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蜀山风情画(中篇)

作者:李世宗




  小毛牛一听,差点晕倒在地,罗子舟扶住他说:“看来我们空来了一趟。你快到城隍庙里等我,我马上就来!”说完闪身不见了。
  小毛牛不敢久留,按原路跳出宫保府,走到城隍庙门口,坐在门坎上等罗子舟。周围没人,小毛牛想起刚才听到的话,不由心如刀绞。他埋怨自己来迟了,若是早几个月来,也许就能见到花娘。现在花娘究竟卖到什么地方去了,茫茫人海,哪里去寻找呢?正悲伤间,罗子舟和他的两个兄弟,忽然出现在面前,罗子舟笑道:“东西到手了,走吧!”
  说罢,四人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早晨,宫保府中一片混乱,那些可怜的丫头、仆妇们全被绑了起来,曾四爷暴跳如雷。“你们都听着,谁要是偷了,只要拿出来,可免一死;如果搜查出来,那就全家抄斩!”
  丫头、仆妇们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不敢仰视。
  “快说!不说就给我打!”打手们正要举鞭打人,忽见巡警局长带着十几个黑狗子匆匆赶来,见了曾四爷忙拱手道:“恕我来迟。被盗财物,可有清单?”曾四爷忙叫管家将清单呈上。
  巡警局长看完清单愣了一阵问道:“可有丫环、仆妇逃走?”
  管家回答:“没有,都在这里。”
  巡警局长摇摇头说:“这么多东西,她们偷来也无处可藏。据卑职看来,一定是外人偷盗的,而且绝非等闲之辈。”说罢,便带着黑狗子四处查看,在一堵白粉壁上忽地发现了几行用刀尖刻的字迹:
  华堂摆盛宴,满座尽贪官。
  不请我自来,向尔借盘缠。
  若问我是谁?四维一好汉。
  如要再作恶,全家都杀完。
  巡警局长看了大惊失色,他把壁上的字仔细琢磨了一阵,忽然叫了一声:“罗子舟!”
  曾四爷忙问:“你怎么知道?”
  巡警局长指着壁上的“四维”两字说:“四维合起来,不就是罗么?这罗好汉不就是罗子舟么?”曾四爷听了,气得当即写了呈文,命人连夜送到嘉定府。那知府大人是曾宫保在世时保举的官,岂敢坐视不理?立即发出公文,责令各县捉拿罗子舟。
  
  罗子舟“命丧”舍身岩
  
  罗子舟一行四人出了洪雅城,连夜赶路,回到宝月寺时,天已大亮。他们一进庙门惊呆了,庙里神像东倒西歪,桌子板凳四脚朝天,就像经过乱兵洗劫一般。小毛牛四处寻找,不仅不见师父,连智伦也不知去向。在方丈室里,他们发现壁上留了几行字,小毛牛念道:“此山非净土,持锡又西征。生死莫相问,白云去也深。”
  小毛牛念完哭了起来。罗子舟非常吃惊,沉思了一阵说道:“师父平时做事谨慎,为什么会有人来找他生事?莫非官兵认出他是皇犯来了?”
  小毛牛哭着说:“都怪我不好!”
  罗子舟问道:“为什么?”
  小毛牛便把回家探亲打伤汪镖师的事说了出来,并且断定是汪三槐带人来捣的鬼,师父怕惹出更大的麻烦,便飘然而去了。
  罗子舟听了说道:“你这小鬼头,惹出祸来,也不向师父禀告。要是师父躲一躲,不就没事了!”
  小毛牛用手狠狠地敲打着头说:“都怪我不好!”说罢,又哭了起来。
  罗子舟喝住说:“哭什么?还是弄点吃的,把肚皮装饱再说!”于是,分头去找粮食。找了半天,连个包谷也没有,厨房里锅碗瓢盆全被砸烂。罗子舟叹了口气说,“庙子已被糟蹋成这样子,别说师父要走,我们也不能在此停留了。”
  时近巳时,大家的肚子饿得呱呱直叫,口里冒着清水,尽管腰间缠着黄金首饰,可在这深山老林里又有何用!
  大家不免垂头丧气,罗子舟忽然跳起来说:“有了!这不是九月份吗?正生冷笋呢,快跟我来!”
  冷竹林里大雾弥漫,露水湿衣,到处都有出土不久的冷竹笋子。不到片刻,每人便抱着一捆竹笋回到庙里。大家找了些打烂的桌子板凳,生起火来,再把带着毛壳的竹笋放到火上去烧,烧熟了,剥开笋壳,便露出那又白又嫩的笋尖来,吃起来又香又嫩。大家边烧边吃,不一会,几大捆竹笋便只剩下一堆笋壳了。
  大家填饱了肚皮,才感到有些疲倦,于是,围着火堆,抱膝而眠,不久便打起呼噜来了。
  不知睡了多久,一尊神像被风吹倒,才把大家惊醒,看看天色,已过晌午,再不走天就要黑了。到哪里去呢?大家都踌躇起来。小毛牛有家难归,罗子舟到处被官府通缉,只有他的两个徒弟不为官府注意。为了缩小目标,罗子舟决定让两个徒弟先回老家雅安打听风声,自己带着小毛牛去寻找师父。主意已定,便拿出那些金银首饰,分了一半给两个徒弟,叫他们带回去藏好,等风声过后再拿出换钱;将剩下的一半捆在身上,又叮嘱了一阵,然后洒泪而别。
  两个徒弟走后,罗子舟问小毛牛如何去找寻师父,小毛牛沉吟了一阵说:“师父说他‘持锡又西征’,自然是往高庙方向去了。师父经常叨念着要上峨眉山拜会大通禅师,如果高庙寻找不着便到峨眉。”罗子舟同意小毛牛的分析,于是,两人抄小路直奔高庙而去。他们沿着花溪源西上,到处是飞瀑流泉,断涧深潭,河道越走越窄,路也越走越险。二人仗着飞檐走壁的功夫,在悬崖峭壁上攀援而行,敏捷得像两只猿猴,爬坡上坎行走如飞,他们翻山越岭,走过二十四个“回头转”,三十六道“脚不干”,才抵达峨眉县城。
  峨眉县城里有个天上宫,住持是位五十多岁的居士,一见罗子舟纳头便拜。
  原来,这位半僧半道的居士,姓王名树槐,人们都叫他王菩萨。王菩萨年轻时当背夫,一次背盐巴进山,忽然病倒在路上,眼看命已难保。这时恰好遇到罗子舟,一条已踏进鬼门关的小命,硬生生地被拽了回来。
  恩人来了,王菩萨恨不得倾其所有,一眨眼,一桌丰盛的酒席就摆上来了。席上王菩萨问罗子舟,来峨眉何事?罗子舟说是来寻师父,王菩萨听了大吃一惊,压低声音说:“昨天听说有个和尚,上山盗取金顶,被大通禅师打死,丢下舍身岩了,不知是不是恩公要找的大师!”罗子舟听了也吃了一惊,但一想,师父怎会去盗金顶呢?可按时间推算,师父如果要上峨眉山,正该是昨天。心里便有些不安。
  次日,天刚麻麻亮,罗子舟便叫醒小毛牛,准备上山。不料,老天不作美,竟下起了绵绵细雨。罗子舟心系师父,任王菩萨怎么挽留,执意要行,王菩萨只好打点雨具和上山的干粮,一直将他俩送出县城,才拱手告别。
  罗子舟与小毛牛来到峨山脚下,举目一望,整座高山一片模糊,古刹梵宫尽在云封雾锁之中。罗子舟打着大马伞,小毛牛戴着斗笠,在烟雨中穿行。有时面前忽地出现几座孤岛,有时面前又现出一角危楼,云绕雾飘,如入仙境。他们惦记着师父,哪有心思欣赏这些景色,一个劲地沿着陡峭的山道往上攀爬。
  到了太子坪,忽然云开雨霁,烟消日出,山上山下简直两重天地。两人吃了王菩萨备的干粮,爬上钻天坡,便登上了峨眉绝顶。灵岩寺岿然屹立在眼前,那颗金光闪闪的宝顶,依然无恙地高高嵌在殿脊之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这里,极目远望那横空出世的大雪山,如滔滔白浪;俯视脚下,无边无际的茫茫云海,如海浪翻腾……罗子舟与小毛牛走近灵岩寺,门大开着,里面静悄悄的。两人放轻脚步一直走到大雄宝殿,也没见上一个人影。正疑惑间,忽见殿角两旁闪出二十多个和尚,举着棍棒没头没脑地向他们打来。罗子舟想转身出庙,可庙门已经紧闭。
  罗子舟明白走不脱了,只好被迫应战。说时迟那时快,眼看棍棒就要落在头上,罗子舟就地一滚,顺势一个磨盘腿,将冲在前面的两个和尚打倒在地,夺过一根棍子,与和尚们拉开了阵势。小毛牛慌忙跳到一张神龛上,抱起香炉向和尚们砸去。那炉里的香灰漫天飞扬,和尚们顿时睁不开眼睛,罗子舟趁势棍子一扫,又倒了几个。小毛牛从神龛上跳下来,顺手捡起一根棍子,上下挥舞,不多时,二十多个和尚都被打得趴在地上了。二人正想夺门而出,却被一个老和尚提着禅杖挡住了去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