住处
  走进陌生的住处,就寝之前K先生总要察看房屋的出口,别无其他。当问及为什么时,他尴尬地回答:“这是一个可恶的坏习惯。我主张公平;假如我的住处有一个以上的出口,那自然很好。”
  智者的智慧是态度
  有一个哲学教授到K先生处,谈起他的智慧。过了一会儿,K先生对他说:“你坐得不舒服,说话不舒服,你思想不舒服。”哲学教授恼火了,说:“我不想知道我的情况,而想知道我说过的内容。”“根本没有内容,”K先生说,“我见你笨拙地走,而在你走的过程中你并没有达到什么目的。你说话昏暗,在你说话时并没有创造光明。观察你的态度,你的目的不使我感兴趣。”
  当K先生爱上一个人时
  有人问K先生:“假如你爱某个人,你会做什么?”K先生说:“我会为她做一个设计,然后关心她是否跟它相似。”“谁跟谁?设计跟她相似还是她跟设计相似?”“她跟设计相似”。
  K先生和一贯性
  有一天,K先生给他的朋友提出如下的问题:“我不久前跟住在我对面的一个人打交道。现在我已没兴趣跟他打交道了,但是我不仅缺乏跟他打交道的理由,也缺乏跟他断绝来往的理由。我发现,当我买下他迄今为止一直租着的房子时,他立即叫人砍倒一棵窗前遮光的树,尽管李子还刚成熟了一半。我应该把这当作跟他中断往来的内在理由还是外在理由呢?”
  几天以后K先生告诉他的朋友:“我现在已经和这个家伙中断来往。你想想,他跟当时的屋主要求了好几个月,要把那棵挡亮的树砍掉。屋主不想这么做,因为他还想要果实。现在,当房子转到我这个熟人手中时,他却真的让人把树砍了,连同未熟的果实!我中断跟他的来往是因为他前后行为的不一致。”
  思想的父亲身份
  有人批评K先生,在他那儿,愿望常为思想的父亲。K先生回答说:“没有哪个思想的父亲不是愿望。只有一点有争议:什么愿望?我们不必怀疑,一个小孩可能根本没有父亲好去怀疑,父亲的身份是难以确定的。”
  独创性
  K先生说,今天有无数人公开鼓吹可以独自一人撰写伟大的著作,而这一点也得到普遍认同。中国哲学家庄子早在成年时期就写了一本十分之九由引语组成的十万字的书。这类书在我们这里写不出来,因为缺少这种精神,因此书只产生于自己的作坊。人在懒散时便不能充分表达思想,自然也没有思想被采用,也没有一种阐释思想的话被引用。他们为自己的活动所需的东西是如此的少!他们唯一能出示的东西是一支钢笔和几张纸!勿需任何帮助,只是独自一个人可以弄到手的少许材料,他们建造了自己的茅舍!再大一些的建筑他们没有见过,只知道这种一个人可以造起来的茅舍!
  成功
  K先生看见一个女演员走过,说:“她很漂亮。”他的同伴说:“因为她漂亮,所以她最近很成功。”K先生生气了,说:“是因为她成功了,所以才漂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