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第九个寡妇
作者:严歌苓
大兵们说原来真是有人躲在里面呢。葡萄还是一个个地看他们,说:“你们咋穿这么赖的衣裳?”
大兵们全笑起来。这时她看见他们手里拿的菜疙瘩,麸面搁得比史屯最穷的人家还少。她又说:“吃的也恁赖。”
大兵们更是笑得快活。有个胡子拉碴的汉子说:“你看我们人赖不赖。”
葡萄没直接回答。
她说:“我当你们是老八呢。”
胡子拉碴的汉子说:“我们就是老八呀。”
大兵们笑得满嘴是绿黑的菜疙瘩。
史屯街上太平了下来,又飘起水煎包子、烙油馍的香味。孙家作坊的蜜三刀、开口笑、金丝糕的油甜香味把一个镇子的空气都弄得粘腻起来。葡萄从街上回到村里。家家都种上麦了,孙怀清的地还空着,葡萄驾牛,孙怀清扶犁,种下十多亩小麦。剩下的三十多亩地,就全赁了出去。孙怀清一直是靠自家种的麦供应自家的作坊,家里一下少两口人,就是再雇短工也照应不过来。
正卸牲口时听见前院的台阶上有脚步声。葡萄一回头,见七八个穿破旧军服的人撵着一只花兔子进到院里来。花兔子奇大奇肥,跑起来肚皮蹭地。还有几个没下来的大兵趴在墙上往下看,哇啦哇啦地叫,叫谁谁谁快开枪。所有的鸡都飞成小鹰了。七八个人把兔子撵得直打跌。其中一个问葡萄,兔子是她家的不是。
葡萄不说话。兔子是史六妗子家的。是个兔种,皮毛贵重,说是养一窝兔能换五斗麦。扒在拦马墙上的几个人叫了:都闪开点啊!下面的人也叫:甭乱开枪,打着人!不闪开晚上喝不上兔子汤咧!……
枪没响一个人就把浑身打颤的大母兔扑着了。他拎着兔耳朵站起来,黄军装前襟一大片灰绿的鸡粪,就像没看见葡萄似的,自问自答地说:厨房就是这儿吧?得找点辣子啥的。另一个人大声补充:还要口锅!看看有大号的锅没有?剩下的几个人东顾西盼地进了中院,说哎唷,还是读书的人哩,屋里有书柜子!是个财主?是也不大,这地方就没见一个大财主。
葡萄直是奇怪,他们怎么这么好意思,连晾在椿树下的红铜便桶都歪过头、偏过脸地看。有个大兵进了茅房,尿着就把脸伸在墙头上跟其他人说:这家阔着哩,屙屎都使纸擦腚。
他们在厨房里拿了一串干红椒,一辫子蒜,一大碗盐巴,一口铁锅。
葡萄不顾二大的训诫,张口便说:“老八不是不抢人家东西吗?”
大兵们一愣,似乎突然发现这三进的院子不是无人之境。他们看着葡萄,又相互看看。葡萄并不知自己十七岁的身体已长熟了,细看看脸蛋也是个标致人儿。她见这些大兵笑了,眼睛也在她身上从上往下走。他们怎么和洛城里的二流子一模一样的笑法呢?这些兵笑过了说:“你家住过老八?”葡萄说:“没住过——唉,你那脚别踩了晒的柿饼!”大兵们问她:“那你看我们咋像老八?”“穿得老赖。枪也老赖。”他们一块哈哈大笑。他们这样笑就不像二流子了,和老八笑得一样。他们笑过说:“老八早叫我们打跑了。”“谁管你们谁把谁打跑了,反正你不能揭俺家的锅。”
“揭了咋着?”说着一个兵就伸手来揭葡萄的前衣襟。
葡萄猛不丁地抓起碗口粗的抵门杠,两脚叉得开开的,挡在台阶口。“不搁下锅,我夯死他!”
大兵们可找着个跟他们耍闹的人了,这个俊俏女子要“夯死”谁,真让他们肝尖儿作痒心尖儿打颤。本来是不想碰她的,这下她不是给了口实,好让他们朝她一扑腾,拧住她的嫩胳膊,撕碎那小花袄?他们一步一步往台阶上上,她一步一步退上去,每退一步她都掂掂手上的抵门杠。
这时他们发现这个女子有一点不对劲。那两只眼睛不太对劲——缺了点什么。他们互相对视一下,沉默地商量:她是个疯子不是?眼睛不会避人,没有胆怯,不知轻重。要是个疯子就没滋味了。你去扒一个女疯子的裤子,那不作贱自个?那不造几辈子孽?
“把锅放下!”葡萄说着,手上的抵门杠在两个掌间转了转。她背后就是大门,脚踏在最上一层台阶上。几个兵见趴在拦马墙上的同伙打算从葡萄背后袭击她,飞快使了个眼色,叫他们别动。葡萄一下子明白自己腹背受敌,迅速回头看一眼,一手握住杠子,另一只手把门边的铜钟打响了。那是防匪的钟,谁家都有,遭遇土匪就打。
钟声让村里冒出几百扛农具的人。原先扎下营的五十四旅也都挎上武器,拉出了队伍。长官们问警戒哨发生了什么情况,明哨暗哨都说所有的路上都空无一人一马,一切太平。很快有人向长官们报告了打钟的原因,是为一口铁锅。长官们又好气又好笑,把抓兔子揭锅的几个兵绑下,当着史屯人装样地训斥了几句,还把牛皮带丢给葡萄和史六妗子,让她们自己抽打几下出出气。
五十四旅在史屯整天就是开庆功会,也不知都去哪里打了胜仗。一庆功就雇戏班子来唱梆子,白天晚上都唱。五十个村子的人都来看戏,街上比过节还热闹,所有作坊都是大风箱拉得呼嗒呼嗒响,伙计们汗珠子落进炸货的大油锅,溅得噼里啪啦响。孙怀清是个梆子迷,却忙得离不开作坊,看戏的人都喜欢吃点心,他揉面擀面手腕子都要折了。
葡萄也好看戏,但作坊生意太红火,她得不断地磨面。一条河流过十个村子,河上有二十架水磨。在河上游看,二十架大风车一齐打转,远远近近都呀呀地响,谁都会突然在心里生出莫名的情致。葡萄蹬了一天的磨面机,两腿闪跌着走出磨坊。河水里还有阳光,天上却没了。她吐了口干掉的唾沫,就想唱一句什么。葡萄是个没什么心思的人,但在这副景色里站着,她真想有一点心思。
葡萄是立冬后的一个早晨开始有心思的。那天天还早,葡萄刚刚把灶烧起来。二大已起床了,披着棉袍在圈门口看他的牲口。这时有个人在门外叫门。声音很规矩,不像那些兵。他叫:大爷,给开开门吧。他一定从拦马墙往下看,看见了二大。孙怀清也没有问是谁,就上到台阶上面,把两扇大门打开一扇。葡萄听那个规规矩矩的嗓音说:想借大爷家的磨使使。
进来吧进来吧。孙二大把客人让了进来,叫他看着点台阶。
来的人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一张长白脸,眉毛好整齐眼睛好干净。他穿一件黑色长衫,围一条格子围巾,背有点驼。孙二大说:磨就在那棚子里,会推不会?小伙子笑笑,说推是推过,多少年不推了。一边说话,他从长衫里拿出个手巾包。葡萄在一旁看着,对二大说:爹,你跟他说,他就别沾手了。我给他推。小伙子说:那哪能呢?大爷您让妹子给指点一下就行。
葡萄走过去,从他手里拿过手巾包。她约摸有一斤麦子,磨出来再箩一箩,蒸两个馍就不错。她对二大说,爹你让他等着吧,一会就推完了。
她刚走进磨棚,孙怀清跟了进来,悄声说:他那点儿麦,溜磨缝还不够。他从墙角的一个口袋捧出一捧麦来,兑进磨眼。看着磨盘转起来,他说:唱戏的真不值啥,唱一天一宿混不上两个白馍。葡萄心想,难怪他和她见的小伙子们都不一样,是个唱戏的。后来小伙子天天来借磨,葡萄天天往他麦里添一半自家的新麦。渐渐也就了解到小伙子是开封人,自幼学琴,在剧团是头一把琴师。因为他得肺痨,老板才让他吃点偏食,每天给他额外的一斤小麦。小伙子从来不和葡萄说话,葡萄也不理他,两人却谈得颇热闹,句句话都是通过孙二大讲的。
葡萄这天说:“爹,你问他有个名儿没有?”
小伙子回答:“大爷,我姓朱,单名梅。”
葡萄又说:“爹,他还能在咱这儿唱几天戏?”
小伙子说:“大爷,我们后天一早就走了。这儿的队伍也要开拔了去打老共了。”
晚上葡萄到作坊帮忙,二大说:“朱梅这孩子命苦,痨病不轻哩。”
“可是不轻,”葡萄说,“听他说话嗓子底下拉着个小风箱。”
“拽一天琴弓子,也不省力。才挣俩馍。咱村五合也比他挣得多。”孙二大又说。
葡萄认识五合。五合来给孙二大打过短工,本来想让他学徒做糕点做酱油,就是治不了他的偷嘴,拉倒了。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