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达·芬奇密码》背后的人
作者:莉萨·罗格克
他几乎从不提起他毕业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和阿默斯特学院。在这个到处都是中学还没毕业就独闯江湖,一夜暴富的艺人圈里,这无疑犯了他们的大忌。不仅如此,布朗还发现良好的教育背景非但没给他带来好运,还常常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在这个以长发和纹身为荣的圈子里,人们所要做的就是整天喝个酩酊大醉,倒在水沟里不省人事。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英文基础扎实与否。”他解释道。
更糟的是,布朗还发现自己跟音乐界的同行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他们不仅学识浅薄,不可理喻,行为举止更是让一向严谨自律、品行端正的布朗——以及跟他一样的传统的美国人——大为反感。这些人常常参加一些不三不四的聚会,与不同的人一起纵酒言欢,肆意吸食毒品。有几次,他还亲眼目睹他的几位好莱坞邻居为了一夜成名不惜出卖肉体,甚至明目张胆地跑到梦工场甄选角色的地方胡作非为。
布朗的教师生涯无疑加大了这种差距。“我发现上一堂精彩纷呈的课与写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一样有意义,”他说,“课堂能让我暂时远离好莱坞的商业骗局,还我一方宁静的土壤。而且,不论我的音乐事业发展得如何,我都将永远呆在校园里。没有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但同时,布朗也明白,布莱斯功不可没。他们二人一直谨小慎微地维系着彼此之间的关系,尽管周围的人都蒙在鼓里,但事实上,早在开始制作布朗的首张个人专辑的时候,二人就已坠入爱河。
他们一定隐藏得很好。“得知他们早已情意绵绵,如胶似漆,我都大吃了一惊。”佐罗回忆道。
布莱斯和丹这么做也是情非得已,至少一开始是如此。她毕竟是他的经纪人。这样的事情放在今天来讲也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一个资历尚浅的男艺人被迫受控于一位气势凌人的女老板,这简直不亚于一个充斥着色情和性交易的三流肥皂剧。他们的感情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流言蜚语。
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布莱斯比布朗整整大了十二岁。虽然他们生活在思想开放、日新月异的洛杉矶,但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的观念,一位年轻男子与一位年长的女性谈情说爱足以让人大跌眼镜。
“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结合只是因为性。”《老妻少夫》的作者苏珊·温特这样说,“事实上,这个女人往往更看中这个男人潜在的创造力和埋藏在心底的激情,她不能容忍他像一颗尘封已久、落满了灰尘的珍珠一样被永远埋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根本不能让这样的女性如此心驰神往。”
布莱斯完全可以从每年加入学会的成千上万名年轻男子中任意挑选一位,但是她偏偏选中了丹。毫无疑问,她和罗恩·华莱士一样看出他才华横溢,决定竭尽所能帮助他,让命运之神垂青于他。她的到来仿佛给布朗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的创造欲望前所未有地被激发出来。这份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让布莱斯甘愿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与布朗一起浪迹天涯,同甘共苦。
布朗从中受益无穷。“男人们天生就需要被人欣赏,他们希望亲眼看见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温特认为。“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欣赏你的才华和梦想,并且有能力帮你达成心愿,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没多久,丹和布莱斯发现俩人不仅都热爱音乐,而且还都钟情于艺术史,尤其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布朗跟布莱斯谈起他曾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选修的艺术史课程。课堂上,教授提出达·芬奇在他的画作和素描中设置了大量谜题和密码。布莱斯认为此言不虚。在平时的艺术史研究中,她对此早有耳闻。很多年过去后,布朗干脆给布莱斯取了个外号,“达·芬奇的狂热信徒”。
虽然布朗一再在媒体面前强调他的妻子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但她对达·芬奇的研究好像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她的本行。她凭着一腔热忱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我听说,丹常说布莱斯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但我想这项专长大概是她离开学会之后才具备的,因为那时候她还不是。”佐罗说。
不管怎样,对达·芬奇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毕竟在虚华浮躁的音乐界像这样情投意合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丹和布莱斯开始在工作之余频频约会见面。对于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女人来说,布朗就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他,英明俊朗,年轻有为。他的诚实与可爱,以及那一点点不多不少的孩子气都让她倾心不已。
“丹·布朗”大碟发行之后,布莱斯全力以赴,为布朗宣传造势。她一边发布新闻稿,安排布朗和各大报刊的记者、编辑见面,一边还忙着为布朗策划演唱会,联系合适的代理商,并在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上撰写相关文章。因为只有这样,布朗的专辑才能真正引起音乐界的轰动。在一封写给音乐界同仁的信函中,布莱斯写道:
“这是我们在美国国家歌手学会听过的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个人专辑之一。听过其中收录的全部歌曲后,我们断言这本专辑马上就能让投资者和制作人富得流油。”
“我们相信丹·布朗一定会大红大紫,他的首张个人专辑无疑是音乐爱好者收藏的首选。”
确实,丹·布朗大红大紫了,只不过不是因为他的专辑。根据布朗的曲风、嗓音、音质和外形,经纪公司把他塑造成一位思维敏捷、心思细腻但却总是郁郁寡欢的年轻歌手形象,向市场隆重推出。专辑的封底还附上了一首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歌的节选:“树林里的路分两支,而我……偏偏选择了人迹罕至的这条路,千差万别由此开始。”而在一旁的照片中,布朗正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缓步离开镜头。
在另一张照片中,他带着一副眼镜,身穿一套旧式海军夹克,手握一根铁链。铁链的另一头系在一面画满了涂鸦画的木篱笆上。他倾斜着身子站在那儿,若有所思地看着地面。
无论是整张专辑的曲风还是布朗的嗓音都与20世纪70年代风靡整个少女阶层的流行歌手肖恩·卡西迪和雷克斯·史密斯都颇为相似,而且专辑的音乐听上去与巴里·曼尼奴的风格也有着一些若有若无的联系。专辑的音响设备、乐曲伴奏简直就像是一场豪华的听觉盛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轻摇滚乐集。轻吟浅唱的爵士乐,配上如泣如诉的萨克斯管风情,“丹·布朗”大碟几乎在当时任何一家广播电台的播放列表上都能找到。
在这本专辑的好几首歌曲中,布朗不停地变换着形象,时而忧郁,时而欢快;时而稳重,时而顽皮。看起来,他和他的制作班底是想看看到底哪种形象更有听众缘。“如果你相信爱”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里面充满了浪漫的幻想。
我看到你在黑暗中
已在寻找光明
踟躇在空虚的时空
你这样称呼你的生命。
在祈求完他所向往的永恒之爱后,布朗接着唱道:
你应当信任我
你应当想出一个办法
别再让自己孤单寂寞
别把芳心紧锁。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歌曲“976种爱”。这首歌曲在整张专辑里显得不伦不类,它的曲风与封面照片里布朗那沉静、聪慧的形象格格不入。
如今我感到自己很渺小
便是拿起电话把你找
我知道你懂我的心
我带你上床
把电话重重地拍在我的头上
你让我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男人。
接着,他又唱道:
为了这两美元一分钟的时刻
我忘乎所以
幻想着 你就是我的。
专辑里还有一些歌曲充满了宗教意象,这与他后来出版的几本小说不谋而合。以下歌词节选自“真实”: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