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蜀山风情画(中篇)

作者:李世宗




  “我死了么?”小毛牛问。
  “阿弥陀佛。”老和尚用手摸摸小毛牛的额头说,“还在发烧,再喂他一点姜汤水!”
  那大汉舀了一汤匙姜汤送到小毛牛嘴里,说:“算你命大!”
  老和尚对小毛牛说:“要不是这位罗大哥把你背回来,不是冻死,就是被豹子吃了!”
  小毛牛的记忆一点点慢慢地找了回来,那凛冽的北风,漫天的大雪,自己走一步歇一步……“罗大哥,你救了我的命,我要给你磕个头!”小毛牛挣扎着想起来,罗大哥忙按住他说:“别这样,你在发烧呢!”
  老和尚觉得这小家伙挺懂事,便问他读过书没有,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这是要上哪里去?小毛牛一一做了回答。
  “你要进城怎么走到这里来了?这儿可是宝月寺!”
  “什么!宝月寺?”
  “对呀,你走错路啦!”
  小毛牛一听,便要爬起来,可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老和尚命令地说:“不许动!”停了下,问道,“看你急成这个样子,你到城里有什么事?”
  “找我妹子!”小毛牛不好意思地说。
  “你妹子在城里干啥?”
  “在宫保府当丫头。”
  “哦。”
  “她被人卖到那里,我要救她出来!”
  “有出息!”罗大哥赞许地点点头。
  老和尚摇摇头说:“小伙子,你烧糊涂了!你知道吗?宫保府的墙有两丈多高,家丁家将百十余人;那曾老四的功夫,十几个人近不拢身,那是可是龙潭虎穴,你别说梦话了!”
  “我不怕,最多给他一条命!”小毛牛愤愤地说。
  “阿弥陀佛。”老和尚念了声佛号说,“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正说着,一个小和尚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粥进屋来,说:“请小施主用斋。”老和尚把小毛牛扶起来半躺在床上说:“吃完再添!”然后和罗大哥到隔壁去了。
  小毛牛接过小和尚端来的稀粥,几口就喝下肚了,小和尚出屋帮他添粥去了,这时,隔壁隐隐传过来罗大哥的声音:“师父,明天我要走了,你还有什么吩咐?”只听老和尚说道:“子舟呀,这件事非同一般,要做得不露痕迹……”声音竟是越说越小,最后再也听不清了。小毛牛想,罗大哥的全名应该叫罗子舟。
  小毛牛体质好,恢复得快,第二天就下了床。他四处转了转,发现这宝月寺并不大,跟圣母庙差不多,夹在两山之间,要是外人,一定不知道这深山密林中还藏着庙子。庙里的佛爷菩萨,满身灰尘,有的泥巴都脱落了,看来很少有人到这儿来进香。整个庙里,好像就只有老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安安静静的,连钟磬声都没有。
  看着小毛牛恢复得差不多了,老和尚说要送他回家。提到家,小毛牛心里还是有些激动,这天起了个大早,却听见庙门外传来棍棒撞击的声音,小毛牛好奇地循声而望,只见老和尚正在教小和尚练武。光滑的石板坝子里,结冰未化,老和尚只穿了一件单衣,手把手地教着小和尚,那棍舞起来呼呼地响。一套棍法演完,老和尚指着庙门外的旗杆,小和尚一眨眼就爬上了杆顶,敏捷得像只猿猴。小毛牛看了,好生羡慕。心想,要是自己也能这样,那宫保府的墙再高,也能一跃而上。就在小毛牛想入非非时,老和尚又指了指庙门前的石狮子,小和尚走到石狮跟前,运足一口气竟把石狮子抱了起来,走了几步才放了下来。老和尚摇摇头走了过去,轻轻地抱起石狮子,沿着坝子走了一圈,又轻轻地放回原处。小毛牛看得伸出了舌头。心想,这和尚一定是神仙,要不,几百斤重的石狮子怎么轻而易举地就搬动了呢?要救花娘,就要有本领!想到这里,小毛牛冲出庙门,叫了声“师父”,双膝一弯跪在地上。老和尚问道:“你这是干啥?”
  “我要学武!请师父收下我作徒弟吧!”小毛牛用恳求两眼望着老和尚。
  “学武?”老和尚摇着头说,“你私心杂念太多了,不能学武!”
  “我一定专心学,不想别的!”
  “不想家,你做得到吗?”
  “做得到!”
  “不想你那个妹子,做得到么?”
  小毛牛沉思了一阵,咬着牙关说:“做得到!”
  老和尚点点头说:“那好。我答应你,不过,要试你三个月。如有进步就留下,否则,就送你回去!”
  小毛牛一听高兴极了,连忙给老和尚磕了几个头,“师父!师父!”地叫了几声。老和尚又叫小毛牛给小和尚见了礼,介绍说:“他叫智伦,你就叫他师兄吧!我叫什么名字,对你并不重要,你也不必打听,以后会知道的。我只要求你专心学武,懂吗?”小毛牛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此,小毛牛在宝月寺住了下来。
  
   小毛牛比武闯“大祸”
  
  小毛牛跟老和尚,不到半年,格斗擒拿,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渐渐入门。老和尚非常高兴,正式收他为徒。
  转瞬到了年底除夕,老和尚吩咐两个徒弟准备团年饭,杀了几只鸡鸭,宰了一只山羊,煮了一斗米的饭。小毛牛不解地问:“煮这么多饭干什么?”
  老和尚告诉他:“今晚有香客来。”
  平时都没香客来,腊月三十还会有什么香客?小毛牛纳闷了,没想到,不多时,真的来了二十几条汉子,为首的便是曾救了他命的罗大哥———罗子舟。这些“香客”头包黑帕,腰挂鬼头刀,还有挎“四瓣火”短枪的,他们一到,便在庙子周围布下岗哨,把住所有路口,好像狩猎一样。罗子舟一到就和老和尚进了方丈室,有两个带短刀的则来厨下帮忙。小毛牛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都笑而不答。他们说的话,小毛牛也听不懂,什么“姜片子”、“漫水”、“黄汤子”,听得小毛牛莫名其妙。
  饭菜弄好后,人们都集中到大雄宝殿上。老和尚和罗子舟坐在上首,两边坐着“管事”的人,其余则按年龄大小入座。
  罗子舟端起一杯酒,举到头上,望空拜了几拜,说:“天地保佑,大家平安!”说罢将酒奠在地上,然后对众人说,“今晚蒙师父关照,弟兄们就在庙里过个安安稳稳的年,‘破五’开拔。大家端起杯子,祝师父百年长寿!祝明年买卖兴隆,财源旺盛!”
  老和尚也举杯说道:“深山老林,没什么好吃的,不过请大家来这里避避风、歇歇脚,等开了年再作计算。大家别担心了,痛痛快快喝酒吧!”说完道声“请”,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家边喝酒边议论,直到把一大坛酒喝得精光,才放下碗筷。
  罗子舟非常喜欢小毛牛,要考考他学得怎样,便在殿上跟他比试了一阵拳脚棍棒,然后摸着小毛牛的头说:“有进步。下次来,我就带你出去见见世面!”喜得小毛牛只晓得咧着嘴傻笑。
  这帮“香客”在庙里整整待了五天。临走时,罗子舟又叮咛小毛牛要听师父的话,好好学习武艺。小毛牛一个劲地点头,一直将罗子舟送出山口才回来。
  罗子舟一伙人走后,庙里又恢复了往昔的寂静,老和尚吩咐智伦和小毛牛,把“香客”遗下的破衣烂鞋,吃剩的残渣碎骨统统收拾干净,不留一点痕迹。几天后,汪三槐忽地带着几个团丁闯进庙来,硬说老和尚窝藏盗匪,可搜查了半天,没抓到任何证据,悻悻地走了。
  不知不觉过了两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小毛牛忽地动了思乡之念,心里惦念着母亲,惦念着喻大婶,更是思念花娘!老和尚得知后,没有犹豫,只是吩咐他三天之后,一定按期回来,千万不要说出学武之事,还有就是庙里所见所闻,不准向外人泄露。小毛牛一一点头记下。
  小毛牛别了师父,不到半天工夫,就到了家门。毛二嫂正在灶边做饭,一见儿子回来,母子俩抱头痛哭。三年不见,恍如隔世,毛二嫂比以前苍老多了,额上添了好几道皱纹,鬓上现出了丝丝白发,而小毛牛却长高了一截,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毛二嫂抱着儿子的脸看了又看,“儿啊,这几年你究竟到哪里去了?叫妈找得好苦呀!”小毛牛不敢说出真情,只说出外碰见一位造纸的槽户,带他到后山帮工。说着,掏出师父给的两块大洋交给母亲,说是这几年积攒的工钱。毛二嫂见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心里很高兴。说:“穷人家的孩子,只有打工这条路可走。只要主人家对你好,妈就放心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