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达·芬奇密码》背后的人

作者:莉萨·罗格克




  在已发展成为跨国联合经营的出版业里,出版社要的是不断增大的利润,而股东要的是稳步上扬的股票价格。昔日文儒高尚的行业如今成了一个骑虎难下的两难之地,而身处在这两面夹击中的就是编辑。因为正是编辑决定了哪本书上架,上架多久,是一年还是两年。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编辑必须确保他推出的每一本书都抢眼热销,如果判断失误造成损失,他要么就被打入冷宫,不再重用,要么就得卷铺盖走人。但编辑也不是傻瓜,如果他经手的这本书“市”途不妙,他会在赤字太显眼之前为自己物色好一个新的工作,溜之大吉,自然也就顾不得出版社里的那些“孩子”了。许多出版社里的编辑部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旋转门,不停地吐故纳新,新旧更替。
  就这样,布朗的工作计划还没进行到一半,他和他手上的小说就被“遗弃”了。一些作家只有在与编辑保持稳定联系,得到出版社有力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定下心来一字一句地创作。而此时的布朗却什么都没有,只能依赖妻子为他指出创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错误。布朗为自己苦心创作而出版社却无人问津的状况深感不安和焦虑——特别是他还为出版社内部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厚重微秒的学问伤透了脑筋——埃尔维尔告诫他,这时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埋头苦干,不要为外界的事分心。
  几个月后,贾森·考夫曼接手了袖珍普及本的工作,成为了布朗的新编辑。考夫曼对于出版业编辑部的那扇旋转门再了解不过了;他在这扇门里进进出出闯荡了十年,前后换了五份工作。在圣马丁工作了一个月他就辞职到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了。一位上司要他负责监督布朗与出版社签约的两本书。
  有了一位新编辑,布朗就又踏上了《天使与魔鬼》的创作之旅。布朗非常希望自己钟爱的密码也能融入这本小说。由于对称字是该书的一个醒目特征,他和编辑一致要求将对称字做成书的封面。幸运的是,布朗手上就有一些相关资料:约翰·兰登在1994年为他发行的CD“天使与魔鬼”设计了一个对称字的封面。布朗将它交给封面设计人,并强烈建议约翰·兰登再为这本书设计几个对称字,以便与前面的保持一致。
  从手稿上交的那一刻起,老练的作家——即使麾下只有一本小说的布朗——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小说生产阶段的任务就算结束了。虽然他们也要参与小说的排版编辑,文字校对,但通常封面设计和小说内容最后都是由宣传部和销售部决定的。
  此后,作者只能通过编辑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但大多数情况,这些意见最远也就只能传达到编辑的办公桌上,因为宣传和销售部门的人都认为——而且他们的这种看法多数也是成立的——作家虽然在文字世界里纵横天下,但对如何吸引读者从书架上挑中他的书却一窍不通。
  《天使与魔鬼》却是个例外,因为对称字是其核心部分,所以布朗和考夫曼都认为用对称字作封面就是理所当然的。经过讨论决定,文中的对称字在每版书里都要清晰地出现,但对称字封面仅用于第一版精装书。也许是销售部担心袖珍版本印刷会使封面上的字很难认清,也许是担心压缩后的封面出现在出版社的再版书目里时,会被人误以为是那种艰涩难懂的学究类书籍。
  不管怎样,再版印刷的封面上看不见对称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安排和设计。后来《达·芬奇密码》的不期走红却让丹·布朗在《天使与魔鬼》和其他两本小说封面上的名字一大再大,最后到跟标题一样大。而这标志着布朗成了一个知名品牌,套用出版界的一句老话,成了个“特权”作家。
  但当时的布朗还没有授予特权。《天使与魔鬼》于2000年的4月出版上市,布朗觉得这本小说的创作历程让他获得了不少出版经验。既然经验越来越丰富,那么他下面的几本小说就会一本比一本卖得好。他坚信,他的新作会让他越来越红,他的书迷也会越来越多,他以前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引人注目。
  理论上讲,这是商业小说创作者通常都会经历的一段路程。但布朗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估计是个多么大的错误。
  
  第五章迷茫岁月
  
  尽管丹·布朗的第二部小说有了一位新编辑,但《天使与魔鬼》的宣传工作还是得像圣马丁出版社的《数字城堡》那样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布莱斯将再次担起宣传重任。《天使与魔鬼》的故事情节虽不像《数字城堡》那样新潮时尚,但布朗和布莱斯还是一如既往,按照以前的模式为小说作市场宣传。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天使与魔鬼》上市后没多久就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读者没有因为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而瞠目结舌,却把这本书当成了一本旅游手册。
  “罗马贝尔尼尼著名的《四水喷泉》雕塑附近有个全自动咖啡馆,隔三差五的就有游客趁着在那里休息的空档给我发邮件。”布朗笑着说,“他们说,‘我现在就坐在这个全自动咖啡馆里,手上拿着你的书。我已经按照书中的路线观赏了这些雕塑和绘画。嘿!真的一点都不差,跟书里写的一模一样。’”
  想着自己的作品——一部虚构的探险小说——居然被人当作福多尔式 的旅游指南,布朗自己都觉得好笑。而布莱斯干脆将错就错,把这当成《天使与魔鬼》的又一卖点,广为宣传。
  布朗还参加了许多电视和电台的谈话节目,向读者介绍《天使与魔鬼》。然而,布朗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有读者指责他敌视天主教会,亵渎上帝。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们还攻击他偏袒科学,蔑视宗教。他可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因为他的双亲身上就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看似敌对的观点,但他们和平共处,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
   “在许多方面,我将科学和宗教视为同一事物。”布朗平静地说。“二者都是人对神性的追问,不同之处在于,宗教诉诸问题本身,而科学侧重对答案的追寻。虽然两者之争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但我一直认为它们就像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
  现在布朗名下已经有两部小说了。不过,按照同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的合同,他至少还得再写一本。从四方奔走,多处取证,到埋头苦干,笔耕不辍,再到最后的字斟句酌,细心校对,经历了几次这一过程的布朗开始从中摸索出自己对小说构思和布局的一套心得体会。
  布朗还像以前那样,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各家书店签名售书。这时,有一些还没有出版经验的作家向他咨询,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出版社和文稿代理人——这个问题也曾被多次问到——他就从著名文稿代理人艾伯特·朱克曼写的《巨著的创作》中引用了一些话,作为自己的建议。布朗告诫他们只要先在故事框架和故事内容上多花心思,狠下苦功,这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布朗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么多的作家把他的建议牢记在心上。随着这类问题的慢慢增多,布朗决定把它们写成一篇详细的文章挂在他的网站上。而事实证明,这个英明的决定帮助布朗打开了一部分市场,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他巧妙地暗示那些作家如果真想知道其中奥秘,最好还是去买一本,或是全部,他写的小说去揣摩。
   “强文七法”——布朗从艾伯特·朱克曼的书中体会到的写作要领——早已不是最初在danbrown.com上的样子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几个要点来看看布朗自己是如何构思和把握小说的。
  1. 背景,环境,情境: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2. 场景的切换:让一切不停地转换。
  3. 主题的设定:围绕主题展开情节,构建全文。
  4. 悬念的制造:时间,在情节背后放上一只不见其容但闻其声的时钟;惊险,让主人公经历各种生死的考验;期待,让读者总是满怀期待之情。
  5. 细节:只有翔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才有自然真实的效果。调查,钻研,取证。
  6. 语言的编织:言此及彼,滴水不漏。
  7. 校正:最有趣的部分,初稿完成后还需仔细推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