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江山无虑
作者:周建新
谈判在钱的问题上卡了壳,这才是事情的核心。沉寂了好一会儿,大家才开始悄悄地议论,当然,基本的论调就是让丁人众交钱买企业是不合理的,哪有花钱买债的道理?然而,政府没有收入也是不合适的,企业毕竟是县里办的。那就折中吧,让丁人众象征性地交一点儿钱,既合情又合理了。后来,这种议论逐渐成了一种潮流,一种倾向于丁人众的潮流。当然,这种潮流不可能成为势不可当的那一类,只要于子强阻挡,重新亮出香港中策这张牌,风向肯定会逆转。
整个谈判桌前,只剩下于子强和丁人众紧绷着脸。
丁人众终于说话了:“我已经说过了,企业是县里的,不是我的。商界的规矩是卖家出价,我没有出价的资格。”于子强说:“产权制度已经规定了这方面的原则,我们还是按出售净资产的原则办事。”
大家又愣住了,按原则办事,那就是政府得给丁人众财政补贴,“无虑”的净资产是个负数啊。看样子,于子强是想把企业白送给丁人众啊,既然如此,怎么还搞出什么香港的中策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丁人众也纳闷了,于子强的态度怎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刚才还在逼着自己掏钱呢,现在怎么论起了对县里极为不利的净资产了?莫非是害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怕影响政治前途?这样想着,丁人众露出了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很大度地说:“于县长,您放心,我决不会向政府要财政补贴的,相反,我还要适当地交一些改制的钱。”
于子强笑了,笑得丁人众心里发毛。
丁人众觉得自己的话没有毛病啊,于子强怎么笑了呢?于子强又一次把手伸进文件包里,抽出了厚厚的一摞纸,厚得像一本白皮书。于子强问:“知道这是什么吗?”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白皮书上,不知道于县长又搞了什么名堂。白皮书在圆桌上传递着,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不可能翻阅完里面的内容,只是看了看封面,封面上写着:“无虑”牌啤酒无形资产报告。
于子强开始说话了,是那种语重心长的发言,他说:“一提资产评估,我们就搞实物性质的评估,别忘了,我们还有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那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虑’这个品牌。‘娃哈哈’为什么风靡全中国?那是品牌的巨大作用。难道我们‘无虑’这个品牌就一文不值了吗?”
于子强喝了一口水,接着说:“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可有人关注我们的价值,香港的中策不是随便就作出什么决策的。我们的啤酒企业,人家凭什么出资两个亿?那也是我们‘无虑’这个品牌吸引了他们。我们自己没搞无形资产评估,可人家还没动手收购我们的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报告就出来了。”
白皮书传到丁人众这里,不再往下传了。丁人众边听着于子强的慷慨陈词,边打开白皮书,里面对“无虑”啤酒的每一项无形资产的评估都是那么透彻,即使是从来没接触过无形资产的人,也能看明白。白皮书将无形的东西化成了有形的东西。
丁人众看着看着,身上的汗就下来了,擦也擦不干。他直截了当地翻到最后一页,无形资产评估的结果是:“无虑”这个品牌价值三千零五十八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元一角七分。
这第三把撒手锏真是致命的,向来机灵的丁人众没咒可念了。于子强扫了一眼额头上拥挤着细密汗珠的丁人众,说:“按县里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实行净资产出售的原则,丁总,你要想获得无虑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做你的老总,应当支付二千九百三十八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元一角七分,这才是‘无虑’啤酒厂真实的净资产。”
举座震惊!他们佩服于子强工作的细致,但他们对他守口如瓶的做法极为不满,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找我们这么多人来与丁人众谈判,是让我们做证人来了?意见归意见,但不能在会上说,在会上表露态度,那等于向县长宣战了,陈书记都没对县长宣战呢。
丁人众实在按捺不住了,那是一笔巨款哪,再不吱声,就会被于子强弄得一败涂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也就枉然了。丁人众忽地站了起来,说:“于县长,你这是强人所难,我有这么多钱的话,早就自己创办个啤酒厂了,何苦遭这份罪!”
大家的眼光都瞄向了丁人众。凭多年的老感情和老关系,他们都不想让丁人众失去这个机会。再者,陈书记也不可能愿意“无虑”啤酒落入外人之手。有一天,陈书记回来了,问起这件事,谁也不好交代,便劝说着:“丁总,坐下坐下,这是谈判,你可以谈你的观点。”
丁人众坐了下来,他说:“我还能有什么观点?突然袭击搞什么无形资产,这是干什么?拿我耍呢!当初搞资产评估的时候,为什么把无形资产抛在外边,这是什么意思?”
于子强说:“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你作为企业的总经理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吧?”
丁人众说:“我问的是你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这是你们一厢情愿的评估,我是购买者,你们考虑没考虑过,我能不能接受你们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字?”
于子强说:“丁总,你可以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但你没资格说无形资产的数字是凭空捏造的。想出资收购我们啤酒企业的中策集团,不至于傻到高估我们的无形资产的程度吧?政府的政策是优先法人,决不等于企业只能出售给法人,你觉得我们是强加于人,你可以退出。”
这是于子强再次叫板,再僵下去,丁人众只有拂袖而走一条路了。那决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丁人众平静了一会儿,降低了语调:“‘无虑’啤酒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无形资产,也是我多年艰苦努力的结果,在评估无形资产的时候,你们就不评估一下我个人的贡献吗,就不考虑一下我个人的价值吗?”
于子强说:“你已经说过了,企业是县里的,不是你的,所以无形资产也只能是县里的。当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你的贡献,否则就没有这次谈判了。”
丁人众说:“于县长,这个价格实在是离谱,我恐怕承受不起,能不能降一降标准?”
于子强说:“有形资产是财政局的同志一分分算出来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是按国际惯例计算出来的,都具有权威性,针对企业法人,我们出的是底价。丁总认为‘无虑’不值这个价位,谈判就到此为止吧。”
说罢,于子强归拢了案头上的那些文件。大家眼看着谈判即将破裂,七嘴八舌地开始打圆场,他们说,这三千来万是笔巨款,也得容丁总几天时间,既然是买卖,总得允许人家讨价还价。
于子强说:“政府行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么多年我们政令不畅,就是在执行中折扣打得太多了。这么谈下去,永远谈不完,我看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香港方面等着谈判的结果呢。”
丁人众的眼睛死死地逼着于子强,他看到于子强站起了身,其他的人也蠢蠢欲动了。他猛然站了起来,缓慢而又底气十足地说:“慢着,我接受于县长的条件。”
众人都扭过了头,注视着丁人众。
于子强止住脚步,打量了几眼丁人众,重新回到座位上。大家也纷纷回到座位上,等待着下文。丁人众没有坐,依旧站着,他说:“三天之内,我交上二千万,余下的九百多万,我半年之内交清。”
又是举座震惊!大家注视着丁人众,仿佛不认识他了,这么一大笔巨款,他居然答应得如此爽快,丁人众的腰该有山一样粗了。
于子强冷静地点了一下头。
三千来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对于拥有一家年产十万吨的啤酒外加几十万吨矿泉水的企业来说,已经是天底下最便宜的事情了。丁人众心里计算过,如果业绩突出的话,不出三五年,他就能收回这笔投资。至于银行贷款,那是借来的母鸡,只要能下蛋,决不奉还。人不能和机会斗气。机会错过了,即使你把无虑闹得天翻地覆,自己能得到什么?顶多能得到陈文佐的夸奖,那有什么用?丁人众在关键时刻,光荣地妥协了。
于子强说:“好吧,就按丁总说的办。”
接下来,气氛就好多了。有人穿梭忙碌着,做签署协议的准备工作。大家频频与丁人众握手,祝贺丁人众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私营企业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