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达·芬奇密码》背后的人

作者:莉萨·罗格克




  在阿默斯特学院,布朗度过了一段毕生难忘的时光,即使在成名之后,他还是时常把这段经历挂在嘴边。小说家艾伦·勒尔契克曾是学院的客座教授,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培养了无数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布朗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我只好反复地修改。”他说。跟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布朗也为拥有这样一位严谨敬业、文笔优美的老师而欣喜若狂。不过那时候,他从未想过将来要成为一位像勒尔契克一样优秀的小说家。在他的眼中,这位学识渊博的老人只是一位鼓励他时刻上进的老师,与当初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的希思先生没什么两样。
  布朗常常说,尽管勒尔契克教授诲人不倦,教给了他许多英文写作的技巧之道、思维发散的秘密之源,但那时的他却从未想过要当一名作家。虽然他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消磨在各种各样的写作计划上,但却从没想过要把勒尔契克教授的真知灼见投入到创作实践当中。大学时代的布朗总是踌躇满志地规划如何将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歌词创作中。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然而心想未必事成。十年后,当布朗在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中对勒尔契克教授表示诚挚感谢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正是在勒尔契克教授课堂上的学习经历让他在时过境迁后仍能信心十足地拾起搁置已久的笔。
  在布朗的人生道路上,还有一件事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阿默斯特学院就读的第三年,他获得了去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留学一年的机会。
  来到塞维利亚大学之后,布朗又像以往一样选择了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课程:艺术史。正是这门课上,教授信手拈来的几句题外话为《达·芬奇密码》播下了最初的种子。那是在一堂有关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课上,教授一边用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画作,一边随手指出达·芬奇在这些绘画、雕塑及素描设置的密码和疑团。
  当教授开始演示《最后的晚餐》这张幻灯片的时候,满满一教室的同学都已经昏昏欲睡了。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教授说道,虽然几百年来人们都误以为在这幅画中坐在基督右边的人是门徒约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她是一位女人,确切的说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接着话锋一转,他又继续指出画卷中好几个为人们所忽略的细节,比如在整个晚宴中没有出现一只酒杯。
  这堂看似平淡无奇的课极大地激发了布朗的想象力,他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对于这个思维活跃、终生热爱解密和猜谜的大学生而言,短短的几十分钟让他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将最终改变他的一生,尽管当时他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艺术史学家当然不会把这当作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我们这样的平常人知道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举世闻名的画作中竟然藏有密码,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布朗绕有兴致地说。“在塞维利亚大学学习艺术史的时候,我才真正一睹了《最后的晚餐》的庐山真面目。构成这幅世界名画的主要元素绝不是普通的油墨重彩,而是达·芬奇精心设置的神奇密码。当你凝视着《蒙娜丽莎》的画像冥思苦想她为何微笑时,你不过刚刚触及密码学的皮毛,诸如《岩间圣母》、《博士来拜》等画作中都充满了神秘的象征意义。”
  不论如何,布朗的视野从此打开了。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有列奥纳多·达·芬奇试图穿越百年隧道向观画者传递的隐秘信息,还有一个由无数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苦心设置的密码和神秘符号所构成的富饶宝藏。
  教授赋予了他一双神奇的眼睛。从此,他可以全方位地欣赏画作——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品,它们还是音乐、文学和宗教的符号。当布朗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阿默斯特的时候,他对未来已经成竹在胸。虽然这些艺术史知识看起来与他的歌唱事业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他敢肯定在某个无法预知的时刻,它们将大放异彩。
  
  从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布朗开始自学各种乐理知识。他知道自己并非科班出生,如果想在卧虎藏龙的音乐界崭露头角,必须在谱曲、配乐和幕后制作等方面狠下苦功。而且经过美国最好的两所私立学校长达八年的磨砺,他已经疲惫不堪,现在是静下心来做事的时候了。布朗一直以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会让他在好莱坞的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直到到达西岸之后,他才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
  不过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布朗打算继续留在埃克塞特蓄势待发,为将来多积攒一些资金。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他还买了一架音响合成器和一部二手录音设备,开始试着谱曲。
  一天,在摆弄合成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能调试出一种很像蛙叫的声音。于是,他用这种声音制作了一支听上去像一群青蛙在池塘里争鸣的曲子。这支乐曲后来被命名为“快活的青蛙。”接着他又尝试着用合成器模拟其他动物的叫声,并一连创作了好几首短小的乐曲,分别命名为“铃木1的大象”、“暮霭中的天鹅”和“群鼠”。他决定制作一本以合成音乐为主打的儿童音乐专辑。不久,“动物们的合唱”诞生了。
  埃克塞特的几家地方小店购买了一些磁带,一些当地报纸对此也做了报道,但是“动物们的合唱”却只售出了几百盘。布朗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将这次失败视为一次自己制作销售作品的初次经验。但是,接下来他该干什么呢?既然他已为孩子们创作了一盘专辑,那么接下来他要在成人的市场里一试身手。
  首先,他成立了一家名为“调琴”的私人虚拟音乐公司,接着又以公司的名义于1990年发行了首张面向成人的大型专辑——“视角”。这次,他没有独挑大梁,也没有采用百分百的合成音乐,而是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请来了几位昔日好友,一同出谋划策。其中,奇普·贝克特负责整张专辑的键盘乐器演奏和演唱,而厄尔·贝瑟尔则充当起了贝斯手和吉他手。
  从一开始,布朗就知道正如“动物们的合唱”不同于当时市面上任何一支合成音乐一样,他的新专辑也一定不能落俗。他仔细分析了市场排名前四十名的音乐作品,别具匠心地将其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专辑中。“人们经常会问‘你们的歌曲近似于谁的风格?’我们就会回答,‘我们自己的。’这张专辑音乐舒缓流畅,婉转绵长。其歌词更是意致悠远,别具一格。”布朗得意地说道,“它听上去更像是在给你讲述一个故事。”
  与发行“动物们的合唱”时的做法一样,布朗把一部分专辑拿到当地出售。但是,他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专辑作为样本音乐推荐给好莱坞的制作人和代理商。这时的布朗已经拥有了两张个人专辑,也积攒了足够的资金。1991年的春天,他飞抵洛杉矶,在好莱坞的富兰克林总统府大街租下了一个套间,离这个行业的精英分子仅一步之遥。
  布朗十分清楚,他的音乐和歌曲固然优美动听,但是比起那些技艺纯熟的音乐人来说,仍然有许多不足和缺憾。而且当务之急是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结交行业里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显赫人物。
  布朗一边忙着推销自己的专辑,一边忙着找份合适的工作。他不能想象自己为了果腹糊口跑到餐厅里让人呼来唤去,或者到零售店里给人站柜台。于是,他在贝弗利希尔斯1预备学校找了一份差事,当一名西班牙语教师。在这个学校任教无疑是布朗打开人际关系网的重要一步,因为他知道,这里许多学生的父母身踞要职,有权有势,没准哪天就能帮自己扶摇直上,一步登天。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至少这让丹·布朗学会了如何在权贵面前故作镇定。“在贝弗利希尔斯预备学校开家长会特别有意思。”布朗回忆道,“你可以看着鲁珀特·默多克2或者迈克尔·艾斯纳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嗨!你的小孩是个十足的懒鬼,如果他再不改,就等着看他不及格吧!’实在是太有趣了!”
  就这样,丹·布朗开始了一种维持多年的生活方式——同时做两份全职工作:白天教书,晚上披星戴月地进行可能一无所获的创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教书让他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假期,与音乐呆在一起。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