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复 仇

作者:乔治·乔纳斯 著 唐克胜 译

构的特工只是想象的产物,把马基雅弗利的俗气和亚瑟王的骑士精神结合在一起。在另一个层面上,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声称自己是詹姆士·邦德,却明显达不到他那样的成就,我们就觉得受了欺骗。
  除非他是个变态。这是另外一种类型,我们也能接受。我们习惯那种高深莫测的冷面杀手,也就是黑手党式的职业杀手、暴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野蛮的暴徒和非常老练动机高尚的高级特工也许都存在,但毕竟很少(尤其是后者)。尽管都是虚构的,都是神话,我还是相当系统地阅读了当时的记录。我认为,情报机构的大多数雇员——包括“穆萨德”,尽管是传奇——都是非常普通的人。这一点常常被事实所证明,只要秘密行动一曝光,就可看出来了——无论是利勒哈默尔还是1950年那次著名的“苏珊娜行动”都是普通人。在“苏珊娜行动”中,以色列特工企图破坏西方国家在埃及设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的企图,并希望归咎于埃及民族主义者。
  鉴于此,“穆萨德”的一个著名的“复仇者”突击队的领导是一个趣味、见解、动机和成就都相当普通的人就不足为奇了。跟克格勃不一样,“穆萨德”通常似乎连“谋杀”或“肮脏的把戏”都不会依靠犯有罪行的变态者去做。部分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控制和提供支持。把五个拿着瑞士银行存折的暴徒派去搜捕恐怖分子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每次转折的时候,他们都得制订计划,提供指导。与此同时,初露头角的爱因斯坦也完不成这个活。杰出的人物通常选择别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或者如果他们选择情报工作作为职业(这种情形很少)的话,他们就会以别的能力来为社会做贡献。而开枪杀人的事只有留给普通人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们必须忠诚勇敢的同时,还有一个选择标准,即缺乏某些突出的品质,这一点和他们具备某些品质差不多同等重要。很显然,对他们来说,想像力太丰富、盲目或者莽撞都是不可取的。想像力太丰富会多疑;太盲目会不稳定;太莽撞会粗心。一个反恐突击队要减少风险,似乎得找到两个问题的答案:怎样找到目标以及突袭后怎样脱身。(第三个问题——怎样突袭——通常是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来自线人,这是一成不变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脱身——占了整个难度的百分之九十,是最需要准备和组织才能的。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要归功于这个现代都市社会时刻处于动态之中。在当代社会中,彼此陌生、流动性强和拥挤不堪——甚至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以外——使旁观者,甚至权力机构变得漠不关心。几乎谁都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突然袭击的环境和不愿意干涉别人所谓私事的想法,就使得在突袭之前进行监视和突袭之后脱身成为可能。政治刺客——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顽固不化的神风队队员或者单独行动的亡命之徒之外——很少有被当场抓住的。跟他们的受害者一样,刺客们撤到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安全之所以后,再受到袭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除非他们的同伙叛变。如果没有人叛变,他们被当局搜出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认为,“穆萨德”的本事——其他特工组织也是一样——就在于他们对用什么简单的办法完成任务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穆萨德”的这种认识也许来自于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最主要的武器一直是大胆、自信,依靠奇袭和速度,只在行动之前或之后暴露一分钟——或者只离现场一个街区的距离——这些都使他们能够融入到一个彼此不认识的、现代的、充满自由和流动的社会之中。“穆萨德”发现,正是这些因素才使得恐怖分子们非常容易地受到运用同样策略的反恐人员的攻击,同时也使得防止恐怖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穆萨德”很可能派出了几个反恐突击队对不同的渗透方法进行实验,“穆萨德”在组织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二个本事就是让一个突击队——阿弗纳的突击队——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除了一份名单和一笔资金之外,什么都不给他们,让他们像那些小型恐怖组织一样,在欧洲秘密活动。
  这种方法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实验并旗开得胜,从而让一些研究者以为它是复杂庞大的组织,在这个组织背后有一些品质非凡的特工。然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利用了几个普通的前突击队员和特工,给他们一些资金让他们自由支配,让他们在形式上基本独立。正是这种大胆创新才保证了这次行动的成功。
  谈到“穆萨德”对待自己特工的问题,对和错的界限非常模糊。假定确有那些事的话,按照一般的标准来说,特工是被骗了。但是,有没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即一个特工应该意识到,他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放弃”特工工作的?有没有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上忠于这份事业?有没有一个虽然没签但已达成默契的服从合同,或者有没有一个在不愿意继续冒险时再枯燥也要耐着性子干下去的协议?如果一个特工拒绝的话,能不能说他违反了合同?虽然我不知道这些答案,但——作为一个人,我对特工的失望充满了同情——我觉得这是“穆萨德”心胸宽广的最好表现——首先可以容许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克格勃的特工是别指望这样跟他的上司对立的——编造了虚假的故事还能活下来也是别指望的。
  除了对与错这个问题以外,最后一个有趣的问题可能就是反恐有没有用了。阿弗纳的任务最终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们常常认为,反恐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没有使潜在的紧张局势缓和下来,反而使它恶化了;它没有使恐怖事件减少,反而使它增加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事实。在慕尼黑惨案之后的大约十年中,以及从1980年8月至1981年11月之间,至少有二十次恐怖行动都是由“法塔赫”、阿布·奈达尔的“黑色六月”,赛夸和乔治·哈巴希的“人民阵线”,以及最近的“解放巴勒斯坦五月十五日运动”干的,致使巴黎、贝鲁特、内罗毕、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维也纳、雅典、安特卫普和罗马的三十六人死亡,几百人受伤。在我看来,反恐有没有用,不能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来决定。武力冲突从来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除非有一场像滑铁卢那样的决定性的军事战斗。即便来一场“滑铁卢”,最终解决还要一两代人。
  世界地图是用鲜血绘就的。这是个悲惨的事实。如果和平不是通过外来更强大的武力强加给战争双方的话,那么边界则完全是由胜利或者筋疲力尽来确定的。只要战斗精神尚存,国家除了每天必须战斗之外别无选择,不管一天的战斗是否能“解决”什么问题。否则的话,就只能是投降和失败。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是伪善的,他们的祖先用鲜血在地球上画下了自己的版图,却让历史较短的国家克制——不是在道德上克制就是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克制——如果他们过去也这样克制的话,那他们就不会出现,也不会生存下来。
  这样说可能会误以为我在暗示不要克制战争,但这完全不是一回事。从道德判断方面来说,人们能够把战争行为和战争犯罪区分开来,同样也能把反恐活动和恐怖活动区分开来。标准就是:恐怖主义站在错误的一边,反恐不是。我们可以说,巴勒斯坦的事业是光荣的,以色列的事业也是光荣的。但我们不能说:反恐活动是光荣的,恐怖活动也是光荣的。反恐是否道德,是否有效,要看不反恐是否不道德,是否无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